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分期施用对机插稻产量构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氮肥分期施用对机插稻产量构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对分蘖肥、穗肥氮素一次和分次施用时机插水稻的产量构成、氮肥利用效率以及与二者紧密相关的茎蘖动态、高光效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蘖肥氮素分次施用对产量形成无显著影响,而穗肥氮素分次施用使产量增加6.1%~6.5%,氮肥利用率提高10.0%~11.6%。主要原因在于:分蘖肥氮素分次施用对水稻生育前期茎蘖动态和叶龄进程基本无影响。但是,穗肥氮素分次施用显著增加开花时倒一叶和倒二叶叶面积,较穗肥一次施用分别增长10.1%~13.7%和32.1%~39.9%,并减缓了开花后20 d内倒二叶SPAD值降解速率,为水稻后期光合物质累积提供良好物质基础,使水稻成穗率提高5.1%~6.1%,且大幅提高实粒数。因而,机插秧水稻分蘖肥一次施用,穗肥分次施用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一定程度降低劳动投入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区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江苏省金坛区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关键词】: 机插稻 氮肥施用次数 产量结构 氮肥利用率
【分类号】:S511;S143.1
【正文快照】: 氮肥是水稻增产的主要肥料因子,在水稻高产和稳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1-2]。然而,据报道我国稻季氮肥平均用量达180 kg/hm2,较世界平均水平102 kg/hm2高出75%左右[3],一些高产稻区更是高达300~350 kg/hm2。另一方面,我国氮肥利用率却偏低,平均为30%~35%,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志先;;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2期
2 王士红;杨中旭;李秋芝;尹会会;李海涛;李彤;;提高作物氮肥利用率的途径[J];棉花科学;2012年05期
3 ;应用~(15)N研究提高氮肥利用率的试验结果[J];土壤肥料;1978年04期
4 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杨建昌,王光火,邹应斌,张福锁,朱庆森,Roland Buresh,Christian Witt;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09期
5 巨晓棠,张福锁;氮肥利用率的要义及其提高的技术措施[J];科技导报;2003年04期
6 王秀芹,张洪程,黄银忠,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邵世志,徐巡军;施氮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吸氮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损失[J];西藏科技;2005年07期
8 苏阳;刘德林;;提高氮肥利用率方法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9 赵宏伟;;浅谈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J];河南农业;2010年05期
10 王茁;;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J];现代农村科技;2010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翔;张胜;;内蒙古氮肥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浅析[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金绍龄;;甘肃省提高氮肥利用率措施研究[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田昌玉;左余宝;赵秉强;唐继伟;林治安;;差减法计算氮肥利用率方法的改进[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金绍龄;;水分条件及施肥技术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高炳德;郭秀英;赵利梅;;氮素营养水平对农作物营养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刘克樱;朱克纯;;无机有机肥配施对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周士龙;;加强施肥技术研究 提高氮肥利用率[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王玉峰;陈雪丽;张磊;王爽;;不同农艺措施对黑土区氮肥利用率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鲁彩艳;马建;陈欣;张旭东;史奕;赵牧秋;迟光宇;;不同施肥处理对连续三季作物氮肥利用率及其分配与去向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梁斌;赵伟;杨学云;周建斌;;小麦—休闲单作制度下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氮素固持及供应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也谈提高氮肥利用率[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2 卢育辉;氮肥利用率低的主因找到了[N];广东科技报;2007年
3 ;提高氮肥利用率方法多[N];江苏科技报;2006年
4 于千桂;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N];陕西科技报;2009年
5 通榆县职教集团中心 张静;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N];吉林农村报;2005年
6 丰绪钦;“化肥消费大国”敲响污染警钟[N];广东科技报;2003年
7 记者 李峰;省农垦院测土配方技术成效显著[N];甘肃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桂良;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农田活性氮损失与氮肥利用率的定量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虹儒;长期施肥下我国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变化特征[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2 闫鸿媛;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土壤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时空演变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威;施肥试验条件下的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地面高光谱遥感估算[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12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12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