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河南省淋溶土土壤剖面质量评价

发布时间:2017-09-13 14:28

  本文关键词: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河南省淋溶土土壤剖面质量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土壤系统分类 淋溶土 土壤剖面质量 土系 河南省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和资源能源危机显现,土壤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与调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土壤质量研究多集中在表层土壤的质量评价,而土壤作为一个自然实体,剖面层次特征对土壤的诸多功能影响很大;土壤系统分类是依据土壤剖面特征,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定量土壤分类系统,对土壤质量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典型土壤——淋溶土为例,在土壤系统分类的基础上探讨淋溶土及在不同分类级别上的土壤剖面质量表达,对于完善土壤学、防止土壤质量退化、保障土壤健康和粮食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土壤发生分类向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转换,得出河南省系统分类淋溶土初步分布情况,并在河南省郑州市、三门峡市、洛阳市、南阳市、信阳市等地市布点采样35个,进行室内测试分析,依据土壤系统分类系统分别归为2个亚纲,5个土类,13个亚类,18个土族,35个土系,补充和完善河南省淋溶土系统分类,进而对淋溶土土壤剖面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内外业相结合法、AHP法和模糊数学法等。根据土壤剖面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界定土壤剖面质量概念内涵:一个土壤剖面中的各个土层及土壤特性对作物根系生长的适应性不同,因此各土层的土壤特性的适应性水平为土层质量,一个土壤剖面中每个土层质量指数(LQI)与本土层权重的乘积之和称为土壤剖面质量指数(SPQI)。根据主导性、差异性、易获取性以及因地制宜性原则,本研究选取了土壤质地、土壤容重、特征土层厚度、CEC、p H、碳酸钙相当物、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钾和有效磷12个评价指标,通过专家打分,利用AHP法求取指标权重,通过数学模型,评价了河南省淋溶土剖面质量状况。根据评价体系,采用等间距法将河南省土壤剖面质量分为5个等级,并根据每一剖面土系分析了影响淋溶土SPQI值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淋溶土剖面质量指数SPQI主要分布在36-60之间,SPQI平均值为47.218,结果等级为三级,土壤剖面质量中等水平,同一高级分类单元下各级别分类单元土壤剖面存在质量梯度。从总体上看,干润淋溶土SPQI略高于湿润淋溶土,干润淋溶土SPQI平均值为48.432,湿润淋溶土SPQI平均值为46.073。土类中简育干润淋溶土与简育湿润淋溶土大部分剖面SPQI较高,SPQI平均值分别为49.394和46.037。亚类中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SPQI为52.556,质量最好,钙积简育湿润淋溶土SPQI为37.482,质量最差。为探索黏化层的位置与厚度对SPQI的影响,根据主要不同质地模拟理想剖面,结果表明:整体剖面质地偏壤至黏壤时,其他指标不变,黏化层出现位置越深,其SPQI越高;整体剖面质地偏砂壤至粉壤时,其他指标不变,黏化层出现位置越深,其SPQI越低。通过35个具体土系剖面分析得出:当整体剖面质地偏壤至黏壤时,黏化层的出现可以降低LQI,进而降低了SPQI;当整体剖面质地偏砂壤至粉壤时,黏化层的出现可以提高LQI,进而降提高了SPQI。个别剖面有悖的现象主要是有机质含量差异过大。总之,淋溶土SPQI的主要是由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及黏化层所出现的位置与厚度共同作用影响的结果。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和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的对比分析,两者具有较好的拟合性,拟合程度达到0.706,表明研究结果具有可信度。
【关键词】:土壤系统分类 淋溶土 土壤剖面质量 土系 河南省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1.9
【目录】:
  • 致谢4-8
  • 摘要8-10
  • 1 引言10-14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4
  • 1.2.1 土壤分类研究进展10-11
