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螟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及相对敏感基线验证
本文关键词:大螟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及相对敏感基线验证
更多相关文章: 大螟 杀虫剂 人工饲料药膜法 抗药性监测 相对敏感基线
【摘要】:[目的]监测不同地区大螟田间种群对常用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通过不同年份的对比,了解大螟抗药性的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并验证前期报道的相应敏感基线资料,为抗药性监测和田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采集不同地区的大螟高龄幼虫,室内隔离饲养繁殖一代,采用初孵幼虫人工饲料药膜法进行杀虫剂毒力测定,并与历年测定的相关资料对比,评估确定相对敏感基线。[结果]2014年监测江西贵溪、浙江温岭和江苏南京的大螟,发现不同地区种群对阿维菌素(LC50值为0.065 0~0.209 4 mg·L-1)、氯虫苯甲酰胺(0.262 6~0.569 2)、氟苯虫酰胺(0.478 8~1.241 7)、稻丰散(3.4874~6.152 4)、茚虫威(3.620 4~5.652 9)、毒死蜱(64.828 7~89.643 7)的敏感差异较小,仅多杀菌素(0.106 5~0.684 6)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比较近5年大螟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发现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和毒死蜱的LC50值变化不大,波动幅度都在2倍以内;而对稻丰散的敏感性显著下降,与2009和2010年监测结果相比,浙江温岭种群的LC50值分别增加了12.79和10.29倍,江苏南京种群也分别增加了9.53和8.72倍。分析各地历年人工饲料药膜法测定大螟药剂敏感性的结果,发现张海艳等2012年报道的大螟室内恢复种群对不同杀虫剂的LC50值与田间测得的最敏感种群基本一致,上下波动不超过1.7倍。[结论]3个地区大螟田间种群对稻丰散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抗性,局部地区大螟对多杀菌素敏感性明显下降,而对其他测试杀虫剂还没有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张海艳等2012年报道的大螟对不同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可以作为初孵幼虫人工饲料药膜法监测大螟田间抗性的相对敏感基线使用。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华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螟 杀虫剂 人工饲料药膜法 抗药性监测 相对敏感基线
【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17)
【分类号】:S433
【正文快照】: 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是水稻的重要害虫[1],且田间寄主广泛,对不少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同于二化螟[2]。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和稻田用药品种的变化,尤其是杂交稻的推广,以及作物布局的多样化,致使大螟危害逐年加重,在一些地区甚至已成为水稻螟害的优势虫种,需要进行针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益东,陈松,净新娟,林祥文,沈晋良;棉铃虫抗药性监测方法——浸叶法敏感毒力基线的建立及其应用[J];昆虫学报;2001年01期
2 孟凤霞,沈晋良,周威君,高聪芬,唐灿明;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虫性测定方法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冯晓慧;刘宝生;郭慧芳;方继朝;;几类药剂对大螟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评价[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张扬;王保菊;韩平;韩召军;;二化螟抗药性检测方法比较和抗药性监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5 徐丽娜;李昌春;胡本进;周子燕;李晓霞;;中国大螟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虎;彭卫兵;;沿江稻区大螟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10期
2 张琴;王少丽;杨愿愿;董钧锋;;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敏感基线的测定和幼虫体重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0年18期
3 白锡川,柳丽萍,杨海江,邹应庆,邹国平;桑螟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抗性调查[J];蚕桑通报;2003年01期
4 赵华强;王东;李兵;许雅香;贡成良;沈卫德;;杀虫剂溴氰菊酯对野桑蚕和家蚕的毒力比较[J];蚕业科学;2008年01期
5 楼黎静;白锡川;沈玉丽;李淦成;;不同环境温度下家蚕对毒死蜱的敏感性差异[J];蚕业科学;2008年01期
6 白锡川;冯世民;吴明良;;溴虫腈对几种桑园害虫和家蚕的室内毒力测定及在田间防治的选择性毒力调查[J];蚕业科学;2011年04期
7 潘怡欧;秦正睿;席景会;;大豆蚜玻璃管药膜法敏感毒力基线的建立[J];大豆科学;2010年03期
8 刘晓漫;方勇;贤振华;;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9 贾世武;;水稻大螟危害特点及药剂防治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07期
10 朱昌稳;;水稻大螟性诱和灯诱监测技术对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1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林;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抗药性机理及抗性适合度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2 傅建炜;黄曲条跳甲田间种群药剂敏感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3 周晓梅;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抗性的分子遗传机理[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高聪芬;转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抗虫性、高表达及生长发育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徐宝梁;转基因棉籽培养料栽培平菇过程中Bt蛋白、转入DNA降解及对平菇、平菇害虫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何玉仙;烟粉虱种群抗药性及其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7 黄水金;斜纹夜蛾的抗药性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须志平;应用单雌系F_2代法监测田间棉铃虫种群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刘凤沂;F_1代法监测田间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赵华强;野桑蚕和家蚕对拟除虫菊酯抗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生虎;钩腺大载杀虫活性成分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闫海飞;烟粉虱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及BtGluClα1基因组结构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房慧勇;转基因抗虫棉抗病虫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4 