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本文关键词: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公式 年际变化 空间变化
【摘要】:根据云南省52个气象站点1981-2011年气象数据,以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点各年的潜在蒸散量(ET0),应用M-K趋势检验法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31年来,云南省各站点潜在蒸散量年际间变化无一致规律,各站点变异系数范围在2.8%~9.0%;从全省来看,潜在蒸散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变化不显著,年际变化率为0.19 mm·a~(-1)。2 20世纪80、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全省平均潜在蒸散量呈下降—上升变化;3个年代蒸散量变化率分别为1.71、2.55、2.70 mm·a~(-1)。3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南向北递增,中部偏北地区为高值区,西南和东部边缘地区值偏小;不同年代不同地区潜在蒸散量变化幅度不同,20世纪90年代相对于80年代潜在蒸散量下降区域占了全省面积的69.7%;21世纪10年代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上升区域面积达到了76.0%,而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仅为45.6%。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公式 年际变化 空间变化
【基金】:国家“863”课题(2013AA102901) 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2014FY110200A07)
【分类号】:S161.4
【正文快照】: 潜在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ET0)是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参数不仅是表征大气蒸发能力的量度,也是评价气候干湿程度、作物耗水等的重要指标[1-2],同时也是制定农田水分管理制度[3]、监测预报地表旱涝灾情以及研究气候因素变化等[4]生产和科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素萍;宋连春;韩永翔;;高寒区潜在蒸散量的计算方法探讨[J];干旱区研究;2009年01期
2 李春强;洪克勤;李保国;;河北省近35年(1965-1999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J];中国农业气象;2008年04期
3 谢贤群;王菱;;中国北方近50年潜在蒸发的变化[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5期
4 黄英,王宇;云南省蒸发量时空分布及年际变化分析[J];水文;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燕;摆琰;马洪亮;葛洪燕;田明;;昌吉州近40a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年05期
2 王素萍;;近40a江河源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沙漠;2009年05期
3 庄晓翠;张林梅;阿志肯;刘大锋;;阿勒泰地区暖季蒸发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干旱气象;2009年03期
4 孙夏利;费良军;李学军;;我国水面蒸发研究与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5 钱健;赵智杰;;基于简单水平衡模型的流域LUCC水文效应模拟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3期
6 史军;崔林丽;李军;;上海地表湿润度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06期
7 杨贵羽;王知生;王浩;贾仰文;;海河流域ET_0演变规律及灵敏度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8 李春强;洪克勤;李保国;;河北省近35年(1965-1999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J];中国农业气象;2008年04期
9 梁怀宇;杨恒山;张加宏;刘晶;;西辽河平原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张存厚;吴学宏;李永利;;内蒙古近45a蒸发量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贤群;王菱;;中国北方近50年潜在蒸发的变化[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5期
2 赵少华;杨永辉;邱国玉;樊彤;胡玉昆;;河北平原34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07年04期
3 汪青春;秦宁生;唐红玉;陈芳;祁如英;;青海高原近44年来气候变化的事实及其特征[J];干旱区研究;2007年02期
4 邵晓梅;严昌荣;;黄河流域主要农作物的降水盈亏格局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7年01期
5 郭江勇;李耀辉;;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J];干旱区研究;2006年03期
6 高歌;陈德亮;任国玉;陈峪;廖要明;;1956~2000年中国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J];地理研究;2006年03期
7 刘学锋;阮新;李元华;;河北省冷暖变化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05年06期
8 吴锦奎,丁永建,魏智,王根绪;干旱区天然低湿牧草地参考作物蒸散量研究——以黑河中游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5年04期
9 安月改,李元华;河北省近50年蒸发量气候变化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10 刘晓英,郝卫平,张健;农田尺度下干旱指标及应用[J];中国农业气象;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勤;严昌荣;梅旭荣;张燕卿;杨建莹;梁瑜珊;;西北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2年01期
2 韩朝云;;蒸散量的估算及应用[J];河北农业科技;1986年06期
3 张爱芝,师学珍;山西省94县可能蒸散量查算表的建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4 李玉霖,崔建垣,张铜会;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沙漠;2002年04期
5 涂钢,支克广,隋朝阳,付光极,王江;2000年—2001年乾安县生长季蒸散量的初步分析[J];吉林气象;2002年01期
6 封志明,杨艳昭,丁晓强,郑海霞;甘肃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7 段永红,陶澍,李本纲;北京市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04年02期
8 段红星;作物蒸散量计算模型探讨[J];山西水利;2005年03期
9 樊军;王全九;郝明德;;利用小蒸发皿观测资料确定参考作物蒸散量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10 张淑杰;班显秀;纪瑞鹏;张玉书;;农田蒸散量模型构建及蒸散状况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贞贞;刘绍民;徐自为;;遥感监测蒸散量验证方法的研究[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2 涂钢;支克广;隋朝阳;付光极;王江;;2000年~2001年乾安县生长季蒸散量的初步分析[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3 李军;罗昂;;新疆1961-2000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研究[A];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军;罗昂;;新疆1961-2000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间变化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贺洁颖;马丽;张荣;;拉萨市蒸散量与海拔的关系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2013年
6 张山清;普宗朝;宋良娈;周鸿奎;宋水华;;吐鲁番地区气候变化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曾丽红;宋开山;张柏;杜嘉;;2000~2009年松嫩平原蒸散格局遥感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8 粱丽乔;闫敏华;邓伟;;松嫩平原西部5-9月地表蒸散量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杨泽粟;张强;郝小翠;黄菁;张杰;张良;;黄土高原地表蒸散量估算及其空间分布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4年
10 王静;宝音陶格涛;;羊草草原不同退化阶段群落蒸散量比较[A];第二届上海市植物生理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建君;农田日蒸散量估算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刘文娟;应用遥感方法估算区域实际蒸散量的时空变异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辛晓洲;用定量遥感方法计算地表蒸散[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4 郭任宏;柴达木盆地平原区蒸散量及浅层地下水的分布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山清;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徐羽;重庆市参考作物蒸散量及地表湿润指数时空分布规律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赵华;不同尺寸蒸渗仪测定农田蒸散量的对比及冠层阻力的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熊晓艳;河北省黑龙港地区农田蒸散量的分布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宋雪姣;山西省煤炭基地地表蒸散量的遥感估算及其差异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李杏鲜;黄土高原样带尺度实际蒸散量时空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刘国水;作物蒸散量测定与计算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8 卓玛兰草;甘肃省1960-2009年不同气候区潜在蒸散量敏感性分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yN;基于作物蒸散量模型的智能滴灌控制器设计与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蒋飞燕;改进的指数化蒸散模型及地表蒸散的模拟与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99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59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