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对长期模拟增温的响应
本文关键词:滨海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对长期模拟增温的响应
更多相关文章: 滨海湿地 长期增温控制 可培养土壤微生物数量 根际效应
【摘要】: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连续8 a(2008~2015年)长期模拟温度升高,研究滨海芦苇湿地不同土壤深度,及两种代表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根际、非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变化对长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1)相对于对照,长期增温导致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显著增加。其中,增温对土壤表层细菌、真菌的数量影响显著,细菌在第一层的增幅最大,增加率为34.16%,真菌在第三层的增幅最大,增加了64.42%。增温对20~40 cm土层放线菌影响显著,其中在第二层达到最大增加率59.47%;(2)长期增温对芦苇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根际效应变化的影响不大,表现为各土层芦苇根际效应增温对照,而白茅根际真菌和放线菌分别在第二层和第三层有显著差异;(3)不同的植物类型,其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根际效应对长期增温的响应不一致,表现为芦苇和白茅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根际效应的增加幅度不同,这可能与植物不同类型,根际分泌物种类、数量的差异有关。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关键词】: 滨海湿地 长期增温控制 可培养土壤微生物数量 根际效应
【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崇明重要生态系统监测数据管理关键技术研究”(11dz1210903)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开放基金(SHUES2015A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0392)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ECKF201411)~~
【分类号】:S154.3
【正文快照】: 2.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3.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上海200232)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1]。据IPCC(2007)报告表明,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为止,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0.74℃,到2100年地表温度可能升高1.8~4℃[2,3]。气温不断地上升必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存宇;;凋落叶分解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组成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侯颖;李市场;张素娟;徐建强;;洛阳市土壤微生物数量状况初步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3 李桂喜;董存元;陈希元;岳燕军;;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4 张萍,刀志灵,郭辉军,龙碧云;高黎贡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J];云南植物研究;1999年S1期
5 杨敬天;胡进耀;张涛;彭波;邓东周;;珙桐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1期
6 黄志宏;田大伦;梁瑞友;周光益;;南岭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祖智波;陈冬林;谭周进;田慧;屠乃美;;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影响[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年06期
8 武丽花;方晰;田大伦;徐桂林;;锰矿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邵宝林;龚国淑;张世熔;余霞;杨丹玲;张洪;刘晓璐;;横断山北部高山区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J];生态学杂志;2006年08期
10 黄志宏;梁瑞友;田大伦;周光益;;南岭小坑果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状况初步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卓霖;陈强;朱钟麟;胡桦;吴思思;李登煜;;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的影响[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2 熊鸿焰;李廷轩;;水旱轮作条件下长期免耕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A];“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康丽华;江业根;陆俊锟;马海宾;王胜坤;;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共生微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荣;大青山森林培育技术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2 杨建文;甘肃河西地区不同盐碱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及理化因子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凤玲;河套地区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郝金娥;江河源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特性[D];青海大学;2010年
5 周定建;百草枯和草甘膦对紫色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6 蔡琼;一二代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生物活性的对比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7 郑艳霞;三江源不同湿地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生物量碳研究[D];青海大学;2013年
8 旭日干;煤矿区AM真菌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何玉梅;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10 臧蕾;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及霉菌多样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41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84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