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充填复垦土壤碳动态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充填复垦土壤碳动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潜水位 采煤塌陷区 土壤碳动态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基础呼吸
【摘要】:土壤碳库动态变化特征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土壤碳库特征对了解土壤发育状况及土壤质量情况有重要意义。采煤塌陷复垦后土壤的环境改变巨大,这些因素会对土壤碳循环产生巨大扰动,并深刻影响复垦土壤碳库特征。研究复垦后土壤碳库动态变化特征,对于了解复垦后土壤的发育情况、土壤质量的演变特征和土壤碳库的稳定机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邹城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的分析了不同时间序列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碳库和土壤基础呼吸特征的演变规律,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复垦后土壤质量和土壤活性碳库的变化情况。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分析了复垦后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复垦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pH均高于8.0,土壤碱性仍较强。复垦后土壤电导率最大值为609μS/cm,不会使土壤产生盐渍化现象,但其含量随复垦时间不断增加的同时向地下水方向亦有增加的趋势。复垦后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逐年提高,复垦13年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达到正常农田水平,且耕地土壤养分指标要高于林地和撂荒地。(2)研究了复垦后土壤碳库的演变。复垦土壤总碳含量高于对照土壤,但土壤总无机碳所占比例较高,最高可达95.29%。随复垦年限增加土壤总无机碳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土壤总有机碳比例逐渐升高,复垦12-13年后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对照水平。复垦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复垦10年后,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可达对照水平;且土壤微生物熵不断提高,说明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不断改善,同时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熵高于林地和撂荒地。(3)探讨了复垦后土壤基础呼吸的演变。复垦后由于各土壤性状间差异较大其基础呼吸通量存在显著差异。复垦初期林地土壤环境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耕地土壤微生物代谢熵逐渐降低,复垦12-13年与正常农田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低于林地和撂荒地(P0.05)。
【关键词】:高潜水位 采煤塌陷区 土壤碳动态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基础呼吸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3;TD88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5
- 缩写码注释表15-16
- 1 绪论16-27
- 1.1 研究背景16-17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7-23
- 1.3 研究意义23-24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4-25
- 1.5 研究技术路线25-26
- 1.6 本章小结26-27
- 2 研究区概况与实验方法27-36
- 2.1 研究区概况27-31
- 2.2 实验方法31-35
- 2.3 数据处理35
- 2.4 本章小结35-36
- 3 时间序列下复垦土壤理化性质与碳动态变化36-53
- 3.1 时间序列下复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36-41
- 3.2 时间序列下复垦土壤碳动态的变化41-46
- 3.3 时间序列下复垦土壤基础呼吸的变化46-49
- 3.4 时间序列下各指标相关分析49-52
- 3.5 本章小结52-53
- 4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复垦土壤理化性质与碳动态变化53-69
- 4.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53-58
- 4.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动态的变化58-65
- 4.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基础呼吸的变化65-68
- 4.4 本章小结68-69
- 5 结论与展望69-72
- 5.1 结论69-70
- 5.2 研究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70-72
- 参考文献72-80
- 作者简历80-82
- 学位论文数据集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先丽;吕国红;于文颖;李丽光;李昌杰;;辽宁省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10期
2 刘秉儒;;贺兰山东坡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4期
3 杨宁;邹冬生;杨满元;赵林峰;宋光桃;林仲桂;;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1期
4 潘能;侯振安;陈卫平;焦文涛;彭驰;刘文;;绿地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12期
5 王晓龙;胡锋;李辉信;秦江涛;张斌;;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6 赵先丽;周广胜;周莉;吕国红;贾庆宇;谢艳兵;;盘锦芦苇湿地凋落物土壤微生物量碳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S1期
7 李伟;袁亮;赵秉强;孙凯宁;林治安;;增值尿素的氨挥发特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脲酶活性的影响[J];腐植酸;2013年06期
8 郭朝晖,廖柏寒,黄昌勇;模拟酸雨下Cd、Cu、Zn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年04期
9 刘恋;张建峰;姜慧敏;杨俊诚;邓仕槐;郭俊Z;谢义琴;张水勤;王峰源;李玲玲;;无害化污泥施用对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10 袁颖红;李辉信;黄欠如;胡锋;潘根兴;樊后保;;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碳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艳梅;;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比较[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娄运生;程焕友;王恩眷;武君;;UV-B辐射增强下施氮对大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苗惠田;长期施肥下作物碳同化氮吸收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曹建华;岩溶土壤系统中生物作用及有机碳转移对于CaCO_3-CO_2-H_2O体系的调节与控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宇贺;不同施肥类型对延边稻田土壤有机氮矿化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2 王文锋;有机物料部分替代化肥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林尤伟;根处理对小兴安岭6种林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时空格局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张道勇;生草对渭北苹果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赵军;生物质炭基氮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王坤;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充填复垦土壤碳动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7 汪文霞;黄土区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樊丽琴;水土保持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9 陈丽霞;内蒙古大青山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丰;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17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1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