张军杰;白菜抗虫转基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5 吕梅;棉铃虫对丙溴磷的抗性风险、机理及遗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罗术东;Cry1Ac抗、感棉铃虫中肠BBMV分离、纯化及其与Cry1A的结合模型[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7 陈庆园;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个体检测标准与单雌系F_1代检测方法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刘慧;转Bt基因玉米对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9 邹斌芳;转BT基因抗虫棉主要病虫和天敌变动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10 陈洋;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抗药性监测及其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士忠;水稻螟虫变化趋势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3年03期
2 陶和胜,韦永保,施守华,李孝勇;单季稻大螟为害特点及其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4期
3 祝春强,刘明熙,韦永保,杜桂丽;锐劲特和三唑磷混用防治单季稻主要害虫的效果与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4 韦永保,施守华,周群芳;广德县单季稻大螟发生规律及上升原因[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5 刁粉保;张林华;陆国平;肖平;温国庆;;金坛市大螟的发生及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4期
6 徐修龙;王国田;王广兰;葛霞;;水稻大螟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5期
7 杨廉伟;杨坚伟;陈将赞;丁灵伟;戴以太;张彩绯;;单季稻大螟防治问题及氯虫苯甲酰胺对大螟白穗防效试验[J];中国稻米;2010年01期
8 王平远,宋士美;中国禾草螟的研究(鳞翅目:螟蛾科)[J];动物分类学报;1981年01期
9 杨臣瑾;大螟的防治方法[J];贵州农业科学;1982年03期
10 程英;李凤良;李忠英;;杀虫剂配比对水稻大螟的生物活性测定[J];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诚华;二化螟、大螟对氟虫腈和三唑磷的敏感性差异及其机理[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结果[J];病虫测报;1991年04期
2 彭丽年,刘可;四川省病虫的抗药性及治理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3 池仕运;彭宇;王荫长;韩召军;陈长琨;;二化螟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5年06期
4 ;2010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及科学用药建议[J];山东农药信息;2011年10期
5 屠予钦;;抗药性与农药混配[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3年06期
6 周社文;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的措施[J];湖南农业;2000年11期
7 刘春艳,夏朝晖;害虫的抗药性机制[J];农药;2004年04期
8 ;2008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J];中国植保导刊;2009年05期
9 ;2009年度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J];山东农药信息;2010年05期
10 张帅;李永平;邵振润;;2010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及科学用药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秀荣;许文耀;江茂生;;加强病菌抗药性监控 提高植物病害防治效能[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2 诸茂龙;朱宝南;蒋学辉;胡仕盂;;浙西北山区二化螟抗药性测定[A];水稻螟虫灾变规律及治理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谢标洪;王建新;周明国;;黄瓜白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药性监测方法和敏感性基线研究[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熊件妹;朱杏芬;程丽霞;;南昌地区二化螟抗药性现状与治理对策[A];2003’江西省昆虫、植保、植病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蒋学辉;章强华;胡仕孟;谢士杰;徐善刚;;浙江省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现状与治理对策[A];水稻螟虫灾变规律及治理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孟凤霞;靳建超;陈云;刘起勇;;我国重要病媒生物的抗药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鹏;段霞瑜;张荣;周益林;;2008年我国部分麦区小麦白粉菌群体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夏风;张启勇;王向阳;宋爱颖;王顺建;黄娟;;淮北棉区棉铃虫抗药性发展动态及治理技术体系[A];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9 李泾孝;张洁玉;;泾阳县棉铃虫抗药性监测及治理技术初探[A];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10 陈文乐;严子华;;害虫的抗药性及其治理[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取得新进展[N];农民日报;2013年
2 全国农技中心药械处 张帅;科学用药可减轻抗药性[N];农资导报;2013年
3 记者 王爱娥;专家建议:害虫监测与抗药性监测治理相结合防治稻飞虱[N];农资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卫华;二化螟的抗药性及综合防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高保立;灰飞虱抗药性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伟;实时定量PCR技术在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毛仕安;湖南省不同地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君;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对呋喃虫酰肼的抗性风险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高鹏;二化螟对几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小坤;抗吡虫啉棉蚜的交互抗药性及机理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01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80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