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免耕覆盖还田下玉米秸秆氮素的去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12:33

  本文关键词:免耕覆盖还田下玉米秸秆氮素的去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N标记 秸秆氮素 秸秆还田 土壤-植物系统


【摘要】: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以15N标记的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免耕覆盖还田下玉米秸秆氮素经过4个生长季后的作物累积利用率、在土壤(0~60 cm)的残留率以及损失情况。试验共设2个处理:TS1为第1年15N标记秸秆覆盖还田,此后秸秆不还田;TS2为第1年15N标记秸秆覆盖还田,此后每年以非标记秸秆还田。结果表明:经过4个生长季后,两个处理间的玉米籽粒、秸秆的累积产量及总氮素吸收量的差异均不显著。在TS1处理中,秸秆氮素在籽粒和秸秆中的累积回收率分别为14.2%和6.7%,并分别高于TS2处理的12.4%和5.8%。与作物的累积回收率相比,更多的秸秆氮素被保持在土壤中。在TS1和TS2处理中,秸秆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分别为40.9%和73.8%,而损失率分别为38.6%和8.1%。与TS1处理相比,TS2处理中较高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以及较低的矿质态秸秆氮的含量,说明连续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最初还田秸秆氮素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固持并降低了秸秆氮素的淋失风险,从而显著提高秸秆氮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总回收率。因此,在温带农田生态系统中,长期的免耕结合秸秆覆盖还田可促进秸秆氮素的积累,这对提高和保持土壤氮素含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
【关键词】N标记 秸秆氮素 秸秆还田 土壤-植物系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13502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1251)资助~~
【分类号】:S141.4
【正文快照】: 中国是秸秆产量大国,且由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作物秸秆产量不断增长[1]。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还田不仅带入相当数量的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而且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等作用[2-4]。因此,发展秸秆还田不但可以避免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晋凡生,张宝林;免耕覆盖玉米秸秆对旱塬地土壤环境的影响[J];生态农业研究;2000年03期

2 柳新伟;刘君;;免耕对玉米秸秆分解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33期

3 籍增顺,张树梅,薛宗让,阎玄梅,樊兰瑛,张志琴,洛希图,武金芳,张象俊;旱地玉米免耕系统土壤养分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8年03期

4 骆文光;免耕垄作覆盖技术的水土保持及经济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1994年03期

5 张志国,徐琪,R.L.Blevins;长期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某些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土壤学报;1998年03期

6 张文军;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1年06期

7 余海英;彭文英;马秀;张科利;;免耕对北方旱作玉米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1期

8 张树梅,籍增顺;旱地玉米免耕覆盖系统对土壤氮、磷、钾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0年04期

9 戴晓琴;李运生;欧阳竹;;免耕系统土壤氮素有效性及其管理[J];土壤通报;2009年03期

10 李卿沛;黄高宝;王晓娟;刘博;;旱地马铃薯免耕覆盖摆种的产量表现及其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实习生 刘庆 本报记者 魏星奎;涪城推广免耕秸秆覆盖技术[N];绵阳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宝林;晋西旱塬地区覆盖耕作农田水分有效性及其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61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61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0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