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稻田土壤肥力及生物学活性的沼液适宜用量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稻田土壤肥力及生物学活性的沼液适宜用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沼液 水稻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摘要】:【目的】沼液为养殖业废弃物,含有多种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和无机养分,其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施用沼液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提出稻田的适宜沼液用量。【方法】以"黄秀软占"为试验材料,2013年在广东省博罗县连续开展了2茬大田试验,以不施肥(CK)和施常规化学肥料(CF)为对照,设施用沼液200、400、600、800和1000 m3/hm25个水平,依次记为BS200、BS400、BS600、BS800和BS1000。分析了施用不同量沼液稻田土壤主要养分和酶活性,并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随沼液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连续施用沼液存在累积叠加效应;第一茬试验土壤p H随沼液用量的增加而下降,连续施用2茬土壤p H随沼液用量的增加而升高。施用沼液与不施肥和施用化肥相比,能够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早稻以800 m3/hm2处理、晚稻以600 m3/hm2处理最优,土壤微生物群落相似系数随沼液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且晚稻各处理间差异程度大于早稻。主成分分析表明,早稻第一主成分反映了土壤理化指标和微生物丰度,晚稻第一主成分反映了除脲酶以外的所有理化因子、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指标信息,说明连续施用2茬沼液对土壤理化因子、尤其是对生物活性产生了重要影响。【结论】施用沼液能够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在水稻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施用沼液为400 800 m3/hm2时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并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综合沼液对土壤肥力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且连续施用沼液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建议稻田生态系统沼液的适宜用量为600 800 m3/hm2。
【作者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方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沼液 水稻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广东省生态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2012A02010000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新型肥料与高效施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2014B090904068)”资助
【分类号】:S141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养殖业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尤其是沼液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据统计,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每万头生猪存栏需要日处理沼液废水120 180 m3,我国每年排放沼液超过2亿吨,且呈快速增长趋势[1]。沼液中含有氮、磷、钾、钙、镁等多种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和有机酸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华;金剑;徐美娜;刘晓冰;;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6年05期
2 魏彦昌;欧阳志云;苗鸿;;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J];生态环境;2008年01期
3 姚晓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及进展[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8年S1期
4 龚明;王进;;甲胺磷影响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平衡[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方艳;王秋霞;颜冬冬;毛连纲;郭美霞;燕平梅;曹坳程;;二甲基二硫熏蒸对保护地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6 刘国华;叶正芳;吴为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解析法:从培养到非培养[J];生态学报;2012年14期
7 乌兰图雅;赵建宁;李刚;红梅;刘红梅;王慧;杨殿林;;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年10期
8 姚圣梅,杨晓红,郑雪虹,刘雄德;蔬菜大棚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J];中国蔬菜;1997年04期
9 李文华;邵学新;吴明;梁威;;杭州湾生长不同植物的潮滩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J];湿地科学;2013年04期
10 郑华,欧阳志云,王效科,方治国,赵同谦,苗鸿;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素林;汤岳琴;吴晓磊;;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原油以及生物强化处理的响应[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马驿;陈杖榴;;恩诺沙星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波;林营志;张秋芳;;外来生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脂肪酸生物标记辅助分析软件的研制[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刘波;林营志;张秋芳;;土壤微生物群落脂肪酸生物标记分析方法的软件设计与应用[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5 杨倩;王先之;沈禹颖;南志标;;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下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华建峰;林先贵;蒋倩;张华勇;殷云龙;;砷矿区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任改弟;朱春梧;张华勇;朱建国;Tokida Takeshi;Hasegawa Toshihiro;贾仲君;;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土壤增温影响日本稻田微生物群落结构[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马驿;陈杖榴;;恩诺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焦少俊;单正军;葛峰;;四环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吴宇澄;张彩霞;王保战;林先贵;熊正琴;颜晓元;贾仲君;;长期施肥稻田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的高通量测序分析[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华南农大资环学院新肥料研究中心 刘可星 廖宗文;基于土壤生态调控的施肥防病新技术[N];农资导报;2010年
2 周飞 吴建平;森林健康成长与灌草相依相随[N];广东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国;杀菌剂多菌灵高频投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生物修复[D];浙江大学;2009年
2 赵勇;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析不同处理状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程飞;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类型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孙盛楠;草甸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对增氮增雨的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于洋;两种农药对红松混交林、人工纯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6 刘根林;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多样性指数的度量[D];南京大学;2012年
7 Qaiser Hussain;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态随水稻品种和生育期的变化及其农田温室气体释放意义[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王能飞;南北极近岸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韩雪梅;地上植物、地球化学元素及电池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林贵兵;丹参栽培土壤适宜性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海峰;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化学性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樊奔;土壤宏基因组文库构建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指示方法的初步建立[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3 焦晓丹;利用RAPD技术研究设施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4 郑丹;施肥对有机生产梨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北京农学院;2008年
5 单鹤翔;长期秸秆与化肥配施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6 李文华;潮滩湿地植物—微生物对磷素形态转化影响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7 张盈;杀菌剂氟吡菌酰胺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8 林黎;滩涂围垦和土地利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氨氧化功能群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宋晓霞;人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10 马旭;熏蒸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方法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4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1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