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施氮水平下土壤呼吸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季节性变化

发布时间:2017-08-18 05:02

  本文关键词:施氮水平下土壤呼吸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季节性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施氮水平 土壤呼吸 土壤酶活性 球囊霉素 冬小麦 夏玉米 产量


【摘要】:土壤呼吸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CO2浓度有巨大影响。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之一,氮肥过量施用的现象在华北平原普遍存在,这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设置了四个施氮水平:N 0、120、180和240 kg?ha-1(分别记为N0、N12、N18和N24)。研究了施氮对土壤呼吸、土壤生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并揭示了氮肥影响土壤呼吸的机制,最后提出了合理的施氮量,为优化华北地区农田施氮管理措施,实现土壤固碳减排、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施氮能够显著增强土壤总呼吸速率,且此影响随着施氮年限的增长而增加。N12、N18和N24处理的生长季平均土壤总呼吸分别较N0提高了19%、23%和29%。(2)土壤异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率高于土壤自养呼吸。在整个测定过程中,N0、N12、N18和N24处理土壤自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贡献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9%、40%、44%和45%。这同时表明施氮能通过影响作物根系量进而提高土壤自养呼吸占总呼吸的比例。(3)土壤温度和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呼吸的重要环境因素。所有施氮处理的土壤温度都与土壤呼吸之间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土壤温度能够解释74%的土壤呼吸变化,各处理Q10值的变化范围是1.49-2.68。土壤含水量在适宜范围内时与土壤呼吸无显著相关关系,当土壤水分超出适宜范围时则会显著抑制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土壤呼吸的共同作用显著,二者可以解释67%的土壤呼吸变化。(4)施氮可以通过改变土壤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呼吸。在2013-2014年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N24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呼吸间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在2014年夏玉米生长季,施氮能够显著增加土壤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土壤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活性与土壤呼吸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施氮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以增强土壤呼吸速率。在2013-2014年冬小麦生长季,N12、N18和N24分别比N0提高了9%、9%和20%。在2014年夏玉米生长季,施氮量同样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N0、N12、N18和N24处理分别为0.33 mg?g-1、0.36mg?g-1、0.40 mg?g-1和0.46 mg?g-1。在2013-2014年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球囊霉素含量都与土壤呼吸呈显著正相关关系。(6)施氮通过显著增加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方式促进作物生长,进而提高土壤呼吸速率。在2013-2014年冬小麦生长季,施氮能显著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N12、N18和N24处理分别较N0提高了17%、24%和38%。在土壤硝态氮含量方面,同样表现为N24N18N12N0。在2014年夏玉米生长季,施氮对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但土壤硝态氮含量却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N0相比,N12、N18和N24处理分别提高了153%、161%和232%。在2013-2014年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土壤呼吸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7)适量施氮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但当施氮量超过N 180 kg?ha-1时,土壤全氮含量显著下降。在2013-2014年冬小麦生长季,N12、N18和N24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N0提高了9.64%、9.64%和9.99%,在2014年夏玉米生长季,相较于N0处理,N12、N18和N24分别提高了5.03%、6.26%和7.38%。在2013-2014年冬小麦生长季,N18和N24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N0和N12处理。在2014年夏玉米生长季,N18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N0和N12处理,但N24处理相较于N18处理出现了显著的下降。(8)作物产量随施氮水平升高而增加,当施氮量为N 180 kg?ha-1时,氮肥农学利用率较高。2013-2014年周年产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相较于N0处理,N12、N18和N24分别提高了20%、24%和29%。在2014-2015年,施氮同样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N12、N18和N24处理的周年产量分别比N0提高了45%、53%和66%。N18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在大部分生长季都保持较高值,通过综合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推荐N 180 kg?ha-1作为本试验地夏玉米和冬小麦生长季的氮肥施用量。
【关键词】:施氮水平 土壤呼吸 土壤酶活性 球囊霉素 冬小麦 夏玉米 产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1.9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19
  • 1.1 研究背景及依据13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3-18
  • 1.2.1 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13-15
  • 1.2.2 土壤呼吸的区分15-16
  • 1.2.3 施氮对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16-18
  • 1.3 研究内容18
  • 1.4 研究思路18-19
  • 第二章 试验地概况与研究方法19-22
  • 2.1 试验地概况19
  • 2.2 试验设计19
  • 2.3 试验方法19-21
  • 2.3.1 取样方法19
  • 2.3.2 土壤呼吸的测定19-20
  • 2.3.3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20
  • 2.3.4 土壤微生物性质的测定20-21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21-22
  • 2.4.1 土壤自养呼吸速率的计算21
  • 2.4.2 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之间的关系21
  • 2.4.3 Q_(10)值的计算21
  • 2.4.4 统计分析21-22
  • 第三章 施氮水平下土壤呼吸的季节性变化22-31
  • 3.1 施氮对土壤呼吸的影响22-24
  • 3.2 土壤呼吸组分的区分24-27
  • 3.3 土壤温度、含水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27-29
  • 3.4 讨论29-30
  • 3.4.1 施氮水平下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29
  • 3.4.2 土壤温度、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间的关系29-30
  • 3.5 小结30-31
  • 第四章 施氮对土壤生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31-41
  • 4.1 施氮对土壤生物性质的影响31-35
  • 4.1.1 土壤酶活性31-33
  • 4.1.2 土壤球囊霉素含量33-35
  • 4.2 施氮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35-37
  • 4.2.1 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35
  • 4.2.2 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35-37
  • 4.3 施氮对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37
  • 4.4 讨论37-39
  • 4.4.1 氮肥对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37-38
  • 4.4.2 氮肥对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38-39
  • 4.5 小结39-41
  • 第五章 土壤生化性质与土壤呼吸的关系41-46
  • 5.1 冬小麦土壤生化性质与土壤呼吸的关系41
  • 5.2 夏玉米土壤生化性质与土壤呼吸的关系41
  • 5.3 讨论41-45
  • 5.4 小结45-46
  •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46-47
  • 6.1 全文结论46
  • 6.2 创新点46-47
  • 参考文献47-53
  • 致谢53-54
  • 作者简历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军伟;向成华;骆宗诗;宫渊波;;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12期

