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田间监视器的冬小麦晚霜冻害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田间监视器的冬小麦晚霜冻害研究
【摘要】:晚霜冻害是影响我国小麦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晚霜冻害有着不可逆性,瞬时性,发生时间一般为凌晨等发生特点,使得晚霜冻害的预报预警尤其重要。晚霜冻害与干旱有着本质的区别,而正是晚霜冻害的这些特点使得研究的难度比其他灾害更大,目前国内外对冬小麦晚霜冻害研究主要为表型研究、生理研究、遥感研究、后期补救措施等,但这些研究方法都主要针对晚霜冻害发生之后冬小麦的冻害症状,对减少冬小麦因为晚霜冻害而造成的损失没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研究通过人工霜箱实验为田间监测提供分析依据,来分析晚霜冻害降温过程中叶温,气温,叶气温差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高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监测的致灾因子对这三项的影响。试验是在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试验田进行的,包括两部分试验:(1)不同程度的低温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形态指标及其产量要素的关系;(2)大田中不同高度的气温、叶温和叶气温差变化以及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空气温度是反应冬小麦晚霜冻害的有效气象要素,它与冬小麦形态指标和产量要素都有显著性相关关系。2、田间监视器实时监测农田小气候气象要素,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农田中降温过程。3、不同高度上日最低气温变化受5cm处空气湿度的影响;不同高度上的日最低叶温受5cm、10cm处空气温度和所在高度的日最低温影响;叶气温差受0-10cm日最低气温、0-10cm土壤温度、20cm以下深度土壤水分以及所在层次的日最低气温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冬小麦 晚霜冻害 田间监视器 人工霜箱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25;S512.1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引言12-17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现状13-16
- 1.2.1 冬小麦晚霜冻害发生症状表现及影响因素13-14
- 1.2.2 冬小麦晚霜冻害的监测方法14-15
- 1.2.3 冬小麦晚霜冻害的判别指标15-16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6-17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7-22
- 2.1 实验仪器17-18
- 2.1.1 田间监视器17-18
- 2.1.2 人工霜箱18
- 2.2 实验安排18-20
- 2.2.1 实验地点18-19
- 2.2.2 实验品种19
- 2.2.3 仪器布置19-20
- 2.2.4 实验处理20
- 2.3 实验数据获取及其分析20-21
- 2.3.1 实验测定项目和方法20-21
- 2.3.2 产量测定项目和方法21
- 2.4 数据分析方法21-22
- 第三章 霜冻对冬小麦的影响分析22-31
- 3.1 低温霜冻对冬小麦形态的影响分析22-26
- 3.1.1 株高22-23
- 3.1.2 穗长23-25
- 3.1.3 穗下节长25-26
- 3.2 霜冻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26-30
- 3.2.1 总干物质重26-28
- 3.2.2 穗粒数28-29
- 3.2.3 千粒重29
- 3.2.4 产量29-30
- 3.3 小结30-31
- 第四章 霜冻条件下气温和叶温变化分析31-40
- 4.1 霜冻低温过程31-32
- 4.2 气温变化分析32-35
- 4.3 叶温变化分析35-38
- 4.4 叶气温差变化分析38-39
- 4.5 气温与叶温相关性关系39
- 4.6 小结39-40
- 第五章 气温和叶温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40-47
- 5.1 空气湿度40-42
- 5.2 土壤温度42-43
- 5.3 土壤水分43-45
- 5.4 交叉分析45-46
- 5.5 小结46-47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47-49
- 参考文献49-54
- 致谢54-55
- 作者简历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春英;;小麦晚霜冻害形成原因及防御对策与补救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5年03期
2 李军玲;张弘;曹淑超;;基于GIS的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估与区划[J];干旱气象;2015年01期
3 陈曦;杜克明;魏n\;孙忠富;郑飞翔;李晶;顾万荣;;小麦霜冻害模拟模型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15年02期
4 钱永兰;王建林;郑昌玲;杨霏云;宋艳玲;宋迎波;;近50年华北地区冬小麦低温灾害的时空演变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4年12期
5 武永峰;胡新;钟秀丽;吕国华;任德超;宋吉青;;农田尺度下冬小麦晚霜冻害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21期
6 胡新;任德超;倪永静;黄建英;宋吉青;武永峰;;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随晚霜冻害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14年05期
7 宋运海;赵卫琴;胡婷婷;王子君;刘贺梅;高彦;梁燕;李飒;;小麦晚霜冻害形成机制与预警防御系统[J];种子世界;2014年10期
8 武永峰;胡新;吕国华;任德超;蒋卫国;宋吉青;;晚霜冻影响下冬小麦冠层红边参数比较[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年08期
9 许莹;马晓群;王晓东;杜世州;;安徽省冬小麦春霜冻害气象指标的研究[J];气象;2014年07期
10 郭兰;王子君;刘贺梅;胡婷婷;高彦;;小麦晚霜冻害形成机制与预警防御系统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兵兵;杨桥珍;;小麦晚霜冻害的补救[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慧芳;基于多源数据冬小麦冻害遥感监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任鹏;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冠层高光谱变化特征及响应生理参数监测[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孔坚文;陕西省冬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3 赵玉兵;河北省南部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4 魏辰阳;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冬小麦晚霜冻害早期诊断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5 王莹;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的发生规律及预报预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刘平湘;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抗晚霜冻能力鉴定及相关生理指标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房稳静;河南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张雪芬;冬小麦晚霜冻害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24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2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