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胶园土壤酸碱缓冲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海南胶园土壤酸碱缓冲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南 橡胶园土壤 土壤酸缓冲能力 土壤酸缓冲容量
【摘要】:为探明海南省橡胶园土壤酸缓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酸碱滴定法对海南省植胶区代表性的5种类型土壤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土壤pH处于4.58~6.69,平均为5.53。当pH3.5~6.0时,土壤缓冲体系为初级缓冲体系,不同类型土壤酸缓冲能力相差较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粘粒含量等因素起主要的缓冲作用,各胶园土壤酸缓冲容量均较小(pHBC=7.50~20.62 mmol/kg)。当pH3.5时,土壤缓冲体系为次级缓冲体系,各土壤缓冲能力急剧增强,且在同一pH阶段,各土壤酸缓冲能力相差较小。可见,海南省土壤大多属于酸性,土壤酸缓冲能力差,不同土壤之间土壤酸缓冲性能相差很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粘粒含量等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土壤酸缓冲作用的主要因素。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农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海南 橡胶园土壤 土壤酸缓冲能力 土壤酸缓冲容量
【基金】: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经费(No.CARS-34) 海南耕地改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No.HNGDzy201502)
【分类号】:S714.6
【正文快照】: 土壤酸化是土壤退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大气污染致使酸沉降的增加和不合理的农业措施,中国土壤酸化面积逐年增加[1]。土壤酸化会促使土壤中有毒离子的活度增加,大量盐基离子淋失,土壤肥力降低,致使作物无法正常生长,从而带来了粮食安全、农田无法可持续利用及一系列的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廖柏寒,李长生;土壤对酸沉降缓冲机制探讨[J];环境科学;1989年01期
2 曾希柏;红壤酸化及其防治[J];土壤通报;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武英;;浙江省标准农田土壤酸碱度现状及改良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2 于锡军,仇荣亮;酸沉降临界负荷模型及特点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1998年03期
3 杨风亭,刘纪远,庄大方,胡云锋;中国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4 李正强;熊俊芬;马琼芳;闫茂鹏;邹飞;;猪粪和石灰对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中紫花苜蓿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特性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5 王士恩;杨梓林;柯宇荣;谢东恒;;土坝反滤体胶状堵塞物的形成机理及其治理方法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12年11期
6 王记安;王伟刚;费华萍;刘长安;刘宇鹏;刘丹;;丘陵平原交汇地带土壤酸化现状与改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08期
7 刘美雅;伊晓云;石元值;马立锋;阮建云;;茶园土壤性状及茶树营养元素吸收、转运机制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15年02期
8 高连存,何桂华,冯素萍,王淑仁,崔兆杰;模拟酸雨条件下降尘中Cu,Pb,Zn,Cr各形态的溶出和转化研究[J];环境化学;1994年05期
9 仇荣亮,吴箐,吕越娜,李海蓉,罗荣昭;我国南方主要酸沉降区土壤中铝的释放与缓冲作用[J];环境化学;1998年02期
10 岑慧贤,仇荣亮,杨平;土壤酸沉降缓冲机制的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俊平;张新明;胡月明;;酸雨对生态系统酸化影响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国栋;城市污泥特性分析及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崔键;典型红壤农田区大气氮沉降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震宇;浙江降水污染的特征和多维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4 李磊;污泥固化处理技术及重金属污染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孙本华;大气氮沉降对中国亚热带不同立地森林红壤酸化及其机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韩玉竹;拉巴豆优良根瘤菌的筛选及接种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田文杰;模拟酸雨作用下红壤中多环芳烃的稳定性及释放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8 潘珍妮;国家商品粮种植田地规划设计管理[D];天津大学;2012年
9 张永春;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酸化作用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10 薛慧;人工系统生态服务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光;酸性胁迫下Ca、P及接种量对苜蓿-根瘤菌体系群体感应及固氮性能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2 邱勤;根际微生态水平上酸铝胁迫对紫花苜蓿-根瘤菌体系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3 陈先茂;红壤旱地施用芽前除草剂对作物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丁园;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及调控[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5 胡华锋;低分子量有机酸对高岭石溶解作用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6 邓万刚;海南岛土壤酸度数据库的建立及土壤酸度变异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7 周丽娜;不同立地红壤对大气硫沉降的反应[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邓军文;粤北山区食用百合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林银凤;不同处理对粤北食用百合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10 邓智锋;长期施肥对红壤母质熟化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其国;我国红壤的退化问题[J];土壤;199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惠果;王伟伟;刘迎春;刘占胜;;EPS和EPE组合系统缓冲性能的实验研究[J];今日科苑;2009年06期
2 谢咏梅;徐明仙;;杭州下沙河网pH缓冲性能的实验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杨光;;保护地土壤酸缓冲性能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4 黄国;黄海明;徐晓亮;李玮洁;;双圆柱气囊缓冲性能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14年02期
5 曹贻平;;提高大棚蔬菜冬季抗寒能力的有效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08年21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和嘉;李蕊;杜萍;张亦良;;材料缓冲性能的测定[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计宏伟;汪鲁聪;刘月娜;王璐璐;邹易;郭少珍;吴文玉;;泡沫缓冲材料缓冲性能的表征[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剑锋;空气垫基本力学与缓冲性能试验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王芳;液控磨粉机加载系统缓冲性能的结构参数优化[D];郑州大学;2006年
3 黄国;双圆柱气囊缓冲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邓真;纸浆模制品在动态实验条件下的性能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素敏;冲击攻丝系统中高聚物材料缓冲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6 李兆元;典型瓦楞纸板结构件的缓冲性能及其计算机仿真[D];江南大学;2008年
7 陈鸣;薄膜力学行为及其空气垫缓冲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王永光;高分子枝载磷酸的合成与缓冲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9 杨婕;现场发泡材料缓冲性能分析及包装结构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08年
10 任冬远;空气垫在受到跌落冲击时的缓冲机理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12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1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