玉米品种对根际微生物利用光合碳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玉米品种对根际微生物利用光合碳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玉米品种 CO标记 根际沉积物 根际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摘要】: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玉米品种郑单958(ZD)和陕单8806(SD)为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联合~(13)CO_2标记技术对不同品种玉米光合同化碳在玉米—根际土壤系统的分配特征以及利用新光合同化碳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ZD的生物量及其植株和根际土壤的~(13)C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的SD处理,说明玉米品种能够显著影响光合同化碳的分配。根际土壤中部分PLFA-C百分比和PLFA-~(13)C百分比在两品种间显著不同,且ZD种植土壤中表征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和真菌的PLFA-C及PLFA-~(13)C含量均显著高于种植SD土壤。ZD土壤中表征G~+、G~-、真菌和放线菌的PLFA-~(13)C含量分别占总PLFA-~(13)C的2.4%、33%、35%和0.3%,而上述参数在SD土壤中的值分别为5.9%、55%、11%和1.1%。ZD处理较SD处理提高了真菌/细菌比值,降低了环丙脂肪酸/前体比值。本研究表明根际微生物对光合同化碳的利用受玉米品种的显著影响,G~-和真菌是利用光合同化碳的主要群落。
【作者单位】: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玉米品种 CO标记 根际沉积物 根际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311) 国家重点研究发计划项目(2016YFD0250010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5B0203)共同资助~~
【分类号】:S154.3;S13
【正文快照】: 根际是植物和微生物交流活跃的土壤微区,根际微生物受到植物的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根际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在不同植物种类间以及同一植物不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1-3]。例如钱秋平等[2]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发现不同大豆品种显著影响了其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Aira等[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智仙;汤利;郑毅;董坤;董艳;;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年03期
2 安婷婷;汪景宽;李双异;付时丰;裴久渤;李慧;;用~(13)C脉冲标记方法研究施肥与地膜覆盖对玉米光合碳分配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3年05期
3 连腾祥;王光华;于镇华;刘居东;金剑;刘晓冰;;植物光合碳在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转化与SIP技术[J];土壤与作物;2013年02期
4 邵瑞鑫;杨青华;毛建昌;上官周平;;氮素水平对旱作不同玉米品种光合性能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2年05期
5 钱秋平;杨统一;程林润;李永春;戚金亮;杨永华;;不同大豆品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尹云锋;杨玉盛;高人;马红亮;卢茜;;植物富集~(13)C标记技术的初步研究[J];土壤学报;2010年04期
7 徐祥玉;张敏敏;翟丙年;李生秀;;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干物质累积转移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年04期
8 王智平,陈全胜;植物近期光合碳分配及转化[J];植物生态学报;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杰;吕德国;秦嗣军;;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2 曹晓宁;王君杰;刘思辰;陈凌;王海岗;乔治军;;间作对糜子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年06期
3 石元豹;曹兵;宋丽华;汪贵斌;;用~(13)C示踪研究CO_2浓度倍增对枸杞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0期
4 李增强;赵炳梓;张佳宝;;玉米品种对根际微生物利用光合碳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6年05期
5 谷淑波;代兴龙;樊广华;郭启芳;;稳定性同位素~(13)C标记小麦植株δ~(13)C值的检测方法研究[J];核农学报;2016年04期
6 谢柠桧;安婷婷;李双异;孙良杰;裴久渤;丁凡;徐英德;付时丰;高晓丹;汪景宽;;外源新碳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分配与固定[J];土壤学报;2016年04期
7 郑亚强;张立敏;杨进成;杨坚;高锐;陈亮新;董雪梅;孙继红;肖关丽;李正跃;陈斌;;甘蔗间作玉米对甘蔗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年05期
8 付学鹏;吴凤芝;周新刚;;间作防控作物土传病害的机理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1期
9 徐隆华;姚步青;张春辉;马真;王文颖;王慧春;周华坤;;三种类型高寒草地内甘肃马先蒿的光合碳分配[J];生态学杂志;2016年03期
10 臧贺藏;王言景;张杰;胡峰;李国强;郑国清;;不同氮肥模式下2个高产玉米品种物质积累与产量效益特性研究[J];核农学报;2015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鑫;张会慧;岳冰冰;金微微;许楠;朱文旭;孙广玉;;桑树-大豆间作对盐碱土碳代谢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7期
2 王宇蕴;郑毅;汤利;;不同抗性小麦品种与蚕豆间作对小麦根际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2年02期
3 王戈;杨焕文;赵正雄;李佛琳;易建华;;不同抗性烤烟品种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差异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02期
4 贾仲君;;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DNA-SIP原理与应用[J];微生物学报;2011年12期
5 郝文雅;沈其荣;冉炜;徐阳春;任丽轩;;西瓜和水稻根系分泌物中糖和氨基酸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乔鹏;汤利;郑毅;李少明;;不同抗性小麦品种与蚕豆间作条件下的养分吸收与白粉病发生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年05期
7 乔云发;韩晓增;赵兰坡;;长期定量施肥对玉米光合碳分配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4期
