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大兴安岭北部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活性碳特征

发布时间:2017-08-13 16:21

  本文关键词:大兴安岭北部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活性碳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大兴安岭北部 森林土壤 活性碳含量 土壤酶 相关性分析


【摘要】:土壤有机碳是土壤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直接影响着全球碳平衡,但其短期内的变化很难观测。土壤活性碳能够在土壤全碳变化之前反映出土壤管理措施和环境引起的土壤微小变化,可以作为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早期指示者。为揭示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活性碳变化特征,本文以白桦林、山杨林、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白桦-山杨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月份及不同土层间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部5种森林类型0-32 cm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波动范围分别为220.40~909.54mg/kg和64.71~99.05mg/kg,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1.89-15.89g/kg和5.78-59.73g/kg。森林类型对土壤活性碳含量有显著影响,微生物量碳、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都表现出阔叶林高于针叶林的趋势。四种土壤活性碳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微生物量碳含量呈现夏低冬高的变化特征;易氧化碳含量总体呈现波动式上升的趋势;可溶性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林型中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四种活性碳含量都随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各土层间活性碳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林型各月份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范围分别为0.21%~14.57%、0.03%-1.00%、8.25%-25.71%和22.01%-85.39%,表现出颗粒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的趋势。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总有机碳与四种活性碳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H与活性碳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三种土壤酶和总有机碳对活性碳的拟合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这些指标可以作为活性碳预测的指示性指标。
【关键词】:大兴安岭北部 森林土壤 活性碳含量 土壤酶 相关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3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1.2.1 土壤微生物量碳研究现状9-10
  • 1.2.2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研究现状10
  • 1.2.3 土壤易氧化碳研究现状10-11
  • 1.2.4 土壤颗粒有机碳研究现状11-12
  • 1.2.5 土壤酶与土壤活性碳相关关系12-13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13-16
  • 2.1 研究区概况13
  • 2.2 研究方法13-16
  • 2.2.1 样地选择13
  • 2.2.2 土壤样品采集13-14
  • 2.2.3 土壤样品分析14-15
  • 2.2.4 数据处理15-16
  • 3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活性碳含量变化特征16-30
  • 3.1 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变化特征16-18
  • 3.1.1 微生物量碳在不同森林类型中的变化特征16
  • 3.1.2 微生物量碳的月变化特征16-17
  • 3.1.3 微生物量碳的垂直变化特征17-18
  • 3.2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18-22
  • 3.2.1 可溶性有机碳在不同森林类型中的变化特征18-19
  • 3.2.2 可溶性有机碳的月变化特征19-20
  • 3.2.3 可溶性有机碳的垂直变化特征20-22
  • 3.3 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变化特征22-25
  • 3.3.1 易氧化碳在不同森林类型中的变化特征22-23
  • 3.3.2 易氧化碳的月变化特征23-24
  • 3.3.3 易氧化碳的垂直变化特征24-25
  • 3.4 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25-28
  • 3.4.1 颗粒有机碳在不同森林类型中的变化特征25-26
  • 3.4.2 颗粒有机碳的月变化特征26-27
  • 3.4.3 颗粒有机碳的垂直变化特征27-28
  • 3.5 本章小结28-30
  • 4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活性碳组分特征30-33
  • 4.1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活性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30-31
  • 4.2 不同月份土壤活性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31-32
  • 4.3 本章小结32-33
  • 5 土壤活性碳影响因子分析33-39
  • 5.1 土壤酶变化特征33-36
  • 5.1.1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变化特征33-35
  • 5.1.2 不同月份土壤酶变化特征35
  • 5.1.3 土壤酶的垂直变化特征35-36
  • 5.2 土壤酶对活性碳的影响36
  • 5.3 土壤总有机碳和pH值的变化特征36-37
  • 5.4 土壤总有机碳和pH值对活性碳的影响37-38
  • 5.5 回归方程的拟合38
  • 5.6 本章小结38-39
  • 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49
  • 致谢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海英;王权;赵鑫;靳佳;张思楠;;两种典型荒漠植被区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5年01期

2 田松岩;刘延坤;沃晓棠;李云红;陈瑶;;小兴安岭3种原始红松林的土壤有机碳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3 王永生;于贵瑞;程淑兰;方华军;高文龙;;中国东部南北样带典型针叶林土壤酶活性分布格局[J];生态学报;2015年11期

4 张仕吉;项文化;孙伟军;方晰;;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J];生态学杂志;2014年08期

5 向业凤;罗承德;黄琳奇;高海龙;张兴昌;程积民;;六盘山林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J];陕西农业科学;2014年05期

6 范跃新;杨玉盛;杨智杰;谢锦升;陈光水;钟小剑;郭剑芬;;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季节动态[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7 牟长城;王彪;卢慧翠;包旭;崔巍;;大兴安岭天然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J];生态学报;2013年16期

8 刘荣杰;李正才;王斌;吴亚丛;程彩芳;马少杰;格日乐图;;浙西北丘陵地区次生林与杉木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季节动态[J];生态学杂志;2013年06期

9 王国兵;赵小龙;王明慧;阮宏华;徐长柏;徐亚明;;苏北沿海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易氧化碳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4期

10 杜满义;范少辉;漆良华;刘广路;唐晓鹿;肖复明;;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J];生态学杂志;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668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68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5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