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与遥感影像数据的梯田信息强化表达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DEM与遥感影像数据的梯田信息强化表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梯田DEM 梯田信息强化表达 基于田面边界梯田DEM构建方法 遥感影像 坡度
【摘要】:梯田作为一种自然—人工复合地形,是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古代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伟大创造,黄土高原作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梯田是该地区耕地的重要存在形式,现有DEM数据因分辨率等因素造成梯田信息表达缺失,影响梯田水土保持作用的评估。对梯田信息进行强化表达,能够突出梯田特征信息,满足地表形态表达及水土保持研究需要。以现有DEM数据梯田信息表达不充分性作为切入点,实际梯田研究区为依托,以黄龙样区梯田为例对梯田DEM快速构建法进行介绍与使用,在分析基于真实田坎梯田DEM构建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田面边界的梯田DEM构建方法,使用Python脚本制作了梯田DEM构建工具。为研究不同梯田DEM构建方法对真实地表的表达效果,使用庄浪样区RTK实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基于田面边界的梯田DEM构建方法在实现梯田DEM构建从而达到梯田信息强化表达方面具有更好效果。梯田特征研究有助于梯田信息强化表达,选择三处梯田研究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量取梯田田面宽度,并获取采样点坡度,对采样数据使用Excel软件及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获得田面宽度与坡度数学函数关系。根据函数关系以坡度因子为自变量,梯田田面宽度为因变量,进行梯田田面宽度“反演”,对田面宽度“反演”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将田面宽度、高程、坡度数据进行假彩色合成表达,有效增强影像信息量,从而实现面向田面宽度特征梯田信息强化表达研究。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挖掘梯田信息进而实现梯田信息强化表达,在强化表达方式上主要涉及梯田DEM构建、面向田面宽度特征梯田信息强化表达两方面研究,梯田信息强化表达研究可使得梯田信息更加丰富、表达方式更加多样,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1)现有DEM数据具有梯田信息表达缺失特点,不能够有效表达梯田信息,但同时具有有效特征可应用于梯田信息强化表达;2)依据现有DEM数据对地表起伏的继承性,从高分影像获取田块数目、田面边界等信息,通过梯田DEM构建方法实现梯田DEM的构建,基于真实田坎的梯田DEM构建方法基础之上提出的基于梯田田面边界梯田DEM构建方法由于利用更多遥感信息,使得构建效果更加精确;3)从遥感影像上获取田面宽度信息,利用田面变化与坡度地形因子两者变化同步性,面向田面宽度特征进行梯田信息强化表达研究,将数学函数关系、遥感处理与表达方法应用其中,反演结果的聚类分析对梯田修建区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将田面宽度、高程、坡度数据进行假彩色合成,能有效提高梯田信息表达效果,实现DEM梯田信息增强,实现多数据结合表达。
【关键词】:梯田DEM 梯田信息强化表达 基于田面边界梯田DEM构建方法 遥感影像 坡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208;P23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1.2.1 DEM构建方法及精细表达研究14-16
- 1.2.2 梯田DEM表达研究16-17
- 1.2.3 梯田相关特征信息表达及强化表达的其他方面17-18
- 1.3 研究内容及特点18-20
- 1.3.1 研究内容18-19
- 1.3.2 研究特点19-20
- 1.4 论文组织结构20-22
- 第二章 研究基础与方法22-34
- 2.1 实验样区及数据基础22-27
- 2.1.1 实验样区选择22
- 2.1.2 实验样区介绍22-26
- 2.1.3 样区梯田特征26-27
- 2.2 相关理论基础27-31
- 2.2.1 梯田信息强化表达27-28
- 2.2.2 等高线隔断线及其地理意义28-30
- 2.2.3 梯田DEM快速构建方法30
- 2.2.4 基于田面边界的梯田DEM构建方法30-31
- 2.3 技术路线31-33
- 2.4 实验环境及支持33-34
- 第三章 现有DEM数据梯田信息表达的不充分性及有效特征保留34-46
- 3.1 现有DEM数据梯田信息表达不充分性定性研究34-36
