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亚热带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发布时间:2017-09-19 10:44

  本文关键词:亚热带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养分含量 地表枯落物 分解层 生态化学计量比 杉木 人工林 次生林


【摘要】:【目的】探讨亚热带森林恢复过程中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为阐明亚热带次生林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森林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湘中丘陵区杉木人工纯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和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作为1个恢复系列,分别在其1 hm~2的长期定位观测样地内,沿着坡面选择6块10 m×10 m小样地,每块小样地随机设置2个1.0 m×1.0 m样方,采集地表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枯落物和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C,N,P含量并计算C,N,P的化学计量比。【结果】随着森林恢复和阔叶树比例增大,同一分解层枯落物C含量呈下降趋势,而N和P(除已分解层外)含量大体呈增加趋势;C含量随枯落物分解而下降;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N含量表现为半分解层已分解层未分解层,杉木人工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表现为半分解层未分解层已分解层;南酸枣落叶阔叶林P含量表现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和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均表现为半分解层最高,已分解层最低(除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外);同一分解层枯落物C∶N、C∶P和N∶P比值随森林恢复而下降;C∶N、C∶P比值随枯落物分解而下降,N∶P比值无明显变化规律;同一土层C,N,P含量随森林恢复而增加;4种林分0~30 cm土壤层C∶N和C∶P平均比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最高,其次是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杉木人工林最低;4种林分0~30 cm土壤层N∶P平均比值无显著差异;未分解层枯落物C含量与0~10和0~30 cm土层C,N,P含量显著负相关,而N,P含量与0~10和0~30 cm土壤层C,N(除N外),P含量显著正相关;未分解层枯落物C∶N、C∶P和N∶P比值与0~10和0~30 cm土壤层C(除N∶P比值外),N,P含量显著负相关;枯落物层C∶N、C∶P和N∶P比值与土壤层C∶N、C∶P和N∶P比值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随着森林恢复,阔叶树比例增大,枯落物层C∶N、C∶P和N∶P比值逐渐下降,土壤层C,N,P含量增加,未分解层枯落物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对土壤层C,N,P含量影响显著。在森林恢复和森林经营过程中,如何调整林分树种组成,改变枯落物层的质量显得十分关键。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养分含量 地表枯落物 分解层 生态化学计量比 杉木 人工林 次生林
【基金】: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504411)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432111000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4YJ019)
【分类号】:S714
【正文快照】: 土壤是生态系统养分的主要来源,调节物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通过枯枝落叶和根系的枯落物分解,将养分归还土壤,参与成土过程,维持土壤碳库和养分稳定,因而枯落物是植物与土壤相互作用体系的重要枢纽。近20多年来,中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等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之尧;;森林枯落物研究的基本途径[J];天津农业科学;1991年01期

2 王锐萍;刘强;彭少麟;林开豪;文艳;薛宁;;尖峰岭不同树种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动态[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季冬;关文彬;谢春华;;贡嘎山暗针叶林枯落物截留特征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2期

4 李学斌;马林;陈林;许冬梅;谢应忠;;草地枯落物分解研究进展及展望[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9期

5 张增信;闵俊杰;闫少锋;姜志林;张军;张菲;;苏南丘陵森林枯落物含水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1期

6 李学斌;吴秀玲;陈林;张硕新;谢应忠;;荒漠草原4种主要植物群落枯落物层水土保持功能[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4期

7 李清磊;李林延;李清焱;;几种常见林型枯落物层蓄水功能差别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王登芝;向星政;聂立水;;北京西山不同人工林枯落物层的水化学性质[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9 熊咏梅;赵冰;代色平;;广州七种园林植物枯落物的水文效应[J];广东园林;2009年06期

10 张长斌;赵有福;王福成;;夏玛林场林下枯落物涵水能力研究[J];中国林业;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龙健;冉景丞;;贵州喀斯特森林枯落物与土壤修复潜力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环境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耿绍波;杨晓菲;饶良懿;陈凯;;缙云山黛湖保护站不同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性研究[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孙一荣;朱教君;于立忠;张金鑫;;森林枯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孙艳红;张洪江;程金花;王玉杰;程云;石健;;重庆缙云山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4次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Luc Nhu Trung;黄土高原牧草枯落物对阔叶纯林土壤极化的防治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孙龙;枯落物对土壤分离过程的影响及其季节变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3 米彩红;黄土高原人工纯林枯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对土壤极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4 龚伟;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生态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娟;北京山区典型森林枯落物层生态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魏晓凤;松嫩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物种枯落物分解的变化规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郭辉;采伐对小兴安岭低质林土壤和枯落物功能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殷沙;不同比例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枯落物与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董伯骞;华北落叶松林更新过程与枯落物蓄水功能对经营措施的响应[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张雷燕;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不同类型下森林土壤和枯落物的水文功能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7年

7 邴塬皓;黄土高原牧草枯落物对针叶纯林土壤极化的防治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刘冲;川滇高山栎林降水再分配及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霍利娜;豫南山区不同植物群落近地表层固土保水能力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念念;枯落物层蚂蚁物种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对土地利用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本文编号:881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881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8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