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要素敏感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8 08:03

  本文关键词:黄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要素敏感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相对湿润度指数 气象干旱 敏感要素 主控要素 气候变化 黄河流域


【摘要】:利用黄河流域102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气象数据,选用相对湿润度指数作为干旱指标,探讨年尺度和季节尺度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尝试利用偏导数方法计算分析相对湿润度指数的气候要素敏感性及其与气候要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上游旱情比中游和下游地区偏重,春夏秋冬各季分别处于中旱、轻旱、中旱和特旱状态,全年尺度处于特旱程度,季节和全年尺度的相对湿润度指数均呈现从西北到东南递增的变化趋势,春季、秋季和全年尺度特旱区域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宁夏北部以及内蒙古地区,而气象干旱减缓的站点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上游地区,干旱增强的站点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东南部。相对湿润度指数对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呈正向敏感,对温度和风速呈负向敏感。上游和中游地区夏季相对湿润度指数最敏感要素分别为太阳辐射和平均温度,全流域春季、秋季、冬季和全年尺度对相对湿度最敏感。全流域春季和夏季与相对湿润度指数相关性最强的要素均为相对湿度,上游和下游地区秋季的主控要素为太阳辐射,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冬季则分别与温度、风速和风速相关性最强。全年尺度上,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相对湿润度指数变化的主控要素则为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相对湿润度指数 气象干旱 敏感要素 主控要素 气候变化 黄河流域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9559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510)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9B01)
【分类号】:S423
【正文快照】: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1]指出,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约0.85℃,1913年以来中国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91℃。气候变暖引起的蒸散量可能增加和降水减少将导致干旱强度和发生频率急剧增加[2-4],中国北方主要农业区和农牧交错地带干旱面积均有扩张的变化趋势[5-6],王春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述彭;黄河流域开发研究的若干新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8年03期

2 灻万波;;三门峡考察片断[J];科学大众;1958年06期

3 马壮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J];科学之友;2000年12期

4 马义;“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讨会”在京召开[J];排灌机械;2000年04期

5 ;黄河流域国际合作项目“挑战计划”正式启动[J];人民黄河;2003年06期

6 ;科技期刊亮点[J];科技导报;2012年13期

7 杨擰初,徐淑英;黄河流域的降水特点与干旱问题[J];地理学报;1956年04期

8 徐淑英;黄河流域各地区的旱涝统计关系[J];气象学报;1956年04期

9 张保升;黄河流域的重要以及黄河的为害和治理[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02期

10 黄朝迎;黄河流域80年代的干旱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山东气象;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河流域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规划水土保持专项报告[A];山西省21世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讨会材料[C];2000年

2 薛松贵;;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及对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题论坛文集[C];2008年

3 肖洪浪;;黄河流域的风沙问题与中国北方生态建设[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余新晓;赵玉涛;石青;;试论长江和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十三[C];2002年

5 周艳丽;刘玉林;;黄河流域水污染危害调查研究及结果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忆平;王劲松;李耀辉;;在黄河流域判断月干旱过程的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C];2014年

7 哈斯巴根;;在中国·呼和浩特黄河流域部分城市水环境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A];黄河流域部分城市水环境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吴国忠;;在中国·呼和浩特黄河流域部分城市水环境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A];黄河流域部分城市水环境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李玉洁;;黄河流域农耕文化述论[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10 严婷婷;王金霞;黄季q;;气候变化条件下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模拟分析[A];2012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技术专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风;气候转变对黄河流域农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2 国风;气候转变对黄河流域农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3 记者 孙爱华 李国英 张向峰 通讯员 李飞;黄河流域气象部门加强汛期联防[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葛剑雄;河流伦理与人类文明的延续[N];文汇报;2005年

5 记者 田宜龙邋通讯员 王建忠;黄河流域重大气象事件将联报联防[N];河南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爱娥;将实现黄河流域灌溉用水零增长[N];农资导报;2006年

7 记者 黄峰 通讯员 董舞;挑战计划黄河流域核心项目启动[N];黄河报;2008年

8 记者 徐清华;专家研讨气候变暖条件下黄河流域水利发展战略[N];黄河报;2008年

9 记者 张兴军;黄河流域来水偏少[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张兴军;黄河流域区域干旱发布黄色预警[N];中国改革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永坤;黄河流域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邵晓梅;黄河流域节水农业关键问题的区域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3 马瑞江;从多元到一体的动因与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芦宁;先秦两汉黄河流域粟与小麦地位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2 石红波;黄河流域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文凤;基于组件式GIS的黄河流域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方宏阳;黄河流域多时空尺度干旱演变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5 马广慧;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文循环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彭少明;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7 路璐;修正的帕尔默干旱指数在黄河流域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聂荣;陕西省黄河流域取水权初始分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正苹;甘肃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10 刘振坤;网络治理理论视角下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93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693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c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