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吉林省秸秆还田推广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5 12:39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秸秆还田推广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秸秆还田 应用推广 调查分析 吉林省


【摘要】: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所有作物中占80%左右,玉米秸秆数量巨大。秸秆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农作物副产品,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可以杜绝焚烧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当前东北黑土地退化严重,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以促进黑土有机质提升。吉林省是产粮大省,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但没有文献调查吉林省内秸秆还田应用情况,本文从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角度对吉林省秸秆还田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吉林省内秸秆还田应用情况,截至2014年落实秸秆保护性还田面积20万公顷,秸秆还田数量占秸秆总量约15%;计划2020年实现保护性耕作面积总体100万公顷。吉林省内中西部平原地区还田实施较好。主要的还田模式是直接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主要是各地建立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通过调查问卷对120个有效农户数据卡方检验结果分析:未经相关技术指导的秸秆还田有10人;综合用于家庭燃料和动物饲料的77.5%,废弃燃烧42.5%。大多数农民希望可以进行秸秆还田,受教育程度较高、耕地面积较多的更愿意接受还田。主要的影响因素和需求是:费用投入、缺少机械、不懂技术和担心还田效果。针对农民进行秸秆还田培训的建议,从技术培训和机械培训两方面给出建议:1、技术培训包括农技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讲解、现场还田培训和带领农民参观还田示范区;2、机械培训方面包括组织厂家或农村合作社进行机械讲解,以及进行机械实际操作的培训。对促进吉林省秸秆还田推广应用方面的建议:1、对当地部门建议建立信息化秸秆还田档案、宣传推广秸秆还田、对农民进行秸秆还田相关调研;2、在技术指导建议建立秸秆还田技术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制定适合的栽培技术;3、在政策扶持上建议政府科研、资金上进行支持,并培养高农业素质的种粮大户和合作社。
【关键词】:秸秆还田 应用推广 调查分析 吉林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4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前言8-13
  • 1.1 选题依据8-9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
  •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9-10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0-12
  • 1.5 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12-13
  • 第二章 秸秆还田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秸秆还田情况概述13-20
  • 2.1 秸秆及秸秆还田13
  • 2.2 秸秆还田方式13-15
  • 2.3 秸秆还田技术要求15-16
  • 2.4 秸秆还田理论研究综述16-17
  • 2.5 国内外秸秆还田情况概述17-20
  • 第三章 吉林省秸秆还田情况统计及调查分析20-30
  • 3.1 吉林省玉米生产、秸秆资源情况20-22
  • 3.2 吉林省主要农用机械情况22-24
  • 3.3 吉林省秸秆还田情况24-25
  • 3.4 吉林省各地区秸秆还田应用进展25-28
  • 3.5 本章小结28-30
  • 第四章 农户秸秆还田影响因素及需求的调查分析30-40
  • 4.1 被访农户家庭基本特征30-31
  • 4.2 秸秆处理及还田意愿31-32
  • 4.3 还田意愿基本特征的差异性分析32-37
  • 4.4 还田影响及需求因素37-38
  • 4.5 本章小结38-40
  • 第五章 促进吉林省秸秆还田推广应用的建议40-44
  • 5.1 培训建议40-41
  • 5.2 对当地农业部门建议41-42
  • 5.3 政策扶持建议42-43
  • 5.4 秸秆还田机械发展建议43-44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44-46
  • 6.1 主要结论44-45
  • 6.2 展望45-46
  • 参考文献46-51
  • 附录:农户秸秆还田影响因素及需求的调查问卷51-54
  • 作者简介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屏亚;;介绍一册别具视角的玉米著作——《玉米与资本主义》[J];古今农业;2007年02期

2 尚可;;走下神坛的玉米[J];海洋世界;2011年07期

3 韩长赋;;玉米论略[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2年06期

4 张乃凤 ,白磊;中国也能发展一个玉米带[J];土壤肥料;1981年02期

5 王昌瑞;玉米带叶去雄[J];新农业;1982年13期

6 ;洋芋玉米带田增产显著[J];甘肃农业科技;1982年03期

7 王佩祥;;谈谈玉米的安全保管[J];中国农垦;1986年06期

8 佟屏亚;;玉米环球旅行记[J];种子世界;1986年01期

9 佟屏亚;世界玉米产销形势及发展预测[J];世界农业;1987年05期

10 John Fraser Hart,郭谦;美国玉米带的变迁[J];世界农业;198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生茂;芦满济;邱进怀;;甘肃省河西灌区小麦/玉米带田施N量及其环境效应[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佟屏亚;;论中国发展玉米生产的科技导向[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3 刘开昌;王庆成;;入世后山东省玉米生产发展战略[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4 黄辉;;玉米生产、市场与技术发展情况的思考[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5 杨生茂;郭天文;;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玉米带田施氮量及其环境效应[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秦太辰;;景观玉米的塑造思路、方法与育种原理[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7 武明宇;郝楠;;浅谈玉米抗旱性的研究进展[A];全国旱情监测技术与抗旱减灾措施论文集[C];2009年

8 刘志忠;刘雅君;;小麦套玉米秋浇覆膜节水新技术试验研究[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9 张久东;包兴国;曹卫东;车宗贤;胡志桥;卢秉林;杨文玉;李全福;;间作绿肥作物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戴景瑞;王守才;谢友菊;王国英;杨会;张荣;;玉米基因工程与抗虫玉米育种[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清保;饲企需求降低拖累玉米上涨[N];期货日报;2006年

2 东华期货研发部 陶金峰;利空为玉米期市热情泼凉水[N];证券时报;2006年

3 格林期货 崔家悦;玉米震荡行情将维持多久[N];证券时报;2008年

4 李永合;丰润时兴玉米带棒青贮[N];中国畜牧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刘旭;玉米市场:出口萎缩引发躁动[N];国际商报;2004年

6 ;玉米拍卖未有惊喜 震荡之路仍将延续[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7 文华;做大玉米经济势在必行[N];粮油市场报;2002年

8 于德运 李曦;做强玉米经济要提升理性思考[N];吉林日报;2005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叶斯琦;新玉米集中上市 静待临储指引[N];中国证券报;2014年

10 闻有成;玉米仍是东北来钱产业[N];经济参考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鹏;玉米12个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玉米氮响应相关基因的鉴定[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2 陈国栋;间作小麦玉米的水分竞争与生态位分离机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3 慈佳宾;玉米DH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及不同类型DH系遗传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叶辉;不同环境下玉米内源激素变异对叶序分化类型的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5 苏本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碳平衡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6 任媛媛;黄土塬区玉米大豆间作系统水分利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7 王少杰;黄土高原旱作覆膜玉米不同时期施氮效果及气态氮损失[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8 张彬;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9 刘月娥;玉米对区域光、温、水资源变化的响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10 郝转芳;玉米耐旱主效QTL定位与候选基因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少伟;西南地区玉米主推品种及其亲本的演变规律[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邓小燕;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钟成;新选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生态适应性评价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4 魏锐;21世纪初四川省玉米遗传改良效果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5 陈天宇;膜下滴灌施氮次数与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6 宋雪;制种玉米交替隔沟灌水施氮的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马慧娟;秸秆还田不同年限对土壤生化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李伟;基于玉米生长模型的吉林省春玉米产量潜力与产量差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申宇;内蒙古玉米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10 刘春阳;吉林省玉米价格预警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56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856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6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