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电解和紫外协同的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04:26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电解和紫外协同的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效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电解 紫外 协同 氨氮 杀菌 循环水系统 罗非鱼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温度、流速和电流密度条件下,微电解以及微电解与紫外协同对养殖海水中氨氮去除和微生物杀灭的效果,得出了最优电解条件并建立了微电解去除氨氮和杀菌动力学模型。探究了微电解与紫外联合对氨氮去除的协同效果和影响因素,并验证了微电解与紫外协同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可行性,同时检测了鱼类的生长状况和协同处理技术对养殖对象酶活性的影响,为其在循环水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单独电解的条件下,流速和温度对氨氮去除的影响不大,电流密度是影响电解去除氨氮的主要因素;正交试验确定了去除氨氮的最优条件为电流密度40A/m2、32℃、500mL/min;微电解处理最低能耗为21.26Wh/kgN;在动态电解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符合二级动力学规律,且不同条件下R2均大于0.9,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2)微电解与紫外联合处理对氨氮的去除具有良好的协同效果,当氨氮完全去除时水体中的余氯会出现明显升高。另外,水体中的颗粒物和实际养殖水都会对微电解与紫外联合处理氨氮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3)在微电解杀菌过程中,电流密度和流速是影响电解杀菌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杀菌效果随着电流密度的升高而提升,在适当范围内流速的升高会提升杀菌效果;微电解杀菌过程符合较为复杂的动力学规律,且不同条件下R2均大于0.9,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同时,电解过程中余氯的消耗较少,导致电解水体余氯浓度较高。(4)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微电解与紫外协同水处理配合活性炭去除余氯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和杀灭微生物,且保持水质参数稳定;养殖过程中鱼类体重保持持续增长,与理论增长量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罗非鱼血清谷氨酸脱氢酶、转氨酶和碳酸酐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关键词】:微电解 紫外 协同 氨氮 杀菌 循环水系统 罗非鱼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14
【目录】:
- 致谢6-7
- 摘要7-8
- Abstract8-15
- 第一章 绪论15-28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循环水养殖水处理技术16-22
- 1.2.1 养殖水体氨氮去除16-19
- 1.2.2 养殖水体杀菌19-22
- 1.3 电解氧化技术22-26
- 1.3.1 电解氧化去除氨氮技术22-24
- 1.3.2 电解氧化杀菌技术24-26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6-28
- 1.4.1 研究内容26-27
- 1.4.2 技术路线27-28
- 第二章 微电流电解对养殖海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28-41
- 2.1 前言28
- 2.2 材料与方法28-30
- 2.2.1 试验材料与设备28
- 2.2.2 试验装置28-29
- 2.2.3 试验方法29-30
- 2.3 结果与讨论30-39
- 2.3.1 微电流电解去除氨氮效果30-36
- 2.3.2 电解过程能耗分析36-38
- 2.3.3 微电解去除氨氮动力学38-39
- 2.4 小结39-41
- 第三章 微电流电解和紫外协同对氨氮去除的效果41-51
- 3.1 前言41
- 3.2 材料与方法41-42
- 3.2.1 试验材料与设备41
- 3.2.2 试验方法41-42
- 3.3 结果与讨论42-49
- 3.3.1 电解与紫外协同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42-44
- 3.3.2 电解与紫外协同处理后养殖水pH和ORP的变化44-47
- 3.3.3 固体悬浮颗粒物的影响47-48
- 3.3.4 实际养殖水的影响48-49
- 3.4 小结49-51
- 第四章 微电流电解对养殖海水的杀菌效果研究51-62
- 4.1 前言51
- 4.2 材料与方法51-54
- 4.2.1 试验材料与设备51-52
- 4.2.2 试验方法52-54
- 4.3 结果与分析54-61
- 4.3.1 循环水流速对电解海水杀菌效果的影响54-55
- 4.3.2 电流密度对电解海水杀菌效果的影响55-56
- 4.3.3 流速与电流密度对杀菌的交互作用56-58
- 4.3.4 微电解杀菌动力学58-60
- 4.3.5 电解后海水理化性质的变化60-61
- 4.4 小结61-62
- 第五章 微电解与紫外协同在循环水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62-76
- 5.1 前言62
- 5.2 材料与方法62-66
- 5.2.1 试验材料与设备62
- 5.2.2 试验装置62-64
- 5.2.3 试验方法64-66
- 5.2.4 数据处理66
- 5.3 结果与讨论66-75
- 5.3.1 模拟海水电解过程中水质参数的变化66-70
- 5.3.2 微电解与紫外联合技术在实际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70-75
- 5.4 小结75-76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76-78
- 6.1 主要结论76
- 6.2 创新点76-77
- 6.3 展望77-78
- 参考文献78-82
- 个人简介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海龙;王东升;王敏;王玲;汤鸿霄;;臭氧对有机物混凝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824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824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