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耕人为土长期改旱后土壤类型演变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水耕人为土长期改旱后土壤类型演变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水耕人为土 返旱 氧化还原特征 诊断分类 土壤发生
【摘要】:由于城市的扩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已有大面积的水耕人为土利用方式由水田永久性地转变为其他农业用地,相应地土壤发生学性状和土壤分类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对中国长江三角洲和东南丘陵地区61对水耕人为土及其相应的返旱后形成的土壤进行观察与采样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水耕人为土返旱后土壤发生学特征的变化特点,探讨了水耕人为土返旱后土壤类型演变及分类归属。结果表明:水田长期改旱地后土壤失去了"人为滞水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状况转变为潮湿土壤水分状况、滞水土壤水分状况或湿润土壤水分状况;水耕表层与水耕氧化还原层的特征发生退化。改旱后检索出的土壤类型涉及3个土纲、4个亚纲、9个土类和14个亚类,主要为雏形土(占87%),其次为淋溶土(占10%),少数为潜育土(占3%)。由水田长期改旱地后形成的部分土壤与现有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确定的类型在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的不协调现象,为此,初步建议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增设"残余水耕现象"和"残余水耕氧化还原层"等诊断层/诊断特性与"斑纹铁质湿润雏形土"及"斑纹钙质湿润雏形土"等土壤类别。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水耕人为土 返旱 氧化还原特征 诊断分类 土壤发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207,41071145)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14FY110200A11)资助
【分类号】:S155.3
【正文快照】: 姚玉才,邱志腾,陈小梅,章明奎.水耕人为土长期改旱后土壤类型演变的探讨[J].土壤通报,2016,47(5):1029-1035YAO Yu-cai,QIU Zhi-teng,CHEN Xiao-mei,ZHANG Ming-kui.Evolution of Soil Types after Long-term Land-use Conversion fromPaddy Fields into Dryland[J].Chinese J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甘霖,骆国保,龚子同;国际人为土参比会议[J];土壤;1999年02期
2 王吉智;关于建立人为土纲的建议[J];土壤;1990年01期
3 徐建忠,唐时嘉,张建辉,罗有芳;紫色水耕人为土系统分类[J];山地研究;1996年S1期
4 王振健,刘孝宝,唐永顺,李如雪,邓良基,夏建国,王昌全,张世熔;水耕人为土土系划分指标选取研究——以成都平原主要水耕人为土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张民;肥熟旱耕人为土的诊断特征及其分类参比[J];土壤;1999年04期
6 何毓蓉;徐祥明;吴晓军;王艳强;贺秀斌;;古水耕人为土诊断层的特征与形成过程——以广汉三星堆遗址水耕人为土为例[J];山地学报;2008年06期
7 贾恒义,雍绍萍;土垫旱耕人为土系统分类初步研究[J];土壤;1998年05期
8 潘继花;张甘霖;;土垫旱耕人为土中磷的分布特征及其土壤发生学意义[J];第四纪研究;2008年01期
9 沈汉,李红;肥熟旱耕人为土的性态分异与土族土系的划分[J];土壤;2001年01期
10 何毓蓉;徐祥明;刘黎;;西南地区水耕人为土诊断层土壤特性及SEM特征[J];山地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诚;江汉平原人为土基层分类制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秦聪;江汉平原典型水耕人为土土系划分及其有机质垂直分布规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王振健;成都平原主要水耕人为土土系划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14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81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