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岷江干热河谷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09:43

  本文关键词:岷江干热河谷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干热河谷 土壤养分 灌丛 坡向 异质性


【摘要】:土壤养分是植被生长发育的基础物质,为植被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因此,从区域尺度上,对干热河谷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研究,对区域植被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岷江上游杂谷脑河干热河谷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坡向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差异,并结合地上植被状况,探讨植被与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对阳坡灌丛下和灌丛间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研究表明:阳坡灌丛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5.48±4.59g·kg~(-1)、1.61±0.40 g·kg~(-1);灌丛间土壤有机碳、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0.87±2.65 g·kg~(-1)、1.14±0.34 g·kg~(-1)。(2)对阴坡灌丛下和灌丛间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研究表明:阴坡灌丛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2.76±7.37 g·kg~(-1)、2.10±0.55 g·kg~(-1);灌丛间土壤有机碳、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0.09±5.05 g·kg~(-1)、1.78±0.38 g·kg~(-1)。(3)在阴坡和阳坡,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现象,阳坡灌丛下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9.63%和27.88%;灌丛间分别为25.77%和25.63%。阴坡灌丛下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7.39%和26.31%;灌丛间分别为25.13%和21.27%。(4)研究区内阴坡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阳坡,但是土壤的空间变异性却随之降低。随着坡向由阳坡转为阴坡,灌丛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分别增加47%和30%,灌丛间土壤有机碳、全氮分别增加85%和56%。(5)无论在阳坡还是阴坡,灌丛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呈现出明显的富集现象,其中阳坡灌丛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富集更加显著,富集率分别为1.42和1.41,已经达到典型干旱半干旱区荒漠草原的程度。而阴坡灌丛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富集率只有1.13和1.18。
【关键词】:干热河谷 土壤养分 灌丛 坡向 异质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1 绪论7-15
  • 1.1 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7-10
  • 1.2 干旱河谷区土壤养分异质性研究10-12
  • 1.3 土壤养分空间异质的影响因素12-15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15-18
  • 3 研究方法18-24
  • 3.1 研究区概况18-21
  • 3.2 研究内容21
  • 3.3 样地设置与土壤样品采集21
  • 3.4 样品测定方法21-23
  • 3.5 数据处理方法23-24
  • 4 结果24-35
  • 4.1 阳坡灌丛下与灌丛间土壤养分特征24-27
  • 4.1.1 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24-25
  • 4.1.2 土壤有机碳、全氮的空间异质化25-26
  • 4.1.3 阳坡灌丛的“沃岛”效应26-27
  • 4.2 阴坡灌丛下与灌丛间土壤养分特征27-31
  • 4.2.1 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27-29
  • 4.2.2 土壤有机碳、全氮的空间异质化29-30
  • 4.2.3 阴坡灌丛的“沃岛”效应30-31
  • 4.3 不同坡向土壤养分含量特征31-33
  • 4.3.1 灌丛下土壤养分含量特征31-32
  • 4.3.2 灌丛间土壤养分含量特征32
  • 4.3.3 坡向对养分异质性的影响32-33
  • 4.4 土壤有机质、全氮空间异质的影响因素33-35
  • 5 讨论35-41
  • 5.1 灌丛对土壤养分的影响35-37
  • 5.2 坡向对土壤养分的影响37-39
  • 5.3 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39-41
  • 6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惠光,张金莲,罗新湖,聂国华;伊宁市土壤养分的变化及施肥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3年06期

2 徐丽华;魏朝富;谢德体;杨伟;;土壤养分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1年09期

3 王蓬;王海荣;;土地荒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4期

4 武伟,唐明华,刘洪斌;土壤养分的模糊综合评价[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司欲辰;土壤养分测试仪[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1年05期

6 余顺和,杨惠兰,郑梅玲;和静县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1年05期

7 冯锋,杨新泉,李振声;植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潜力和土壤环境良性循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成情况总结[J];中国基础科学;2001年07期

8 刘长庆,王德科,王文香,桑为民;不同棚龄大棚土壤养分年度变化特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1年06期

9 肖洪浪,李涛,刘立超;沙漠地区麦田土壤养分运动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年01期

10 陈浮,濮励杰,曹慧,彭补拙,杨桂山,周生路;近20年太湖流域典型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驱动机理[J];土壤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国安;项建军;袁全;;分散经营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研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红裔;张野;赵迪;吴锡欣;;基于神经网络多模型的土壤养分肥力评价[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马友华;胡勤远;贾盛宁;梁红霞;黄界颍;张自立;;安徽省土壤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邢竹;李春杰;郭建华;王贵政;;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5 郑小佳;邓良基;张世熔;张春;黄成毅;苟曦;;川中丘陵区不同地形位置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6 贾小红;高如泰;任慧勤;陈清;黄元仿;梁金凤;;种植结构变化对菜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7 张淑娟;王凤花;张海红;赵华民;;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养分检测方法[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8 武继承;龚子同;郑惠玲;薛毅芳;;土壤养分变化特征与土壤保护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9 张琳;张凤荣;吕贻忠;孔祥斌;王茹;;大城市郊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变化趋势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10 李鑫鑫;王学奎;王沫;涂代群;牟来明;徐泽刚;宋慧洁;;稻连轮作区水稻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分析[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凌;气候变化可导致土壤养分失衡[N];科技日报;2013年

2 高科;土壤养分测试仪[N];河北科技报;2001年

3 记者 赵红梅;“土壤养分管理与平衡施肥”让农民亩增收近200元[N];河北日报;2006年

4 通讯员 伍军邋彭建国;塔西南与喀什合作研究土壤养分[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赵强;土壤养分的分析方法[N];山西科技报;2004年

6 通讯员  徐翔 何宜坦 记者 刘伟;全村农田吃上“营养配餐”[N];连云港日报;2006年

7 通讯员 姜晓平;磴口土壤养分含量逐年上升[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8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金继运 研究员;以分区土壤养分管理实现产业化[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9 冯国明;蔬菜合理轮种 降害增肥减病[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10 李青 何人;蔬菜栽培“一听五看”[N];山西科技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芬;陕西省土壤养分与肥料资源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业婷;基于GIS的陕西省关中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及其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月玲;精准作业区土壤养分和水分时空变异规律及肥力评价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陈航;吉林省中部黑土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规律及精准管理区划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5 徐丽华;土壤养分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刘雪梅;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土壤养分及仪器开发[D];东华大学;2014年

7 姜城;不同经营体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及管理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8 许红卫;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李瑞;规模经营条件下土壤养分精准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王红娟;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惠;典型绿茶茶园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性分析及肥力质量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罗博;昌都地区“老五县”农业土壤养分特征及综合评价[D];西南大学;2015年

3 谭春荐;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养分维持及水蚀防控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赵映翠;宜君县核桃经济林地土壤养分调查与肥力综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倩;不同覆盖模式对旱地苹果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员敏;榆林地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付万权;绵阳官司河流域森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8 李渊;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核心区土壤养分特征[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文冬菊;土壤养分状况对蜀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胤娣;鄱阳湖区沙地湿地松林土壤养分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74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874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5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