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不同生物气候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黄土高原不同生物气候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
【摘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结合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数据(DEM)、土壤类型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确定了模型参数因子,在重点分析我国黄土高原不同生物气候区降雨侵蚀力因子和植被覆盖因子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计算出各区2000~2012年土壤侵蚀模数,分析了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区域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为1.35×109t,土壤侵蚀模数为2 264 t/(km2·a)。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侵蚀面积比例为74.31%;近13 a来,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强度呈显著降低的变化趋势(P=0.03),平均每年减少54.22 t/(km2·a)。土壤侵蚀正在向微度、轻度土壤侵蚀转变,土壤侵蚀模数减少的区域占整个侵蚀区域的69.05%,增加的区域占30.95%。研究结果对黄土高原区域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生物气候区 RUSLE 黄土高原
【基金】:陕西省能源开发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开发研究项目(1204010725)
【分类号】:S157.1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良松;邓国徽;谷家川;;1992-2013年巢湖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J];地理学报;2015年11期
2 高海东;李占斌;李鹏;贾莲莲;徐国策;任宗萍;庞国伟;赵宾华;;基于土壤侵蚀控制度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潜力研究[J];地理学报;2015年09期
3 方广玲;香宝;赵卫;谢强;刁兆岩;迟文峰;;基于GIS和RUSLE的拉萨河流域土壤侵蚀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3期
4 王娟;卓静;;基于RS和GIS的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5年01期
5 程琳;杨勤科;谢红霞;王春梅;郭伟玲;;基于GIS和CSLE的陕西省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5期
6 李智广;曹炜;刘秉正;罗志东;;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01期
7 ;Effect of Vegetation Changes on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J];Pedosphere;2006年04期
8 邱扬,傅伯杰,王军,陈利顶;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J];生态学报;2004年09期
9 章文波,谢云,刘宝元;中国降雨侵蚀力空间变化特征[J];山地学报;2003年01期
10 蔡崇法,丁树文,史志华,黄丽,张光远;应用USLE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IDRISI预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宏锋;徐浩;安宁;王之明;左思艺;;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以贵州省黔中地区为例[J];环境影响评价;2016年04期
2 胡克志;;黄土高原不同生物气候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J];人民长江;2016年13期
3 刘婷;邵景安;;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分布规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年03期
4 章卫;石先罗;胡红亮;吴玫;;基于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氮磷负荷评价方法的研究[J];江西科学;2016年03期
5 赵翠平;陈岩;孙运海;孙宏亮;郜志云;赵康平;;邛海流域不同环境因素与土壤侵蚀相互关系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6年03期
6 何维灿;赵尚民;王睿博;程维明;;基于GIS和CSLE的山西省土壤侵蚀风险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3期
7 李恒凯;杨柳;雷军;徐露;;利用HJ-CCD影像的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分析——以赣州市为例[J];遥感信息;2016年03期
8 孙德亮;赵卫权;李威;吴建峰;杨振华;吕思思;;基于GIS与RUSLE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3期
9 刘春雨;陈星;向龙;;伊逊河流域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文效应模拟[J];人民长江;2016年10期
10 朱聿申;陈宇轩;查同刚;杨宗儒;张志强;冯焕成;张晓霞;王高敏;;大鱼鳞坑双苗造林技术在黄土沟壑区的应用效果[J];干旱区研究;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燕;王富贵;杨胜天;李晓宇;马红斌;何兴照;;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平梯田减沙作用研究[J];水利学报;2014年07期
2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4年02期
3 张一澜;文安邦;严冬春;郭进;俱战省;;赤水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的~(137)Cs法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4年02期
4 冯强;赵文武;;USLE/RUSLE中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4年16期
5 张启旺;安俊珍;王霞;高雅玉;常万广;;中国土壤侵蚀相关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2014年01期
6 姚文艺;冉大川;陈江南;;黄河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及其趋势预测[J];水科学进展;2013年05期
7 杨冉冉;徐涵秋;林娜;何慧;曾宏达;;基于RUSLE的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土壤侵蚀定量研究[J];生态学报;2013年10期
8 高海东;李占斌;李鹏;贾莲莲;庞国伟;徐国策;;流域侵蚀控制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王茂沟流域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年01期
9 汤丽洁;舒畅;;基于GIS和RS的巢湖流域水土流失评估[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1期
10 王星;李占斌;李鹏;高海东;;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典型县土壤侵蚀的地貌分布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钦普;美国土壤侵蚀治理的历史、现状和问题[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2 王少军,张志;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景观形成机理[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5期
