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小麦品种及秸秆处置方式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9 20:02

  本文关键词:不同小麦品种及秸秆处置方式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小麦 品种 秸秆还田 养分平衡


【摘要】:为掌握不同小麦品种秸秆还田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优化麦田养分资源管理,以当前江苏省农业生产上主导品种和有苗头的小麦新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成熟期植株磷素含量与分布,分析其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条件下土壤磷素盈亏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高效吸收型小麦品种的籽粒磷含量较高,其磷素携出量和回田量较高;在常规磷肥施用量49kg P·hm~(-2)条件下,若秸秆不还田,磷高效吸收型品种种植土壤中磷呈现少量亏损状态;而磷低效吸收型品种的籽粒磷含量较低,其磷素携出量和回田量较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土壤磷均有盈余。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直接还田显著增加了小麦磷素回田量,减少了小麦磷素携出量。秸秆不还田时,麦田土壤磷盈亏量为-4.7~25.2kg·hm~(-2);秸秆直接还田时,所有小麦品种种植土壤中磷素均呈盈余状态,土壤磷盈亏量为4.0~30.3kg·hm~(-2)。在供试的32个小麦品种中,秸秆不还田方式下农田磷素大量盈余的品种有9个,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磷素大量盈余的品种有28个。在当前秸秆还田的大趋势下,要维持农田磷素平衡,对大部分小麦品种均应适当减少磷肥施用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小麦 品种 秸秆还田 养分平衡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2)
【分类号】:S141.4
【正文快照】: ranged from-4.7to 25.2kg·hm-2,while it ranged from 4.0to 30.3kg·hm-2 in straw returnfields.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P fertilizer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reduced tomaintain the balance of soil P under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the app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喜,张晶,郭丽艳;水稻应用土壤磷素活化剂效果分析[J];垦殖与稻作;2003年02期

2 杨利玲;杨学云;;土壤磷素形态研究现状评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3 戴照福;王继增;程炯;;广东省土壤磷素流失和控制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5期

4 夏凤禹;魏胜利;周胜利;;土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化途径的研究进展[J];林业勘查设计;2009年03期

5 李学平;邹美玲;;农田土壤磷素流失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1期

6 高兆平;;土壤磷素的流失风险分析进展评述[J];北方环境;2011年05期

7 李承绪;;河北省土壤磷素状况和提高途经[J];河北农学报;1985年04期

8 谢光辉;土壤磷素循环与磷肥施用研究进展[J];土壤肥料;1989年06期

9 刘建玲,张凤华;土壤磷素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高超,张桃林;太湖地区农田土壤磷素动态及流失风险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邱亚群;彭佩钦;侯红波;李恩尧;;旱地与水田土壤磷素的环境风险和控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林启美;刘海明;赵小蓉;李贵桐;齐孟文;;原生动物在土壤磷运移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于洋;尹洁;王晓燕;;北京石匣小流域坡地土壤磷素吸附与解吸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成学;郭建芳;谢春琼;李巍;;松华坝流域土壤磷素释放影响因素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唐晓鹿;范少辉;;土壤磷有效性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颜晓;王德建;张刚;彭小兰;;长期施磷稻田土壤磷素累积及其潜在环境效应[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祥照;加强磷素资源管理 提高磷肥利用率[N];中华合作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土壤磷素累积、形态演变及阈值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何晓雁;渭北旱塬农田土壤磷素的变化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廖文华;河北省农田土壤磷素转化、平衡与产量效应[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4 冯晨;持续淋溶条件下有机酸对土壤磷素释放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5 薛巧云;农艺措施和环境条件对土壤磷素转化和淋失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肖广全;三峡库区土壤磷素界面迁移特征及其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曹宁;基于农田土壤磷肥力预测的我国磷养分资源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刘方;黄壤旱坡地磷积累、迁移及其环境影响评价[D];浙江大学;2002年

9 林德喜;中国主要农业生态区长期施肥土壤磷素形态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孔庆波;基于GIS我国农田土壤磷素管理及磷肥需求预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红;土壤磷素地理平衡点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2 倪杰强;不同生物碳对滴灌棉田土壤磷素及磷肥利用率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5年

3 刘云霞;黑土磷素供应特征及玉米覆膜施磷效果[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谢莹;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磷的形态分布及其吸附释放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刘子国;武汉城郊土壤磷素释放的影响因素与环境风险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聂素梅;粉煤灰减轻富磷土壤磷渗漏流失的效果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7 戚瑞生;长期施肥与轮作对农田土壤磷素吸持特性和磷素形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马莉莎;滇中湖群流域内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特征及流失风险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9 周萍;土壤磷素流失影响因子及流失潜力评价指标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张翠荣;土壤磷素淋溶状况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47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47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a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