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制度信任、风险感知与转基因水稻技术的公众接纳

发布时间:2017-08-12 18:19

  本文关键词:制度信任、风险感知与转基因水稻技术的公众接纳


  更多相关文章: 风险感知 制度信任 转基因水稻技术的公众接纳


【摘要】: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带来生产力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开始凸显。技术逐渐成为具有争议的问题。对于争议性的技术,影响公众对其接纳态度的因素究竟有哪些,便成为了值得探索的问题。公众对争议性技术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着技术的发展。本研究以湖北、浙江、重庆等省市的902份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风险社会理论和信任理论,以转基因技术(主要选取转基因水稻)为例,进行了两各部分的研究:一是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方程研究了转基因技术公众接纳的影响因素;二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明确了风险感知、制度信任和公众对转基因技术接纳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中,进一步深化了制度信任和风险感知的指标体系,将制度信任主要由对专家的信任、对政府的信任和对科研机构的信任构成;将风险感知划分为健康风险感知、社会经济风险感知、环境风险感知和管理风险感知四个维度。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接纳态度。其中,受教育程度与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接纳程度成反比,而家庭经济状况因素与公众转基因技术的接纳之间成正比关系。2.公众感知到社会经济风险越大,其对转基因技术的接纳态度就越消极。在风险感知的四个测量维度中,只有社会经济风险感知与转基因技术的公众接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制度信任与转基因技术的公众接纳之间显著正相关,且科研机构信任的影响作用巨大。在制度信任指标中,专家信任、政府信任和科研机构信任这三个指标均与转基因技术的公众接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制度信任与公众转基因技术接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科研机构的信任与转基因技术公众接纳之间的相关性最强。4.制度信任、风险感知与公众对转基因技术接纳间存在相关关系。具体看来,制度信任直接影响着转基因技术的公众接纳;且制度信任通过影响风险感知间接影响转基因技术的公众接纳。根据研究结论,为推进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构建充分可靠的转基因技术信息传播平台,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二是重构制度信任,促进专家—公众双向沟通机制的良性运行;三是加强管理,提高监督水平,引导公众的风险感知。
【关键词】:风险感知 制度信任 转基因水稻技术的公众接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88;C912.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2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4
  • 1.2.1 研究目的12-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4-15
  • 1.3.1 研究方法14-15
  • 1.3.2 技术路线15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15-16
  • 1.4.1 理论视角方面16
  • 1.4.2 研究侧重方面16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16-32
  • 2.1 国内研究综述17-24
  • 2.1.1 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公众认知与接纳研究17-18
  • 2.1.2 转基因食品的公众认知与接纳研究18-24
  • 2.2 国外研究综述24-28
  • 2.2.1 公众理解科学与公众接纳的研究24-26
  • 2.2.2 公众认知与接纳的影响因素研究26-28
  • 2.3 文献评述28-32
  • 第三章研究设计32-39
  • 3.1 理论依据32-34
  • 3.1.1 风险社会理论32-33
  • 3.1.2 信任理论33-34
  • 3.2 研究框架34-39
  • 3.2.1 概念界定34-35
  • 3.2.2 研究框架及研究假设35-39
  • 第四章 调查资料分析39-44
  • 4.1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39-41
  • 4.2 指标体系及操作化41-44
  • 4.3 数据的信度分析44
  • 第五章 数据模型及分析44-58
  • 5.1 转基因技术公众接纳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45-49
  • 5.1.1 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45-46
  • 5.1.2 信息因素46
  • 5.1.3 科技价值观观、制度信任和风险感知46-49
  • 5.2 转基因技术的公众接纳模型49-54
  • 5.3 制度信任、风险感知与公众接纳的关系模型54-58
  •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58-67
  • 6.1 主要结论58-61
  • 6.1.1 转基因技术公众接纳的影响因素模型58-60
  • 6.1.2 制度信任对公众接纳的直接与间接影响60-61
  • 6.2 对策与建议61-65
  • 6.2.1 构建充分可靠的转基因技术信息传播平台,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62-63
  • 6.2.2 重构制度信任,促进专家—公众双向沟通机制的良性运行.546.2.3 加强管理,,提高监督水平,引导公众的风险感知63-65
  •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2
  • 附录 当代科技的公众认知调查问卷72-79
  • 致谢79-81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小龙;杨敬舒;;消费者视角下的虚拟社区信任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杨建党;转型期制度信任资源的开发路径[N];深圳特区报;2011年

2 中共云南省楚雄州委党校 李志昌;统一考量道德信任和制度信任[N];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FN记者  张凤勤;熟人信任PK制度信任[N];金融时报;2006年

4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社会信任模式与机制研究”首席专家 周怡;信任模式的社会建构[N];光明日报;2013年

5 市规划局纪检组长 蔡文云;制度信任是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N];温州日报;2008年

6 苏小红;谁剥夺了结石患儿的话语权[N];中山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敏;中小企业云服务转换意愿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敏;城乡结合部信任状况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4年

2 黄玮;中国农村制度信任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3 陈洁;制度信任、风险感知与转基因水稻技术的公众接纳[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4 李岚;社会转型期我国制度信任的现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李婷婷;基于制度信任的C2C交易双方互信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刘馨;私人借钱:信任关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07年

7 苏艳梅;公正世界信念与中学生在校苦恼、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雷强;基于制度信任的C2C电子商务信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9 张福磊;B2C电子商务制度信任的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62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62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6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