3 John.W.Peterson PE;美国控制土壤侵蚀的经验[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4 Taro Uchida,Takahisa MiZuayma,Akitsu Kimoto ,Yuko Asano;中国东南部利用铯-137观测荒坡土壤侵蚀的局限性[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5 杨胜天,朱启疆,张卫国;应用智能化遥感解译方法监测贵阳市土壤侵蚀[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6 任兆选;美国土壤侵蚀实验室马克博士来绥考察[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8期
7 ;澳大利亚对土壤侵蚀的解释[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8 ;美国对土壤侵蚀的解释[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9 ;日本的土壤侵蚀概念与法规[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10 ;土壤侵蚀[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婧;吴健生;王秀茹;郑茂坤;;深圳市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何伯干;;福建晋江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危害[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3 樊哲文;黄灵光;钱海燕;方豫;;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蔡继清;任志勇;李迎春;;土壤侵蚀遥感快速调查中有关技术问题的商榷[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马为民;张剑波;田卫堂;;纹理解译标志在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应用[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卓慕宁;李定强;吴志峰;王继增;刘平;;广东省典型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防治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7 黄毅;张玉龙;曹忠杰;高云彪;蔡景平;;辽宁省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8 双瑞;双书东;程焕玲;;河南省不同土壤侵蚀区主要侵蚀特征及防治措施与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9 林敬兰;杨学震;陈明华;;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10 赵春华;张学兵;杨开望;史志华;王天巍;蔡崇法;丁树文;;替代能源措施对三峡地区典型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观平;东莞土壤侵蚀59平方公里[N];东莞日报;2013年
2 记者 黄峰 通讯员 肖培青;土壤侵蚀快速调查与水土保持评估方法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N];黄河报;2007年
3 杨旋;土壤侵蚀:触目惊心的黑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4 记者 郑北鹰;“长治”工程每年约减少土壤侵蚀2亿吨[N];光明日报;2005年
5 记者 杨亚非;轻点鼠标土壤侵蚀了然[N];人民长江报;2006年
6 记者 李力;我国年减少土壤侵蚀15亿吨[N];经济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李锋德 李坤;辽宁全国首个完成高分辨率水土流失调查[N];中国水利报;2007年
8 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N];江西日报;2004年
9 辽宁省水利厅;辽宁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成果公报[N];辽宁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屈遐;水土保持不宜多家管理[N];中国环境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陕永杰;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其环境效应[D];南京大学;2011年
2 王芸;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径流泥沙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程楠楠;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地貌形态耦合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4 陈少辉;遥感影像融合在土壤侵蚀分析中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林惠花;典型区域土壤侵蚀的地理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洋;岷江源头区植被景观与流域土壤侵蚀的动态相关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7 华丽;“人—自然”耦合下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及其防治区划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8 黄炎和;闽南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治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贾丽;基于CAESAR模型的土壤侵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庞国伟;人为作用对土壤侵蚀环境影响的定量表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泽;兴县土壤侵蚀及景观格局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尚书;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韦安胜;秦岭北麓面源污染风险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许福慧;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侵蚀治理效益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闫帅;土壤侵蚀空间估算与土地利用调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苗连朋;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植被与水沙变化响应关系模型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耀军;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5年
8 路彩玲;海原县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9 吴胡强;大别山上舍小流域不同林分土壤侵蚀特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10 宓莹;云南大石坝水库流域土壤侵蚀与沉积泥沙来源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11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1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