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同时反硝化产甲烷工艺处理奶牛养殖废水实例

发布时间:2017-08-20 08:35

  本文关键词:同时反硝化产甲烷工艺处理奶牛养殖废水实例


  更多相关文章: 同时反硝化产甲烷 TN 脱氮 奶牛养殖废水


【摘要】:将同时反硝化产甲烷作为主体工艺处理某奶牛养殖场废水,介绍了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并对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实践表明,厌氧反应器与硝化工艺联用,省去传统反硝化工序,在UASB反应器COD负荷为2.0 kg/(m~3·d)、NO_3~--N负荷为0.08~0.12 kg/(m~3·d)时,同时反硝化产甲烷过程的COD及TN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系统运行稳定。辅以氧化塘-化学消毒脱色-活性炭过滤等深度处理工艺,废水回用率75%,外排废水满足DB 32/1072-2007排放要求。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同时反硝化产甲烷 TN 脱氮 奶牛养殖废水
【分类号】:X713
【正文快照】: 污水中的TN含量是反映污水处理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水体中的NH4+-N经微生物氧化为NO2--N和NO3--N,并没有完成脱氮反应,而需要配合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溶解氧、碱度环境下,由反硝化细菌转化为氮气,彻底地从系统中去除。对于高含NH4+-N的有机废水,以往的排放标准及工艺设计只关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春娟,吕炳南,马立,吕岩松;采用微氧产甲烷技术降解水中的毒性物质[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8期

2 吴泽;王海燕;程水源;;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甲烷规律的模拟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10期

3 祖波;祖建;周富春;汪林;;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性[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3期

4 李美群;邓洁红;熊兴耀;谭兴和;周红丽;李清明;苏小军;张喻;唐艳红;彭丹;张艳艳;;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09年05期

5 刘德燕;丁维新;;天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11年02期

6 张云茹;刘逸轩;沈庆涛;王永忠;;一种产甲烷优势菌群的筛选方法[J];生物技术;2011年02期

7 李军;张雅南;邓娴;张文文;杨宏宇;;一株耐冷产甲烷菌的分离及其生长特性初步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2年02期

8 李会;马骏;崔薇薇;肇莹;王金艳;张淼;杨涛;;一株低温产甲烷菌的分离和鉴定[J];辽宁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9 张冰;孔德勇;路阳;;温度降低对产甲烷效能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赵一章;;产甲烷菌选择性连续富集的研究——青霉素对富集和分离的影响[J];中国沼气;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素琴;张志东;顾美英;房世杰;;低温产甲烷菌的研究现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麻婷婷;郑珍珍;代莉蓉;承磊;张辉;;不同pH缓冲液对乙酸降解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杨森林;周琦颖;苟敏;汤岳琴;木田建次;江霞;;硫酸盐对中温厌氧乙酸产甲烷的影响[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4 黎霞;承磊;张辉;;高压胁迫对原油降解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刘晓刚;丁杰;王豹;刘先树;;糖蜜废水产氢-产甲烷耦合工艺启动特性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琛;铵影响厌氧反应器污泥丙酸和丁酸互营氧化产甲烷过程的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2 王立影;烷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许科伟;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孙兴福;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朱葛夫;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应用技术及微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刘鹏飞;甲烷胞菌对低氢和互营生长在转录水平的响应[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光瑞;两相乙醇型厌氧的实现途径及其启动运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群;提高两相厌氧处理养猪废水产甲烷量的方法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6年

3 李真真;产甲烷同时反硝化体系中功能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解析[D];安徽大学;2016年

4 刘海昌;产甲烷条件下高效烃降解菌群的人工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杨光;低温对沼气菌群产气能力的影响以及产甲烷菌的分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解明利;电化学辅助微生物厌氧系统产甲烷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丁晨;低温石油烃降解产甲烷富集物的培养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8 张雅南;耐冷产甲烷菌的筛选及其低温下促进秸秆发酵的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

9 宋佳萍;缺氧—厌氧反硝化/产甲烷工艺实验研究与动力学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何乔;烃类化合物厌氧降解产甲烷中间代谢产物初探[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705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05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5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