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10:40

  本文关键词:不同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双季稻 稻草还田 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摘要】:研究双季稻不同稻草还田模式下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对稻田合理利用稻草资源和稻田土壤固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双季稻无草+翻耕+冬季免耕休闲(CK)、双季稻草焚烧还田+翻耕+冬季免耕休闲(BST)、双季稻稻草覆盖免耕+冬季高桩免耕(SNTH)、双季稻稻草覆盖免耕+冬季深埋(SNTB)和双季稻稻草还田+翻耕+冬季稻草翻埋(STB)5种周年稻草还田模式对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活性碳以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旨在探明双季稻田稻草高效碳管理模式,结果表明:无论是翻耕还是免耕,稻草还田均能显著提高耕层0~15 cm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稻草覆盖免耕显著增加0~5 cm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以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而双季稻稻草覆盖免耕结合冬季翻埋稻草则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在5~15 cm积累,弥补因稻草覆盖免耕有机碳在整个耕层累积的不足。因此,认为稻田免耕覆盖稻草+冬季翻埋稻草是适合双季稻田的周年稻草还田增碳的技术模式。
【作者单位】: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南大学隆平分院;农业部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双季稻 稻草还田 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1B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0413)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彭华,纪雄辉,吴家梅,朱坚,田发祥.不同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6,25(4):563-568.PENG Hua,JI Xionghui,WU Jiamei,ZHU Jian,TIAN Faxiang.Organic Carbon and 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 in Soil underDifferent Ri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先;;论宜宾地区双季稻技术的新发展[J];大自然探索;1983年03期

2 邓爱娟;刘敏;万素琴;刘安国;;湖北省双季稻生长季降水及洪涝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S1期

3 张杨珠,黄运湘,邹应斌,李合松,黄见良,阳小民,青先国;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年06期

4 马国辉,何英豪,黄志农,张玉烛;三熟制双季稻区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与接力式高产施肥技术比较[J];中国稻米;1998年05期

5 戚昌瀚,殷新佑,刘桃菊,唐建军,肖月土,江华,熊倩华,徐文英;《RICAM1.3双季稻高产管理决策系统》在小流域双季稻区的“水稻苗情预报”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秦晓波;李玉娥;万运帆;廖育林;范美蓉;高清竹;刘硕;马欣;;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对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11期

7 张杨珠,黄运湘,周清,黄升平,黄见良,李合松,邹应斌;高产土壤条件下双季杂交稻施磷效应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唐建军,张佩莲,钟旭华,戚昌瀚,傅顺妹,傅炳文,詹胜康;双季稻吨粮田的土壤肥力的定位研究(1991~1995)[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9 刘枫,张辛未,汪春水;皖南双季稻区长期施肥效应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年03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家界市农业局高级园艺师 何春林;洪灾后如何生产自救[N];张家界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发祥;湖南双季稻专用稳定性复混肥料的氮抑制剂及其配比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王莉莎;基于决策树的双季稻区水稻土地力特征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4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84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1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