  • 1.2.2 土壤质量评价研究进展11-12
  • 1.2.3 小结12-14
  • 2 研究方法、内容以及技术路线14-17
  • 2.1 研究内容14
  • 2.2 研究方法14-16
  • 2.2.1 文献资料法14
  • 2.2.2 内外结合调查法14
  • 2.2.3 层次分析法14
  • 2.2.4 模糊数学法14-15
  • 2.2.5 模型法15-16
  • 2.3 研究技术路线16-17
  • 3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17-20
  • 3.1 研究区概况17-18
  • 3.1.1 位置与交通17
  • 3.1.2 气象与水文17
  • 3.1.3 地貌与土壤17
  • 3.1.4 农业生产与经济17-18
  • 3.2 数据来源18-19
  • 3.2.1 淋溶土野外采样18
  • 3.2.2 样品实验室分析18-19
  • 3.3 数据处理技术与平台19-20
  • 4 河南省淋溶土土壤系统分类20-23
  • 4.1 淋溶土的特征与含义20
  • 4.2 淋溶土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的近似参比转换20-23
  • 5 河南省淋溶土土壤理化特征23-38
  • 5.1 淋溶土土壤物理特性23-25
  • 5.1.1 颗粒组成23-24
  • 5.1.2 土壤容重24-25
  • 5.2 淋溶土土壤化学特性25-30
  • 5.2.1 pH与EC25-27
  • 5.2.2 碳酸钙相当物27-29
  • 5.2.3 CEC29-30
  • 5.3 淋溶土土壤养分特性30-36
  • 5.3.1 土壤有机质与全氮30-32
  • 5.3.2 全磷与有效磷32-34
  • 5.3.3 全钾与速效钾34-36
  • 5.4 淋溶土土壤环境质量36-38
  • 6 河南省淋溶土土壤剖面质量评价38-49
  • 6.1 评价模型38-39
  • 6.2 评价指标39-40
  • 6.3 评价指标权重40-43
  • 6.3.1 构造评价体系40-41
  • 6.3.2 评价体系判断矩阵及其一致性检验41-42
  • 6.3.3 确定综合权重42-43
  • 6.3.4 淋溶土壤剖面评价土层权重43
  • 6.3.5 淋溶土土壤评价土层权重修正43
  • 6.4 指标隶属度43-49
  • 6.4.1 全氮隶属度45-46
  • 6.4.2 全磷隶属度46
  • 6.4.3 全钾隶属度46
  • 6.4.4 有效磷隶属度46
  • 6.4.5 速效钾隶属度46
  • 6.4.6 有机质隶属度46
  • 6.4.7 阳离子交换量隶属度46-47
  • 6.4.8 碳酸钙相当物隶属度47
  • 6.4.9 pH隶属度47
  • 6.4.10 土壤容重隶属度47
  • 6.4.11 土壤质地隶属度47
  • 6.4.12 特征土层厚度隶属度47-49
  • 7 河南省淋溶土土壤剖面质量评价结果与分析49-74
  • 7.1 淋溶土土壤剖面质量评价结果49-72
  • 7.1.1 淋溶土土纲土壤剖面质量评价结果50
  • 7.1.2 淋溶土亚纲土壤剖面质量评价结果50-51
  • 7.1.3 淋溶土土类土壤剖面质量评价结果51-52
  • 7.1.4 淋溶土亚类土壤剖面质量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52-72
  • 7.2 淋溶土SPQI与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对比72-74
  • 8 结论与讨论74-76
  • 8.1 结论74-75
  • 8.2 讨论75-76
  • 8.2.1 研究创新点75
  • 8.2.2 研究展望75-76
  • 参考文献76-80
  • ABSTRACT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辛刚,张之一;黑龙江省漂白淋溶土基层分类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张俊民;中国淋溶土系统分类及其参比[J];土壤;1999年06期

3 曹升赓;;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进展[J];土壤学进展;1993年06期

4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牟经瑞;富铁土、淋溶土在鄂赣地区分布与分界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2 张少凯;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河南省淋溶土土壤剖面质量评价[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44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844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4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