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土壤易分解与耐分解碳氮组分的高效筛分方法
发布时间:2017-08-02 13:14
本文关键词:旱地土壤易分解与耐分解碳氮组分的高效筛分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易分解碳、氮 耐分解碳、氮 黑土 潮土 高效筛分
【摘要】:土壤易分解与耐分解碳、氮组分是表征土壤有机碳、氮转化特征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何高效获得该组分的大量样品是当前的一个难题。本文改进传统少量筛分法,设计一次性大量筛分设备,对我国两种典型旱地土壤黑土与潮土的不施肥(CK)、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NPKS)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4个处理土壤分别进行一次性大量(100、200和300 g)筛分,并比较与传统(50 g)筛分法的差异,了解该设备大量筛分样品的工作效率与可行性。结果表明:黑土或潮土大量(300 g)筛分时,与筛分量200和100 g的质量、全碳和全氮回收率无显著差异,均在97%以上;3个筛分量下同一处理的黑土或潮土的易分解碳、氮或耐分解碳、氮含量基本无显著差异。与传统筛分法相比,黑土或潮土筛分量为300 g的质量回收率比50 g的质量回收率提高1%~3%,全碳和全氮回收率提高1%~8%;易分解碳、氮或耐分解碳、氮含量基本无显著差异,以黑土CK处理为例,筛分量为300 g与50 g的土壤易分解组分氮含量分别为0.12和0.14 g/kg,两者无显著差异;与传统筛分法相比,筛分量由50 g提高到300 g,单位时间获得土壤易、耐分解碳、氮组分样品的效率提高了5倍。因此,改进设备后的筛分法可以一次性筛分300 g旱地土样,且土壤质量、全碳和全氮回收率提高1%~8%,是一种获取旱地土壤易、耐分解碳、氮组分较为简单高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关键词】: 易分解碳、氮 耐分解碳、氮 黑土 潮土 高效筛分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5B05) 国家973计划(2013CB127404) 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201203030)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土壤中有机碳、氮可分为易分解部分与耐分解部分,易分解碳、氮组分是指土壤中有效性高,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矿化,对植物养分供应有直接作用的那部分活性碳、氮[1-3],它可以指示土壤有机碳、氮变化,是反映土壤碳、氮库动态的敏感性指标[4-5],在土壤碳、氮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
本文编号:609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09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