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降雨条件下植被调控坡面水沙过程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降雨条件下植被调控坡面水沙过程研究
【摘要】:降雨过程中产生的径流以及其引起的侵蚀产沙,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天然降雨的特性复杂,不利于控制,人工模拟降雨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途径,但是两个条件下植被覆盖对坡面水文过程的影响有所不同。因此研究这两种降雨来源下的坡面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试验方法,在试验中设置30mm/h、60mm/h、90mm/h的降雨强度和10。、200的坡度,地表植被选为油松、栓皮栎、荆条和黑麦草,对各条件下的坡面水文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相同地区径流小区的天然降雨坡面产流数据,对不同降雨来源下植被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首先对于QYJY-503C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和天然降雨的降雨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天然降雨的雨滴直径在0.1mm-5.2mm之间,大多数的雨滴直径小于1mm;人工降雨雨滴中数直径在0.8mm-2.3mm之间,极少数雨滴直径会大于3.0mm,同时雨滴的平均直径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有一定的增加。在试验雨强范围内,降雨的均匀度能够达到85%以上,均匀度较高。在降雨动能和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方面,其中天然降雨:E=83.61Ⅰ0-28,R2=0.665;人工降雨:E=15.12-75.6/Ⅰ,R2=0.9819;E为降雨动能,J·m-2·mm-1;Ⅰ为降雨强度,mm/h;在试验范围内达到相同降雨动能时,人工降雨和天然降雨降雨强度的关系式:Ⅰ人工=5.57Ⅰ天然0.28+5.04。(2)人工模拟降雨各试验条件下坡面产流量均随着降雨历时的进行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渐稳定的趋势,产沙量则是随着降雨历时表现出先增加后逐渐减小并达到稳定状态。坡面的产流量和产沙量和降雨强度以及坡度为正相关关系,同时产流量和产沙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表现出更大的增长幅度;而随着坡度的增加,产沙量的增加幅度比较稳定,产流量的增加幅度有所下降。可以看出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能力:降雨强度坡度。(3)人工模拟降雨的4种试验植被的坡面产流量:油松栓皮栎荆条黑麦草,相比于裸坡其产流量均有明显减少。产流量达到稳定的时间与产流量相反,表现为:油松栓皮栎荆条黑麦草。4种试验植被的坡面产沙量:黑麦草荆条油松栓皮栎,相比裸坡也均有明显减少,且减少趋势比产流量更大,可见植被对坡面产沙的影响能力比坡面产流更强;坡面产沙达到稳定的时间:黑麦草荆条油松栓皮栎,与产沙量趋势相同。可见植被对坡面产流的调控能力:林地灌草地,对坡面产沙的调控能力:灌草地林地。(4)天然降雨过程中各径流小区总产流量表现为:油松侧柏松栎混交灌木,由于植被对坡面径流的调控机理不同,地表径流产流量表现为:松栎混交油松侧柏灌木,壤中流产流量表现为:侧柏灌木油松松栎混交。可见:松栎混交径流小区的坡面径流主要表现形式为壤中流,侧柏和灌木径流小区主要以地表径流为主,壤中流和地表径流在油松径流小区所占比例比较平均。相比于降雨,产流的滞后时间:灌木侧柏油松松栎混交,与地表径流的产流量趋势相反,坡面越早产流,其地表径流总产流量越大。(5)对于两种降雨来源,在天然降雨中,油松坡面总产流量为总降雨量的0.42%,荆条坡面总产流量为总降雨量的2.05%;在人工降雨的试验中,坡度20°各条件下油松坡面总产流量为总降雨量的1.48%,灌木坡面总产流量为总降雨量的2.12%,两个降雨来源下油松的产流量差异较大,荆条的产流量比较相近,但两个降雨来源下的产流趋势相同。产流量从降雨来源上看:天然降雨人工降雨,从植被种类上看:油松灌木,从天然降雨到人工降雨,乔木的产流量变化较大。(6)当降雨动能相等时,在不同降雨强度下4种植被坡面产流量变化不太明显。等能量下4种植被坡面产流量大小与等时间下总产流量表现出一样的趋势:油松栓皮栎荆条黑麦草。可见降雨动能可以作为一个较理想的参数用于研究坡面产流;产沙量则由于随着降雨强度增加,雨滴直径有所增加,导致溅蚀加剧而有所增加。
【关键词】:天然降雨 人工降雨 植被 产流 产沙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引言11-15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1-14
- 1.2.1 降雨强度对坡面水沙过程的影响11-12
- 1.2.2 坡度对坡面水沙过程的影响12-13
- 1.2.3 植被覆盖对坡面水沙过程的影响13
- 1.2.4 人工降雨与天然降雨的联系13-14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14-15
- 2 研究区概况15-18
- 2.1 地理位置15
- 2.2 地势地貌15-16
- 2.3 气候特征16
- 2.4 植被特征16-18
- 3. 试验内容与方法18-23
- 3.1 研究内容18
- 3.2 试验装置与设计18-20
- 3.2.1 人工降雨试验装置18-19
- 3.2.2 天然降雨径流小区设置19
- 3.2.3 试验设计19-20
- 3.3 技术路线20-22
- 3.4 研究方法22-23
- 3.4.1 人工降雨试验研究方法22
- 3.4.2 天然降雨试验研究方法22-23
- 4 人工降雨与天然降雨的降雨特性分析23-27
- 4.1 雨滴直径的率定23-24
- 4.2 降雨均匀度的测定24-25
- 4.3 降雨能量的计算25-26
- 4.4 小结26-27
- 5 人工降雨坡面水沙过程分析27-40
- 5.1 降雨强度对坡面水沙过程的影响27-30
- 5.1.1 降雨强度对坡面产流的影响27-28
- 5.1.2 降雨强度对坡面产沙的影响28-30
- 5.2 坡度对坡面水沙过程的影响30-32
- 5.2.1 坡度对坡面产流的影响30-31
- 5.2.2 坡度对坡面产沙的影响31-32
- 5.3 不同植被覆盖下坡面产流过程32-35
- 5.3.1 不同植被覆盖下坡面总产流量分析32-33
- 5.3.2 不同植被覆盖下坡面产流过程分析33-35
- 5.4 不同植被覆盖下坡面产沙过程35-39
- 5.4.1 不同植被覆盖下坡面总产沙量分析35-37
- 5.4.2 不同植被覆盖下坡面产沙过程分析37-39
- 5.5 小结39-40
- 6 天然降雨坡面产流过程分析40-48
- 6.1 坡面总产流情况40-42
- 6.2 不同坡面径流组分分析42-45
- 6.2.1 地表径流分析42-43
- 6.2.2 壤中流分析43-44
- 6.2.3 坡面径流组分所占比例44-45
