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瑶人工营林生计的水土保持研究——基于富川瑶族自治县F瑶寨的田野调查
发布时间:2017-08-01 23:01
本文关键词:过山瑶人工营林生计的水土保持研究——基于富川瑶族自治县F瑶寨的田野调查
【摘要】:通过对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F寨过山瑶刀耕火种的混农林业的考察,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了这种耕作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生态补救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过山瑶在人工营林中,针对不同的林地采取小面积分散地开垦,坚持最小改动的原则,采取浅坑堆土定植幼苗、林地间种经济植物和其他农作物、间伐代抚的操作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地表土壤的原有结构,实现生态补救,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维护相兼容的目的。这种生计方式包含了瑶族人民朴素的生态智慧,并非所谓的破坏生态环境,在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仍然有着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 贺州学院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
【关键词】: 过山瑶 人工营林 生态人类学 水土保持
【基金】:广西高等学校立项科研项目“南岭走廊瑶族地方生态知识与民族发展研究”(201204LX465)
【分类号】:S714.7
【正文快照】: 一、引言“刀耕火种”是生活在高山丛林中的居民一种原始的农耕方法,也称“火耕农业”。这种耕作模式是通过焚烧刀斧砍伐之后的山林,再撒下种子进行耕作,一般耕作三到五年之后再另开辟山地进行耕作。至今,这种古老的耕作方式在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的热带雨林的山地中仍然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蔺达平;无悔,我是信用社人[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周映 本报通讯员 陶彩忠;“过山瑶”告别世代飘摇[N];广西日报;2010年
2 乳源瑶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林晓燕;发展过山瑶民族特色音乐的思考[N];韶关日报;2010年
3 黄捷文 吴祥业 邓国柱;过山瑶下山了[N];韶关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耀华 通讯员 农近东;蒲芦瑶乡又一批过山瑶民喜迁新居[N];桂林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张 通讯员 陶彩忠 钟兆德 李斌斌;最后的迁徙[N];桂林日报;2006年
6 本报通讯员 陈洪刚;新家园过“过山节” 藏族移民好开心[N];雅安日报;2006年
7 谷立辉 赖南坡 蔡明清 钟华;乳源:世界过山瑶之乡[N];南方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陆叶;过山瑶农耕生计方式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2 唐雯慧;过山枫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3 丁宗保;过山枫有效部位活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06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0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