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施入对白浆土碳氮变化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生物质炭施入对白浆土碳氮变化的影响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分析生物质炭不同施入量(0、10、20、30 t·hm-2)对旱作农田白浆土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含量,且这些指标均随施入量的增加而提高。与对照(CK)处理相比,土壤SOM与TN含量分别提高了6.88%~43.77%、1.68%~15.91%,土壤MB-C与MB-N分别提高了9.76%~60.88%、6.72%~68.91%,且均在30 t·hm-2的施用量下达到最大值。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显著提高各深度土层NH+4-N和NO-3-N含量,总体表现为0—10 cm10—20 cm20—30cm。建议以30 t·hm-2生物质炭为白浆土旱作农田土壤的最佳施用量。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白浆土 碳 氮
【基金】: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GA10B502) 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2012RCB95)
【分类号】:S156.2
【正文快照】: 生物质炭(biochar)是指将生物质原料(农作物秸秆、木材、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等)在限氧或缺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裂解所产生的一类高度芳香化、含碳丰富、稳定的固态物质[1]。生物质炭特殊的理化性质具有固碳减排[2]、提高土壤肥力[3]和改良土壤等特性[4-6]。白浆土是我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丁,,曹振山;条沟营养网络改造白浆土的方法研究[J];现代化农业;1994年09期
2 黄瑞海;张春凤;;合理利用白浆土磷素资源有效途径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3 韩晓增,宋春雨,王守宇,乔云发,唐才贤;应用数学模型模拟中国白浆土的磷素特征[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年03期
4 马艳梅;;长期施肥对白浆土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年04期
5 袁庆玲;;芜湖市白浆土田的现状与改良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2期
6 李会彬;李东坡;武志杰;丁济娜;;不同开垦年限白浆土磷素吸附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3期
7 赵德林,王政本;黑龙江合江专区改造白浆土的经验[J];土壤通报;1961年05期
8 曾昭顺,庄季屏,李美平;论白浆土的形成和分类问题[J];土壤学报;1963年02期
9 蔡方达;叶敏林;周学谦;范如生;秦炎春;;穆棱河地区白浆土开垦后肥力变化及其改良途径[J];黑龙江农业科学;1979年03期
10 夏荣基;商占果;;白浆土的水分周年动态和改土问题[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秀平;马艳梅;韩晓日;;长期耕作、施肥对白浆土有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2 刘峰;匡恩俊;;白浆土心土培肥的改土机理及其效果的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3 张之一;辛刚;;三江平原白浆土供肥能力在持续利用中的变化[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4 刘峰;张玉龙;贾会彬;张春峰;新家宪;工藤正义;;白浆土心土培肥效果的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秀平;三江平原白浆土养分演变规律及其有效性的长期定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匡恩俊;心土培肥改良白浆土效果及机理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年
2 丛万彪;三江平原白浆土型水稻土氮磷钾养分平衡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22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82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