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土壤质地对自养固碳微生物及其同化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9 04:22

  本文关键词:土壤质地对自养固碳微生物及其同化碳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土壤质地 固碳自养微生物 CO同化 cbbL基因 多样性 群落结构


【摘要】:自养微生物可同化大气中的CO2并将其转化为土壤有机碳,对提高农田土壤的碳吸收和碳储存有重要意义,然而土壤质地对自养固碳微生物功能种群及其同化碳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选取亚热带地区同一母质发育而成的两种质地水稻土壤(壤质黏土和砂质黏壤土),通过~(14)C-CO2连续标记技术结合室内模拟培养实验,探讨土壤质地对自养微生物同化碳(~(14)C-SOC)、自养微生物截留碳(~(14)C-MBC)和自养微生物可溶性碳(~(14)C-DOC)的影响.以固碳功能基因(cbb L基因)作为指示基因,结合PCR和克隆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质地土壤自养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壤质黏土~(14)C-SOC、~(14)C-MBC和~(14)C-DOC平均含量分别为133.81、40.16和8.10 mg·kg-1,均显著高于砂质黏壤土~(14)C-SOC(104.95 mg·kg-1)、~(14)C-MBC(33.26 mg·kg-1)和~(14)C-DOC(4.18 mg·kg-1)平均含量(P0.05),说明土壤质地显著影响了土壤自养微生物碳同化量以及自养微生物同化碳在土壤中的转化.稀疏曲线、细菌cbb L基因文库覆盖度以及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壤质黏土固碳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砂质黏壤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壤质黏土细菌cbb L基因序列与Rhodoblastus acidophilus、Blastochloris viridis、Thauera humireducens、Mehylibium sp.、Variovorax sp.等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而砂质黏壤土cbb L基因序列主要与根瘤菌和放线菌同源.可见,土壤质地对自养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壤质黏土中较高的黏粒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可能有利于维持更高的自养固碳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从而导致不同质地土壤自养微生物碳同化量及其转化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土壤质地 固碳自养微生物 CO同化 cbbL基因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3081,41430860)
【分类号】:S154.3
【正文快照】: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自养微生物在农田土壤中广泛分布,它们具有同化CO2并将其转化为土壤有机碳的能力,对调节大气中CO2浓度和提高农田土壤的碳固定有着重要意义[1,2].卡尔文循环(Calvi-Bussham cycle)是自养微生物同化CO2的主要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辉;吕宪国;;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固碳功能及其价值评估[J];湿地科学;2008年02期

2 于贵瑞;王秋凤;刘迎春;刘颖慧;;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概念框架及其定量认证科学基础[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3 常瑞英;唐海萍;;草原固碳量估算方法及其敏感性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8年04期

4 胡永红;;植物改善生态环境效益的研究[J];园林;2007年09期

5 方磊;刘健;陈锦辉;吴建辉;徐嘉楠;张饮江;沈和定;;贝类生态修复作用及固碳效果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6 高坤山;藻类光合固碳的研究技术与解析方法[J];海洋科学;1999年06期

7 吴沿友;;喀斯特适生植物固碳增汇策略[J];中国岩溶;2011年04期

8 张娇;施拥军;朱月清;刘恩斌;李梦;周建平;李建国;;浙北地区常见绿化树种光合固碳特征[J];生态学报;2013年06期

9 李新宇;唐海萍;;陆地植被的固碳功能与适用于碳贸易的生物固碳方式[J];植物生态学报;2006年02期

10 王琳;朱振旗;徐春保;刘敏胜;;微藻固碳与生物能源技术发展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先碧;原始森林有利于人类生存[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刘炜平 胡丽娟;全球植被固碳量4660亿吨[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延惠;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典型植被生长固碳及耗水特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郑国侠;南黄海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与污染物胁迫下海水碳源/汇格局的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3 李刚;中国南海浮游植物光合固碳与阳光紫外辐射关系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延梅;杭州花港观鱼公园57种园林树木固碳效益测算及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2 党珍珍;黄土高原人工与天然植被恢复下土壤固碳特征及其影响机理[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丁蕾;黄河口湿地芦苇生物量与固碳量高分辨率遥感估算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赵艳玲;上海社区绿地植物群落固碳效益分析及高固碳植物群落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侯晓莉;不同施肥措施下双季稻田固碳减排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643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43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6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