- 3.1.1 从数据生成过程探究现有DEM数据对真实梯田地表面的表达特点34-35
- 3.1.2 以黄龙样区梯田为例探究等高线数据的分布特征35-36
- 3.2 现有DEM数据梯田信息表达不充分性定量研究36-43
- 3.2.1 基于等高线隔断线的现有等高线数据特征的探查分析36-41
- 3.2.2 梯田分布区等高线隔断线统计特征分析41-42
- 3.2.3 梯田区域等高线特征分析42-43
- 3.3 现有DEM数据信息对梯田信息强化表达的有效特征分析43-45
- 3.3.1 等高线数据对地表变化起伏趋势的保留43-44
- 3.3.2 田面变化与现有DEM数据关系探讨44-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基于梯田DEM构建梯田信息强化表达研究46-61
- 4.1 实验相关数据46-47
- 4.2 梯田DEM构建47-52
- 4.2.1 快速梯田DEM构建47-49
- 4.2.2 基于田面边界的梯田DEM构建49-52
- 4.3 梯田DEM构建方法的Python实现52-58
- 4.3.1 快速梯田DEM构建Pyhon脚本实现53-56
- 4.3.2 基于田面边界的梯田DEM构建方法的Pyhon脚本实现56-58
- 4.4 结果与分析58-59
- 4.5 本章小结59-61
- 第五章 不同梯田DEM构建方法的精度研究61-69
- 5.1 基于“真实”梯田地表面5m分辨率DEM构建及特征分析61-63
- 5.1.1 Hutchinson插值方法构建“真实”梯田表面61-62
- 5.1.2 5m分辨率DEM数据的生成62
- 5.1.3 5m分辨率DEM数据对梯田信息的表达62-63
- 5.2 基于5m分辨率DEM数据的不同梯田DEM构建方法研究63-65
- 5.2.1 快速梯田DEM构建63-65
- 5.2.2 基于田面边界的梯田DEM构建65
- 5.3 基于不同遥感影像信息的梯田DEM地形信息增强效果的比较分析65-67
- 5.4 本章小结67-69
- 第六章 面向田面宽度特征梯田信息强化表达研究69-77
- 6.1 研究区域及样点采集69-70
- 6.2 田面宽度与坡度数学关系的统计分析70-73
- 6.3 田面宽度反演结果及分析73-74
- 6.4 ISODATA分类及假彩色合成结果74-75
- 6.5 本章小结75-77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77-78
- 7.1 结论与讨论77
- 7.2 展望77-78
- 参考文献78-8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83-84
- 致谢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圣辉;张玉贤;佃袁勇;毕创;任赳龙;;基于Python的ArcGIS地理数据批处理[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年01期
2 张亚南;朱长青;杜福光;;一种基于信息盒维数的DEM适宜分辨率确定方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年06期
3 贾立志;高建恩;张元星;张梦杰;王显文;李兴华;;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暴雨侵蚀状况及规律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4年04期
4 王春;江岭;徐静;杨灿灿;;DEM地面形态重构方法的精度差异特征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年04期
5 刘晓燕;王富贵;杨胜天;李晓宇;马红斌;何兴照;;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平梯田减沙作用研究[J];水利学报;2014年07期
6 Geoffrey Wall;孙业红;吴平;;梯田与旅游——探索梯田可持续旅游发展路径[J];旅游学刊;2014年04期
7 呼雪梅;秦承志;;地形信息对确定DEM适宜分辨率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8 王雷;杨勤科;龙永清;王春梅;郭伟玲;;基于全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建立DEM时分辨率的确定[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5期
9 赵卫东;徐媛;马雷;周春寅;钱家忠;;顾及梯田地形的Grid-TIN混合格网数字高程模型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年02期
10 赵卫东;汤国安;徐媛;周春寅;钱家忠;马雷;;梯田地形形态特征及其综合数字分类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783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8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