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不同技术集成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不同技术集成模式研究
【摘要】:为探明不同单项技术在综合技术集成模式中的贡献率,并确定最佳技术集成模式,本研究以宁夏银北地区典型的龟裂碱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水田和旱田的各自特点,集成水利工程、化学、农艺和生物改良技术。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技术集成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影响,探讨脱硫石膏、改良剂、有机肥、灌水、黄沙及种植作物(水稻或苜蓿)对盐碱化土壤改良的贡献率,确定适于盐碱化水田和旱田的最佳技术集成模式。主要结论归纳如下:1、盐碱化水田技术集成模式的研究(1)施用脱硫石膏+改良剂可降低土壤pH值、碱化度,全盐含量略增,使Ca~(2+)、Mg~(2+)、SO_4~(2-)增加,K~+、Na~+、Cl~-、CO_3~(2-)、HCO_3减少;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灌水淋洗可降低土壤碱化度51.16%,降低全盐含量4.74 g/kg,使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降低较为显著;种植水稻对土壤中盐分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小。(2)从种植水稻的处理来看,施用脱硫石膏+改良剂、有机肥均能促进水稻生长,集成模式T9产量最高,为9 307.1 kg/hm~2,较T7(施用脱硫石膏+改良剂)增产160.6 kg/hm~2;较T4(施用有机肥)增产2471.3 kg/hm~2,,(3)不同技术集成模式对水稻增产效果总体表现为:EDOBA,其中,A(对照)的产量最低,仅为526.9 kg/hm~2, E(施用脱硫石膏+改良剂+有机肥+黄沙)的产量最高,为3131.9 kg/hm~2,,确定E(脱硫石膏2.25×104 kg/hm~(2+)改良剂7.5×103kg/hm~(2+)有机肥3×104kg/hm~(2+)黄沙3×104kg/hm~2)适于盐碱化水田种植水稻的最佳技术集成模式。2、盐碱化旱田技术集成模式的研究(1)施用脱硫石膏可降低土壤pH值,全盐含量有所增加;灌水淋洗可降低土壤全盐含量;施用脱硫石膏配合灌水淋洗,有利于土壤洗盐脱碱。(2)施用脱硫石膏改良初期效果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改良剂和有机肥的作用会逐渐凸显,能大幅度提高苜蓿的产量。(3)不同技术集成模式对苜蓿增产效果总体表现为:Tr5Tr4Tr3Tr2Tr1CK, Tr5苜蓿种植第1年鲜草产量较对照增加92.9%、第2年增加109.8%、第3年增加127.1%,改良后苜蓿鲜草产量持续提高。确定Tr5[施用脱硫石膏2.25×104kg/hm~(2+)改良剂7.5×103kg/hm~(2+)有机肥3X 104 kg/hm~(2+)灌排措施(洗盐灌水定额:4.05×103 mVhm~2;灌水洗盐后4-6 h排干)]适于盐碱化旱田种植苜蓿的最佳技术集成模式。水旱环境条件下集成改良模式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分析,可得出种稻好于种植苜蓿。
【关键词】:脱硫石膏 盐碱地 水稻 苜蓿 技术集成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6.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文献综述7-16
- 1.1 盐碱土概况7-8
- 1.2 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进展8-14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14-16
- 第二章 不同种稻改良模式对土壤及植物的影响16-31
- 2.1 材料与方法16-18
- 2.2 结果与分析18-28
- 2.3 讨论28-30
- 2.4 小结30-31
- 第三章 不同苜蓿种植改良模式对土壤及植物的影响31-42
- 3.1 材料与方法31-33
- 3.2 结果与分析33-40
- 3.3 讨论40-41
- 3.4 小结41-42
- 第四章 不同改良模式在水旱条件下的比较42-47
- 4.1 土壤理化性质的比较42-44
- 4.2 投入产出效益的比较44-46
- 4.3 讨论46
- 4.4 小结46-47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7-49
- 5.1 结论47-48
- 5.2 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介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树伟;秦翠娟;卢作基;;脱硫石膏土地资源化应用的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2年11期
2 马振香;蔡昌文;郑喜龙;黄茹;唐朝发;;脱硫石膏纤维板的制造工艺[J];林产工业;2013年06期
3 包经珊;牛丽;张熹;张宏涛;潘存幸;张建宁;;脱硫石膏在复合肥中应用田间试验报告[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05期
4 王斌;张强;黄高鉴;李磊;孙捷;温东;;水盐胁迫下脱硫石膏对苏打型碱化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5 邢秀芹;张为华;于静娟;;脱硫石膏的施用量对盐碱地葵花生长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6 贺新;苏艳平;杨培岭;任树梅;俞昊良;;脱硫石膏淋洗次数对铵态氮迁移特征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5期
7 程镜润;陈小华;刘振鸿;李小平;付融冰;陈泉源;;脱硫石膏改良滨海盐碱土的脱盐过程与效果实验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6期