- 6.3 坡面产流滞后特征45-46
- 6.4 小结46-48
- 7 不同降雨来源与等能量降雨的坡面水沙过程分析48-52
- 7.1 天然降雨和人工降雨坡面产流情况比较48-49
- 7.2 等能量降雨条件下的坡面水沙过程49-50
- 7.2.1 坡面产流情况分析49-50
- 7.2.2 坡面产沙情况分析50
- 7.3 小结50-52
- 8 结论与讨论52-55
- 8.1 结论52-54
- 8.2 讨论54
- 8.3 研究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9
- 个人简介59-60
- 第一导师简介60-61
- 第二导师简介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光辉,卫海燕,刘宝元;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01期
2 李勉;姚文艺;陈江南;丁文峰;杨剑锋;李莉;杨春霞;;草被覆盖对坡面流流速影响的人工模拟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12期
3 李勉;姚文艺;杨剑锋;陈江南;丁文峰;李莉;杨春霞;;草被覆盖阻延坡面流作用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1期
4 敬向锋;吕宏兴;潘成忠;雒天峰;;侵蚀性坡面流流态的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8年02期
5 洪天求;胡宏祥;马友华;;坡面水土迁移动力学理论及发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2期
6 贾婵娟;孙三祥;张建东;马德娣;刘军军;;坡面流水流流态的试验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8年05期
7 王玲玲;姚文艺;申震洲;杨春霞;;草被覆盖度对坡面流水力学参数的影响及其减沙效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年01期
8 李勉;姚文艺;杨剑锋;陈江南;丁文峰;李莉;杨春霞;;草被覆盖对坡面流流态影响的人工模拟试验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9 于朋;雷孝章;陈平安;张广兴;周玉霞;;坡面流水力学特性研究的进展[J];四川水利;2009年04期
10 王玉强;王英华;张宽地;;坡面流侵蚀规律的初步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勉;姚文艺;陈江南;丁文峰;王文龙;;坡沟系统坡面流能量变化过程与特征[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2 刘阳;许歌辛;李洪星;黎肖平;;降雨引起的坡面黑土侵蚀厚度的计算[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刘阳;许歌辛;李洪星;黎霄平;王振儒;罗立丽;苏晓光;姜桂霞;;降雨引起的坡面黑土侵蚀厚度的计算[A];全国第二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安翼;刘青泉;唐超;;坡面薄层水流的阻力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明;;红壤坡面地表径流水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红;坡面地表上风沙跃移运动的数值模拟[D];兰州大学;2015年
2 郑子成;坡面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的作用及变化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傅涛;三峡库区坡面水土流失机理与预测评价建模[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4 管新建;不同土质坡面水蚀过程模拟试验及建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冠华;茵陈蒿群落分布格局对坡面侵蚀及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丽萍;黄土边坡坡面稳定及防治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tD;坡面水蚀输沙动力过程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8 钱婧;模拟降雨条件下红壤坡面菜地侵蚀产沙及土壤养分流失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夏卫生;电解质脉冲法测量坡面薄层恒定水流速度的研究及其初步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0 耿晓东;主要水蚀区坡面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对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明新;地表粗糙度对坡面流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黄欢;不同控制截排水布置方式下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模拟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王鲜;人工填挖土质边坡冲刷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徐敏;股流冲刷下土质坡面草皮缓冲带的作用效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占顺;砾石覆盖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孙元帅;降雨条件下三维土工网垫防护边坡水力侵蚀特性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王凯;工程堆积体坡面植物篱的减流减沙效益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8 武秀荣;片沙覆盖黄土区沙土二元结构坡面侵蚀过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程艳飞;山区高速公路坡面水土流失机理与预测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朱高立;模拟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崩积体坡面侵蚀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17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81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