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白土田水稻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白土田水稻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氮肥运筹 水稻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秸秆还田 白土
【摘要】:【目的】研究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白土稻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华中低产白土稻田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2种小麦秸秆还田量(0和3000 kg/hm2)及3种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80-0-20、60-20-20和40-30-30)和不施氮的对照,共7个处理,分别为N80-0-20、N60-20-20、N40-30-30、N80-0-20+S、N60-20-20+S、N40-30-30+S和CK。水稻收获期采集代表性样品考察水稻产量结构性状,同时测定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分析籽粒和秸秆氮素含量,计算水稻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60-20-20的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最高,两年试验较不施分蘖肥的对照分别增产9.4%12.9%和7.4%8.9%。实施小麦秸秆直接还田后,水稻籽粒产量较不施秸秆的对照分别提高10.2%23.4%和0.8%5.5%。不施秸秆条件下,基-蘖-穗肥施用比例60-20-20的处理水稻籽粒含氮量最高,较不施氮的对照提高11.3%,而秸秆含N量随中后期追肥比例的加大而提高。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后移能明显提高水稻籽粒和秸秆含氮量。水稻籽粒氮素吸收量,基-蘖-穗肥比例60-20-20处理最多,2011年较对照N80-0-20分别增加13.7%和24.8%,2012年提高14.5%和9.2%;秸秆氮素积累量则随中后期追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多,基-蘖-穗肥比例40-30-30处理最多。不施秸秆条件下,基-蘖-穗肥比例60-20-20的处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收获指数均最高,百公斤籽粒吸氮量最低。秸秆还田条件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均随中后期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而百公斤籽粒吸氮量则最高。氮素农学效率、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也是60-20-20比例的处理最高,较对照N80-0-20农学效率分别提高4.90和2.44 kg籽粒/kg N,氮肥利用率提高7.82和21.29个百分点,偏生产力提高4.90和2.44个百分点。【结论】综合水稻产量、氮素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安徽省江淮丘陵低产白土地区,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单季中稻氮肥的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以60-20-20运筹方式较为适宜。
【作者单位】: 安徽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肥西县土肥站;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水稻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秸秆还田 白土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5B02)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03016) 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项目资助
【分类号】:S141.4;S511
【正文快照】: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1949 2009年水稻年播种面积平均为3.0937×107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总产平均为1.3329×108t,占粮食总产的42%,居粮食作物首位[1]。2012年种植面积3.0137×107hm2,总产达2.0424×108t。安徽是我国水稻重要生产省份,2012年种植面积高达2.215×106hm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娟,吴福观,顾东华;水稻氮肥运筹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2年01期
2 井长勤,周忠,张永;氮肥运筹对小麦倒伏影响的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刘爱云,吉建国;氮肥运筹对小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05年01期
4 曾家玉;熊楚国;万俊英;;不同密度与氮肥运筹对金优527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7年01期
5 张翼;徐正绪;赵权;杨秀芸;;水稻不同密度与氮肥运筹方法对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7年03期
6 王允青;郭熙盛;戴明伏;;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年02期
7 王时幻;;水稻氮肥运筹试验[J];现代化农业;2008年06期
8 任琨;陆引罡;任明见;陈琼;刘凌云;;氮肥运筹对小麦贵农19品质和产值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年05期
9 李丽春;李丽芳;;高海拔稻区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0年12期
10 杨凯鹏;褚光;马义虎;张耗;;水稻高产与优质的氮肥运筹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笃江;王永安;龚宝梅;;免耕直播水稻土壤供肥状况及氮肥运筹研究[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3 石祖梁;田中伟;戴廷波;姜东;曹卫星;;氮肥运筹对稻茬冬小麦氮肥利用及去向的影响[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付立东;王宇;隋鑫;任海;李旭;李宝军;;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长付;刘立军;王志琴;杨建昌;;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冠层内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芳芳;姜清华;朱新开;李春燕;封超年;郭文善;彭永欣;;氮肥运筹对生选6号籽粒产量及花后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枫;张辛未;叶舒娅;朱宏斌;;水稻氮素营养特点与氮肥运筹技术的研究[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靓军;水稻氮肥运筹效应及技术改进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蓓;氮肥运筹对孕穗期受渍小麦部分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成雨;氮肥运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3 胡颖;氮肥运筹对水稻结实期冠层特征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0年
4 周正权;氮肥运筹对扬麦10号产量品质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2年
5 彭思姣;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6 陈龙怀;氮肥运筹调控下水稻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7 吕修涛;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1年
8 伍菊仙;氮肥运筹对免耕高桩抛秧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9 石媛媛;基于知识模型的烟草氮肥运筹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10 何虎;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70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7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