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分与放牧对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地表水分与放牧对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高寒湿地 土壤有机碳密度 水分梯度 放牧强度 苔草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自然不同水分梯度与人为不同放牧强度影响下高寒湿地有机碳密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0~100cm土层内,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为干扰条件下,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随着土层深度逐渐减小。同时,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集中在0~20cm,其中,土层0~5cm土壤碳密度均为最高。在自然水分梯度下,地表常年积水区、地表季节性湿润区、地表常年干燥区土层0~5cm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2.91,2.54,1.71kg/m2,其对应3个区域的生物量碳密度也有明显的差异(P0.05)。人为不同放牧干扰下,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研究区域0~5cm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3.08,2.26,0.24kg/m2。随放牧强度增加,植被生物量急剧减少,生物量碳密度也随之减少,特别是重度放牧区,与中度放牧区相比,生物量碳密度下降幅度显著(P0.05)。人类活动导致湿地植被退化是土壤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高寒湿地 土壤有机碳密度 水分梯度 放牧强度 苔草
【基金】: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XJDX0209-2013-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171)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830011)湿地作为一种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性、生长喜湿动植物和土壤发育潜育化3个基本特征[1]。水是湿地土壤形成、结构、功能得以维持的先决条件,在维持陆地水平衡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有机碳是湿地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结构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霞,潘剑君;土壤有机碳动态模型的研究进展(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3年04期
2 周莉,李保国,周广胜;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3 张国盛,黄高宝;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潜力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5年02期
4 彭文英;张科利;杨勤科;;退耕还林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影响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3期
5 朱连奇;朱小立;李秀霞;;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邵月红;潘剑君;许信旺;米高奇;;浅谈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估算方法[J];土壤通报;2006年05期
7 赵鑫;宇万太;李建东;姜子绍;;不同经营管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8 于永强;黄耀;张稳;孙文娟;;华东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1期
9 苏艳华;黄耀;;湿地垦殖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模拟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许信旺;潘根兴;汪艳林;曹志宏;;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J];地理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中国土壤有机碳研究综述[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2 卢茜;唐英平;高人;尹云锋;马红亮;;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吴庆标;王效科;郭然;;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进展[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4 王百群;苏以荣;吴金水;;应用稳定性碳同位素研究土壤有机碳的来源构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C];2005年
5 安静;邓波;韩建国;杨富裕;;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秦小光;宁波;殷志强;穆燕;;末次间冰期以来渭南黄土地区土壤有机碳碳库的演变[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7 周莉;周广胜;;中国东北样带土壤有机碳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李富山;韩贵琳;唐杨;吴起鑫;;喀斯特地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氮特征:以贵州普定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9 邱海源;黄志伟;王宪;;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汪青;张平究;;退耕还湿对菜子湖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与质量的影响[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李珍素;人为因素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N];农资导报;2006年
2 李云;中国耕作土壤固碳有潜力[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守才;水土流失对黑土坡耕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2 尤孟阳;黑土母质熟化过程中的土壤有机碳组分与结构变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3 李慧;东北地区主要旱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及固碳潜力估算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4 范胜龙;农用地分等中样点布设对表征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崔鸿侠;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6 李慧;东北地区主要旱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及固碳潜力估算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7 何亚婷;长期施肥下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结构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8 许信旺;不同尺度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徐华君;中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王百群;黄土区侵蚀与干旱环境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与迁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林林;山地丘陵区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分析及预测[D];西南大学;2013年
2 李悦;不同农作管理措施对东北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未来变化的模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3 姜航;张广才岭西坡地形因子和保护机制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相对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黄琳琦;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分布及矿化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平;气候变化对松嫩平原百年土壤有机碳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向业凤;黄龙山林区林地开垦和弃耕地造林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肖安序;亚高山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氮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8 李玮;茶园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其矿化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原一荃;杭州湾南岸慈溪围垦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10 张婷;生物质炭和秸秆配合施用对土壤有机碳氮转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87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887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