8 董芸雷;妥德宝;李彬;张三粉;;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5期
9 魏耀锋;李茜;孙兆军;吕雯;;脱硫石膏及不同垫层改良盐碱湖土造林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3年01期
10 房宸;苏德荣;端韫文;陈兴武;;脱硫石膏与灌溉耦合对滨海盐碱土化学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沛培;阎远东;郑文锋;;电厂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宝贵资源[A];第二届脱硫技术及脱硫石膏、脱硫灰(渣)处理与利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学全;乔改伟;;对三门峡市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现状及建议[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3 ;过剩脱硫石膏可望提速消化[A];2011年全国镁盐行业年会暨环保·阻燃·镁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单卫良;;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与分析[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冯春花;陈苗苗;李东旭;;脱硫石膏在不同条件下的脱硫率[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魏世荣;;脱硫石膏在新型建材中的应用[A];第三届脱硫技术及脱硫石膏、脱硫灰(渣)处理与利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郑云生;惠博;盛满计;;粉煤灰抑制脱硫石膏制品泛碱的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8 潘利祥;张增寿;段鹏选;;脱硫石膏完全替代天然石膏的产业化应用技术[A];第一届脱硫技术及脱硫石膏、脱硫灰(渣)处理与利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季连荣;;脱硫石膏的开发与应用[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建筑材料篇)[C];2007年
10 郑正武;;脱硫石膏化学成份分析及其应用[A];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电厂化学专委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永芹 实习生 李紫烟 杨仁丽;脱硫石膏变废为宝[N];重庆日报;2005年
2 驻甘肃记者 王琰田;脱硫石膏墙材大型生产设备在兰州开发成功[N];中国建材报;2007年
3 高鸣;脱硫石膏应用新技术面市[N];中国建材报;2011年
4 ;加大脱硫石膏财税支持力度[N];中国电力报;2012年
5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课题组;脱硫石膏产业需要更多政策支持[N];中国电力报;2012年
6 林汝恺 丁秋红;上海将建年产100万吨脱硫石膏产业基地[N];建筑时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解悦;万建东:研发会“呼吸”的建材[N];南京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丁士能;脱硫石膏何处觅出路?[N];中国环境报;2010年
9 吴修江;脱硫石膏在烘干过程中的几个问题[N];中国建材报;2010年
10 记者 张丹丹 通讯员 张睿;益阳电厂脱硫石膏变废为宝[N];益阳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刚家斌;脱硫石膏基材新型砌块性能及综合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汪潇;脱硫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媒晶剂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辰阳;α-半水脱硫石膏常压盐溶液法制备工艺及调晶剂技术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张伟卓;脱硫石膏提纯脱色及制备α-半水硫酸钙晶须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吉忠海;磁铁矿无烟煤辅助微波加热分解脱硫石膏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郭宇;脱硫石膏含水量对微波加热特性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朱哲誉;酚醛树脂改性脱硫石膏的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刘芳名;不同改良方式对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及竹柳生长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7 周阳;脱硫石膏与腐植酸改良盐碱土效果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8 岳殷萍;土柱连续灌溉条件下土壤性状变化研究—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9 祝业青;大武口热电厂脱硫石膏销售物流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10 郭晓博;脱硫石膏对堆肥中氮素转化和腐殖化特征影响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34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3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