8 尹云锋;杨玉盛;高人;马红亮;卢茜;;植物富集~(13)C标记技术的初步研究[J];土壤学报;2010年04期
9 董艳;汤利;郑毅;魏兰芳;;施氮对间作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年07期
10 徐爱东;邱念伟;娄苑颖;;判断玉米幼苗缺氮程度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指标[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种田讲科学 玉米获高产[J];河南科技参考;1979年03期
2 虎生;;印第安古文明之花——玉米[J];世界知识;1979年07期
3 李潮海;曹煜;卓德众;;施用玉米健壮素抗倒增产[J];河南科技;1991年04期
4 耿秋颖;;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08期
5 问锦曾;;玉米螟[J];科学大众;1965年05期
6 张富仓,康绍忠,龚道枝,李志军;不同磷浓度对玉米生长及磷、锌吸收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5期
7 程和平;;如何搞好玉米新品种的推广种植[J];民营科技;2007年05期
8 ;美科学家通过基因寻找维生素A含量高的玉米[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9 宋丽平;;科学选用玉米品种 提高种植效益[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9期
10 仇泰岭;王鑫;张卫中;姚满生;;沟坝地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太原科技;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鹏飞;王甜甜;毛培;罗梅浩;;不同玉米品种丁布含量及其与抗螟性的关系[A];华中昆虫研究(第八卷)[C];2012年
2 刘祖荫;;发展玉米的加工利用技术提高玉米的综合经济效益[A];食品论文汇编[C];1985年
3 王春虎;陈士林;董娜;蒋爱凤;;豫北平原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4 王宇翔;;玉米后期倒伏的易损性分析[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唐红艳;;玉米品种精细化布局气象服务技术[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6 刘治先;;我国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治先;;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8 孙世贤;;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玉米生产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9 刘翔;许志刚;;玉米品种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研究[A];外来有害生物检疫及防除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李鲁华;柳延涛;吕新;朱江;;绿洲玉米生态适应性的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新疆现代农业论坛”论文专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林食品行业管理办公室调研组;吉林玉米大省做大玉米文章[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2 记者 孔非;中国国际玉米产业博览会九月在长举行[N];长春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秦洪湖 通讯员 赵中文 肖 松;为了金色玉米香飘世界[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石岩;玉米品种多 购买早筹划[N];河南科技报;2006年
5 杨婷;国家3亿补贴玉米良种玉米价格将上扬[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孟宝林;玉米行情看好 今年庄稼咋种[N];牡丹江日报;2006年
7 吴守祥;玉米行情火爆的背后[N];期货日报;2006年
8 吉林粮食集团副总经理 姜建华;玉米价格稳中走高[N];期货日报;2006年
9 李茜;玉米投资正当红[N];上海金融报;2008年
10 才春林;笋玉米因专用而身贵[N];农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良;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产量和氮效率的变化趋势[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张红伟;玉米耐低磷的种质资源评价及耐低磷的遗传基础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3 刘永花;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积温需求定量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4 岳辉;玉米自交系低磷耐性遗传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春辉;玉米高密度重组图谱构建及耐旱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高庆华;玉米低植酸基因的初步定位和转育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李圣彦;玉米萜类合成酶基因TPS10表达调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8 翟立超;玉米品种竞争能力的评价与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9 曹国鑫;小农户粮食作物高产高效技术应用限制因素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10 毛欣;玉米芽种钵盘精量播种机理与装置参数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瑞;黄芪绿肥的品质评价及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江帆;复合Bt cry1Ac和cry1Ie抗虫玉米抗螟性及其在IRM中的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李秀秀;玉米耐低氮杂种优势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高杰;不同玉米品种的适应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欢;陕西及山西不同地区玉米营养价值检测与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瑞敏;高地隙玉米喷雾机施药装置的设计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白翠莹;玉米ZmPROPep1基因转化及转基因抗病聚合育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吴文丽;施用三种肥料对不同复垦年限土壤Hedley磷形态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9 叶慧香;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殷鹏程;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98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98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