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土高原不同轮作次序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态微量元素分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21 06:18

  本文关键词:黄土高原不同轮作次序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态微量元素分布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黄土高原 轮作 有机质 有效态微量元素


【摘要】:对长武县十里铺村长期定位试验旱地土壤,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对土壤有机质进行测定,用DTPA浸提-原子吸收法对有效态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研究不同轮作次序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态微量元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分布除受微量元素总量的影响外,还与作物的轮作次序有关。不同轮作次序土壤有机质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有效铁由上到下持续增加,有效锰和有效锌呈现上高下低的趋势,有效铜的分布趋势是由上到下先增加后缓慢减少。粮草轮作体系80~10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在11.08~11.89 g·kg~(-1)之间,粮豆轮作体系该土层含量为11.04~11.72 g·kg~(-1)之间。粮草轮作系统中3年小麦的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较低,种植苜蓿和马铃薯可以提高土壤有效锰含量,连续种植小麦和连续种植苜蓿土壤有效锌和有效铜含量出现下降的趋势。粮豆轮作系统中小麦+糜子茬口土壤有效铁含量较高,小麦茬口的土壤有效锰含量最低,比小麦+糜子茬口和豌豆茬口的含量平均低7.73%~30.55%。粮草轮作系统中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高于粮豆轮作系统,在80 cm以上土层,两个轮作系统中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在该土层以下,两个系统间的差异减小。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黄土高原 轮作 有机质 有效态微量元素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田水土保持工程与耕作关键技术研究(2011BAD31B01)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NTKJ-2013-03-1)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有重要意义,它们在土壤中的含量、形态分布和有效性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其中耕作制度是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重要人为因素[1-5]。据报道,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关于黄土高原作物轮作制度的记载,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铭;刘凤枝;刘保峰;;土壤中有效态铅和镉的测定[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S1期

2 徐清彦;土壤中有效态钼和植物中钼的测定[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3 谢玉英,田秀芬;新疆荒漠土壤中有效态硒测定方法研究[J];干旱区研究;1989年03期

4 范世华,李培芝;辽宁省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地理分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1年06期

5 王秀英,杨清;武功县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分布状况及影响因子[J];土壤肥料;1986年02期

6 马建军;土壤中有效态镉提取条件探讨[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7 郑文麒;;我省土壤中有效态铁、锰的含量与分布状况[J];河南科技;1984年02期

8 陶澍,梁涛,刘晓航,狄雯华;树脂-半透膜囊与鱼体对有效态铜吸收的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1998年02期

9 魏显有,刘云惠,王秀敏,檀建新;土壤中硒的形态分布及有效态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马建军;褐土中有效态镍提取剂及提取条件的选择[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铭;刘凤枝;刘保峰;;土壤中有效态铅和镉的测定[A];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新虎;赵文杰;;银川平原土壤中几种元素有效态及其与全量相关关系研究[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隋殿鹏;程杨;孙挺;;以CMC和PSS为结合相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累积和测量水中痕量的Cd~(2+)、Zn~(2+)的有效态浓度[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岑静;浙江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调查获成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2 潘金德;富硒土壤不一定长出富硒农产品[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授 侯彦林 作者地址:北京市双清路18号;粮食增产靠肥料 无肥增产减一半[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小莉;不同结合相DGT装置对水中有效态Cd(Ⅱ)的测量[D];东北大学 ;2009年

2 刘斌;薄膜扩散梯度技术对水体中不同形态Cu(Ⅱ)的测量[D];东北大学;2008年

3 卢聪;场地土壤中有效态砷的稳定化处理及评估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张立佩;薄膜扩散梯度技术富集和检测水中可溶性铜[D];东北大学;2009年

5 范明顺;茅台原料基地土壤镉砷空间分布特征及对高梁品质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9年

6 陈青云;不同磷肥对土壤—叶菜系统中镉迁移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11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11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2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