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变雨强对黄土坡地水土养分流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15:25

  本文关键词:变雨强对黄土坡地水土养分流失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工模拟降雨 变雨强 黄土坡地 水土养分流失


【摘要】:通过人工降雨装置模拟了一次降雨事件中3种雨强变化(100,130,160mm/h)对黄土坡地径流、泥沙及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过程中,雨强的变化是影响地表产流的重要因素,雨强由大到小降低的产流量明显高于雨强由小到大渐增的产流量;(2)径流产沙过程中,雨强由小到大渐增的降雨产流携沙量最多,对坡面土壤侵蚀最严重;(3)变雨强对养分流失影响与径流相似,雨强由大到小降低的降雨养分流失累计量高于另外2种降雨,表明初期雨强较大的降雨对于坡地养分流失最严重。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人工模拟降雨 变雨强 黄土坡地 水土养分流失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239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1239) 陕西省科技支撑项目(2013KJXX-38) 陕西省水利专项支撑计划项目(2012Slkj-04,2013Slkj-0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Q5161)
【分类号】:S157.1
【正文快照】: 2.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坡地径流侵蚀是黄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并非所有的降雨事件均可产生径流进而引起土壤侵蚀,通常将能够导致土壤侵蚀的那部分降水事件被称为侵蚀性降雨[1]。其中,降雨强度[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斌;王玉宽;王道杰;;变雨强连续降雨坡地侵蚀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2期

2 林超文;庞良玉;罗春燕;陈一兵;黄晶晶;涂仕华;张鸿;;平衡施肥及雨强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年10期

3 蔡雄飞;王济;雷丽;郝萌萌;余跃;;不同雨强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影响的模拟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6期

4 陈玲;刘德富;宋林旭;崔玉洁;张革;;不同雨强下黄棕壤坡耕地径流养分输出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2013年06期

5 林超文;庞良玉;陈一兵;涂仕华;李浩;;不同耕作方式和雨强对紫色土坡耕地降雨有效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8年03期

6 江淼华;黄荣珍;谢锦升;王维明;;不同雨强对裸露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年04期

7 梁新强;陈英旭;李华;田光明;俞巧钢;;雨强及施肥降雨间隔对油菜田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6期

8 王志勇;李晓宇;钱星平;;基于临界雨强方法的孤山川水土保持效益评估[J];人民黄河;2012年06期

9 崔普伟;蔡强国;张利超;郑明国;;基于EXCEL 2003时段雨强的快速计算[J];中国水土保持;2010年06期

10 张佳琪;王红;张瑞芳;周大迈;张爱军;;雨强对片麻岩坡面径流养分流失规律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姚莉;薛峰;周兵;张静;韩强;曹莉;赵翠光;赵声蓉;邵明轩;熊敏诠;万丰;张辉;胡景高;;我国一小时雨强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郑子成;吴发启;何淑勤;王昌全;李廷轩;夏建国;张锡洲;;坡耕地地表糙度及其作用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3 李建生;;不同雨强下红壤坡地径流及土壤侵蚀监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4 李建生;何增化;;不同雨强下红壤坡地径流及土壤侵蚀研究——以广东惠州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监测为例[A];中国南方十三省(市、区)水电学会联络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显通;傅云飞;刘奇;;夏季中国东部暴雨云参数与地表雨强关系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丽;黄土坡地土壤氮磷流失人工降雨模拟实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世伟;基于TMI影像的陆面雨强遥感反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郑斯坤;不同坡度、雨强和下垫面条件下黄土坡地水沙变化规律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4 朱晓梅;红壤丘陵区土壤水蚀过程的产沙动态模拟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郑子成;坡耕地地表糙度及其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6 刘正堂;喀斯特裸坡土壤侵蚀模拟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林代杰;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玉米植株防蚀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4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54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7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