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
本文关键词:关中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干旱 脆弱性 综合指数法 贡献度 关中地区
【摘要】:关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了解其农业干旱脆弱性是科学应对干旱的前提和基础。在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中,为更加科学地选取指标和确定指标权重,将灰色关联聚类分析法和博弈论思想引入脆弱性评价。筛选出10个指标,得到各指标主、客观赋权的组合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脆弱性模型,计算得到关中地区各城市的农业干旱脆弱性指标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贡献度模型分析得到各指标对每个城市农业干旱脆弱性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农业干旱脆弱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西安、渭南、咸阳、宝鸡和铜川。西安市敏感性和恢复性的贡献度相当,有效灌溉面积不足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较少对西安市农业干旱脆弱性贡献较大。渭南市、咸阳市为恢复性主导,财政收入偏低和人均GDP偏低对两市农业干旱脆弱性贡献较大。宝鸡市敏感性和恢复性的贡献度相当,铜川市为敏感性主导,单位面积农田灌溉用水量小和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弱对这两个城市农业干旱脆弱性贡献较大。最后,根据指标对各城市农业干旱脆弱性贡献度的大小,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农业干旱 脆弱性 综合指数法 贡献度 关中地区
【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渭河中下游干旱预警与应急水源配置”(201301084)
【分类号】:S423
【正文快照】: 1引言旱灾在全球普遍发生,给农业带来的损失巨大[1]。据统计[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年均因旱粮食损失达260亿kg。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其自身的弱质性、高风险性,使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3]。农业旱灾是农作物在整个生长过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飞;张平宇;;基于集对分析的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J];地理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巧贞;陈晓玲;朱凤凤;朱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2 王乃举;周涛发;;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以铜陵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3期
3 何斌;武建军;吕爱锋;;农业干旱风险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4 徐新创;葛全胜;郑景云;戴尔阜;刘成武;;区域农业干旱风险评估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5 韩瑞玲;佟连军;佟伟铭;于建辉;;基于集对分析的鞍山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估[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3期
6 卢万合;刘继生;那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产业转型仿真分析——以吉林省辽源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05期
7 刘小茜;王仰麟;彭建;;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8期
8 唐凯;唐承丽;赵婷婷;何娇;聂笃聪;;基于集对分析法的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年01期
9 姜逢清,李珍,胡汝骥;20世纪下半叶干旱对新疆农业的影响及灾害链效应[J];干旱区地理;2005年04期
10 徐新创;葛全胜;郑景云;刘成武;;农业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综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蔡灵;倪甲林;;海湾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初探[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章)[C];2014年
2 葛家家;胡婷;路娟;李贤功;;基于博弈论和集对分析的安全生产人因失误动态分析[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与决策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3 欧朝敏;李景保;李杨;;洞庭湖流域农业旱灾风险评估[A];2013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3年
4 王磊;;西部农村经济脆弱性的表征、演变及对策研究[A];西部发展评论(2014)[C];2015年
5 李兆亮;罗小锋;YANG Zisheng;;云南省城镇上山战略:优势区域与主要贡献因子识别[A];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C];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鹤;张平宇;程叶青;;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2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4期
3 苏飞;张平宇;李鹤;;中国煤矿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J];地理研究;2008年04期
4 李鹤;张平宇;;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9年03期
5 张建军;;大庆工业发展的八个趋势[J];大庆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苏飞;张平宇;;矿业城市社会系统脆弱性研究——以阜新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2期
7 陈晶;王文圣;陈媛;;基于集对分析的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9年02期
8 孟宪萌;胡和平;;基于熵权的集对分析模型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9年03期
9 王瑞燕;赵庚星;周伟;姜曙千;秦元伟;;县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其动态分析——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例[J];生态学报;2009年07期
10 陈康宁;董增川;崔志清;;基于分形理论的区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J];水资源保护;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国富,吴连海;京津冀平原地区一年两熟条件下农业干旱时空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0年02期
2 倪深海,顾颖,王会容;中国农业干旱脆弱性分区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3 庞转棠;王正旺;;盛夏农业干旱事件的分析与预报[J];中国农业气象;2007年01期
4 戴静;贾彬良;;山西旱情发生及对策探讨[J];山西农经;2007年05期
5 何斌;武建军;吕爱锋;;农业干旱风险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6 曹永强;李香云;马静;伊吉美;;基于可变模糊算法的大连市农业干旱风险评价[J];资源科学;2011年05期
7 张晓煜;杨晓光;李茂松;张学艺;韩颖娟;;农业干旱预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8 赵菲菲;何斌;李小涵;王前锋;;区域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及影响因素识别——以河南、河北省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9 王勤;刘会斌;甘建辉;黄明德;刘运成;向婧;罗小华;;基于作物旱度指标的农业干旱评价指标与模型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2年04期
10 阚贵生;;农业干旱分析与计算的若干方法[J];地理科学;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转棠;王正旺;;盛夏农业干旱事件的分析及预报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支克广;涂钢;王琪;陈宏俊;付光极;王江;;乾安县环境干旱和农业干旱的监测[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王勤;刘会斌;甘建辉;黄明德;刘运成;向婧;罗小华;;基于作物旱度指标的农业干旱评价指标与模型研究[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4 潘华盛;赵金荣;张庚辉;;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对农业干旱及生态环境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5 王翠玲;张继权;宁方贵;刘兴朋;佟志军;;基于灰色定权聚类法的辽西北农业干旱灾情评价与区划[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韩占成;;沧州市农业干旱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蔡振群;;丽水农业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影响[A];平安浙江气象保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蔡振群;;丽水农业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影响[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二卷(气象分卷)[C];2005年
9 杨荣光;毕建杰;张衍华;邢建忠;郝兰春;;山东省农业干旱趋势与旱地农业技术的发展[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陈晓楠;黄强;邱林;段春青;;基于神经网络的农业干旱评估模型及其概率分布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袁达 通讯员 秦显峰;我市解除农业干旱Ⅳ级响应[N];长春日报;2014年
2 边境 记者 王文辉;我省解除农业干旱Ⅱ级响应[N];吉林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素琴;解析我国农业干旱特征[N];中国气象报;2011年
4 边境 记者 王文辉;我省农业干旱响应升级为Ⅱ级[N];吉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叶海英;农业如何应对高温伏旱[N];中国气象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马佳 王夕;春雪难解北京之渴[N];北京科技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建忠 通讯员 徐爱东;上天入地揽水“解渴”[N];中国气象报;2009年
8 卞辑;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的区别及联系[N];中国气象报;2011年
9 卞怡;俄罗斯的农业气象服务[N];中国气象报;2014年
10 王德民 万信 刘德祥;甘肃严重干旱影响农业生产[N];中国气象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伟东;农业干旱模型的建立与应用[D];沈阳农业大学;1993年
2 张丹;区域旱情中长期预报及农业干旱风险综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晓楠;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楠;农业干旱风险分析及对策[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5年
2 刘琳;辽宁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耿秀华;宁夏农业干旱风险评价及区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4 孔凯;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5 王治海;基于遥感信息的区域农业干旱模拟技术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6 曾波;湖南省农业干旱空间分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丽红;山西省农业干旱时空演变规律遥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8 唐侥;遥感驱动的农业干旱预警模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于宝珠;旱情风险评价模型及其预警机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10 凌霄霞;基于修正Palmer旱度模式的湖北农业干旱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07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07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