2 方精云;王娓;;作为地下过程的土壤呼吸:我们理解了多少?[J];植物生态学报;2007年03期

3 苏永红;冯起;朱高峰;司建华;常宗强;;土壤呼吸与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沙漠;2008年01期

4 陈宝玉;王洪君;杨建;刘世荣;葛剑平;;土壤呼吸组分区分及其测定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张智婷;宋新章;高宝嘉;;全球环境变化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杨玉盛,董彬,谢锦升,陈光水,高人,李灵,王小国,郭剑芬;森林土壤呼吸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4年03期

7 马秀梅,朱波 ,韩广轩,陈玉成,高美荣,张中杰;土壤呼吸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8 陈全胜,李凌浩,韩兴国,董云社,王智平,熊小刚,阎志丹;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的适应[J];生态学报;2004年11期

9 常宗强,史作民,冯起;气温对祁连山不同植被状况土壤呼吸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5年02期

10 张东秋,石培礼,张宪洲;土壤呼吸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国;朱波;;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唐英平;;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凯;许晓静;徐小牛;;合肥城市绿地土壤呼吸初探[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洪建;严俊霞;汤亿;;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与反馈——油松林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关系的定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谢锦升;杨玉盛;陈光水;高人;杨智杰;郭剑芬;;植被恢复对严重侵蚀红壤碳吸存和土壤呼吸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玉盛;陈光水;王小国;高人;李震;金钊;;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呼吸动态及通量的影响[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唐洁;汤玉喜;吴敏;李永进;王胜;;洞庭湖区滩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动态[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8 肖孔操;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植物残体与土壤pH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敏;孔正红;;崇明岛人工林土壤呼吸研究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唐洁;汤玉喜;吴敏;李永进;王胜;;洞庭湖区滩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动态[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郭起豪;土壤呼吸里的“碳秘密”[N];中国气象报;2013年

2 周飞 申卫军;大气CO_(2)浓度影响土壤呼吸[N];广东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寒温带冻土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姜继韶;施氮和轮作对黄土高原旱塬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3 王一;模拟土壤增温和林内减雨对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雷蕾;马尾松林土壤呼吸与微生物对不同采伐方式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5 王洋;德国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农用地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Houssou Assa Albert;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下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呼吸和土壤水分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7 史宝库;东北典型森林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8 李洪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9 时伟宇;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两典型森林群落土壤呼吸动态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10 雷海清;北亚热带毛竹材用林土壤呼吸特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强;水位和增温对崇明东滩滨海围垦湿地土壤呼吸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畏;火干扰对小兴安岭两种典型林型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短期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吴杨周;模拟增温和降水减少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和N_2O通量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高伟峰;模拟氮沉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戴衍晨;恩施典型烟田生态系统碳收支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谢明德;海南不同树龄胶园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7 周健;基于贝叶斯最大熵的土壤呼吸空间分布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8 李璐;耕作与施肥对直播油菜产量、植株和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陈晶;模拟氮硫沉降对太岳山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呼吸的短期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10 马婷;敦煌葡萄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动态与碳平衡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92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92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d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