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山森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特征
本文关键词:猫儿山森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特征
【摘要】:应用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猫儿山不同海拔(1 145、1 468、1 536、2 024 m)4种林分类型固定样地内表层土壤(0-20 cm)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1)土壤p H、全钾含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呈现出单调递减的规律性;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速效氮含量呈现先微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形趋势;有效磷含量呈现强烈的先降后升的空间变异趋势。(2)海拔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 H值和全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全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3)除了全磷外,有效磷含量与其它养分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猫儿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有效磷的空间变化最强烈。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猫儿山 土壤养分 异质性 相关性
【基金】: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04101-11) 广西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林科201411号);广西林科院基金项目(林科201616号) 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项目(14-A-02-01)
【分类号】:S714.8
【正文快照】: 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和环境因子,是森林植被生长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养分;同时,森林植被也通过演替不断向土壤中补充养分,从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内养分的动态平衡[1-2]。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在不同气候区与时空尺度上研究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阐释了土壤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汝英;化学分析在研究森林土壤养分水平方面的应用[J];土壤通报;1965年03期
2 刘荣,朱清科;黄土残塬沟壑区混农林系统土壤养分研究初报[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3 宫锡鸿,于成开,李海涛,王晓红,林竹胜;模糊聚类分析在划分土壤养分类型中的应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5年01期
4 张美华,蒲富永;一种高效底泥有机复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5 闫琳,杨茂,胡春元,李玉宝;防污林土壤养分效益的初步分析——以包头西郊全巴图地区为例[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6 刘宝存,孙明德,吴静;北京郊区粮田土壤养分与施肥[J];北京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7 王海燕;雷相东;张会儒;赵雪梅;杨平;;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土壤养分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8 张继平;张林波;王风玉;刘伟玲;沃笑;;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化[J];土壤;2014年02期
9 贺光;辽宁省耕地土壤养分监测及变化评价[J];杂粮作物;2001年02期
10 李得寿,陈兰英,郭继超,张艾峗;沙湾县土壤养分调查及培肥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友华;胡勤远;贾盛宁;梁红霞;黄界颍;张自立;;安徽省土壤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邢竹;李春杰;郭建华;王贵政;;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3 武继承;龚子同;郑惠玲;薛毅芳;;土壤养分变化特征与土壤保护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4 姬宝霖;申向东;吕志远;索全义;刘挨刚;吕忠义;胡敏;;利用高含沙洪水治沙淤地土壤养分、粒径分布特征分析[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5 郭建华;邢竹;李春杰;;河北省耕地土壤养分变异与施肥对策(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6 邱扬;傅伯杰;王军;陈利顶;;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子[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陈晓燕;何丙辉;史志明;;巫溪县生态修复区植被覆盖对土壤养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黄绍文;金继运;杨俐苹;程明芳;;县级区域粮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9 姜城;金继运;;我国精准农业土壤养分管理技术的发展与对策[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郑路;尹林克;胡秀琴;姜逢清;邱文成;;准噶尔盆地城市新建防护绿地土壤养分、盐分的变化[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城;不同经营体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及管理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2 许红卫;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程明芳;离子交换树脂膜提取土壤养分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4 刘杏梅;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不同尺度水稻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万权;绵阳官司河流域森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赵红;密云水库周边地区土壤养分分析与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兴民;白龙江林区典型森林植被土壤养分特征[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4 谢寄托;莽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5 季佳璨;三种树种对赣南稀土尾矿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孙计平;小麦-玉米种植制度可持续土壤养分管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7 朱益玲;紫色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8 王伟波;安徽岳西常绿阔叶林带四种群落类型土壤养分、微生物量与酶活性分布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红;河北省退化山场土壤养分本底值及培肥机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10 龙涛;采伐和炼山对马尾松林地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78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7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