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城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城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研究
【摘要】:为揭示城市化、工业化等人为活动对乌鲁木齐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采集乌鲁木齐市区及郊区表层土壤(0-10cm)样品147个,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工业区文教区商业区公园居民区郊区裸地农田区,农田区土壤有机碳属于弱变异,其他各功能区属于中等程度变异;乌鲁木齐市不同行政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明显,具体表现为沙依巴克区米东区新市区天山区水磨沟区;米东区土壤有机碳属于强空间变异,其他各行政区为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碳拟合模型为Gaussian模型和Spherical模型,C0/(C0+C)在0.1%-11.1%之间,属于强空间自相关,表明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城市土壤有机碳沿城郊剖面线呈下降式梯度变化,市区土壤有机碳含量是郊区土壤的2.22倍,表明城区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富集的趋势。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实验室;
【关键词】: 城市土壤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乌鲁木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41171036)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学博士点支撑学科(XJNU-DL-2014-16)资助
【分类号】:S153.62
【正文快照】: 城市土壤是巨大的碳库,其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模的扩大使越来越多的自然用地和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这对全球气候变化及陆地生态系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1-2]。目前,城市化对土壤碳循环过程的影响已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罗上华[3]对北京市绿地土壤碳氮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柳云龙;章立佳;施振香;卢小遮;庄腾飞;;上海城市样带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2 孙艳丽;马建华;李灿;;开封市不同功能区城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1期
3 周莉,李保国,周广胜;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4 杨玉玲,文启凯,田长彦,盛建东,刘军,郭文君,袁永胜;土壤空间变异研究现状及展望[J];干旱区研究;2001年02期
5 陈昌华;陈锡云;牛建利;何紫云;;东北地区土壤碳、氮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辨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3期
6 王亚宇;王灵;钱翌;李春香;;乌鲁木齐表层土壤中氟元素的分布特征[J];干旱环境监测;2014年04期
7 王永;李春阳;李翠兰;韩旖旎;吕艳;张晋京;;长春市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数量特征的初步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罗由林;李启权;王昌全;张新;张维;贾荔;袁大刚;吴德勇;;四川省仁寿县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宾;刘玉新;张明兴;;星星草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2 赵征宇;蔡葵;赵明;;畜禽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3 郑福丽;刘兆辉;张文君;江丽华;王梅;林海涛;;不同钾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4 林海涛;江丽华;刘兆辉;宋效宗;郑福丽;王梅;张文君;;施用硫酸钾镁对苹果产量、品质和叶片矿质营养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5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有机肥料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变化的影响及肥效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6 李祥云;宋朝玉;王瑞英;王圣健;高峻岭;朱丕生;;畜禽粪肥不同用量对青花菜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7 吴焕涛;魏珉;杨凤娟;王秀峰;;轮作和休茬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8 赵明;王文娇;蔡葵;赵征宇;于秋华;;崂山绿茶水溶性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9 张英鹏;李彦;张玉凤;董亮;孙明;;水溶性螯合肥对章丘大葱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10 赵明;蔡葵;王文娇;赵征宇;陈建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大白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齐;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忠华;喀斯特森林植被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稳定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春雷;多尺度林业遥感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李瑞利;两种典型盐生植物耐盐机理及应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谯华;TNT污染土壤的生物泥浆反应器修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赵科理;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空间对应关系和定量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鲁洪娟;肥料管理对土壤-作物系统养分和重金属平衡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8 郑顺安;我国典型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与迁移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于明革;茶多酚对茶树铅生物有效性的调控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戴开结;滇中云南松适应低磷环境的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静雅;猪粪农用对土壤—小麦系统中镉迁移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莹莹;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雪;水稻根际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水稻作用效果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闫鸿媛;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土壤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时空演变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夏颖;不同棉花基因型钾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的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通乐嘎;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陈林;基于GIS的流域水文数据的时空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任立研;大环江沿岸典型污染区土壤改良技术及对芥菜品质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吴珊珊;合肥环城公园不同群落类型碳贮量特点[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庆富;控释肥硫膜对土壤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体系及作物生长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伟,聂宜民,胡晓洁,张西刚;利用Kriging插值方法研究山东龙口北马镇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郭平;张毅军;万婷婷;谢忠雷;李军;;长春市土壤中Pb含量、化学形态和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S1期
3 肖亚丽;蒋大和;;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城市建设定量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4 许乃政;张桃林;王兴祥;刘红樱;梁晓红;;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无机碳库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5 刘艺杉;刘自学;李晓光;张自和;;北京地区3种冷季型禾本科草坪草生物量及养分吸收动态的研究[J];草业科学;2008年04期
6 田洪艳,周道玮,郭平;不同撂荒年限的草原农田土壤及植被的变化规律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艾山江·托合提;阿布来·吾斯因;;新疆阿克陶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氟、水砷检测与分析[J];地方病通报;2010年04期
8 耿元波,董云社,孟维奇;陆地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9 李忠,孙波,林心雄;我国东部土壤有机碳的密度及转化的控制因素[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10 郭平,谢忠雷,李军,周琳峰;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地理科学;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梅雪英;城市草坪温室气体通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霞,潘剑君;土壤有机碳动态模型的研究进展(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3年04期
2 周莉,李保国,周广胜;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3 张国盛,黄高宝;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潜力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5年02期
4 彭文英;张科利;杨勤科;;退耕还林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影响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3期
5 朱连奇;朱小立;李秀霞;;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邵月红;潘剑君;许信旺;米高奇;;浅谈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估算方法[J];土壤通报;2006年05期
7 赵鑫;宇万太;李建东;姜子绍;;不同经营管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8 于永强;黄耀;张稳;孙文娟;;华东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1期
9 苏艳华;黄耀;;湿地垦殖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模拟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许信旺;潘根兴;汪艳林;曹志宏;;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J];地理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中国土壤有机碳研究综述[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2 卢茜;唐英平;高人;尹云锋;马红亮;;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吴庆标;王效科;郭然;;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进展[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4 王百群;苏以荣;吴金水;;应用稳定性碳同位素研究土壤有机碳的来源构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C];2005年
5 安静;邓波;韩建国;杨富裕;;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秦小光;宁波;殷志强;穆燕;;末次间冰期以来渭南黄土地区土壤有机碳碳库的演变[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7 周莉;周广胜;;中国东北样带土壤有机碳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李富山;韩贵琳;唐杨;吴起鑫;;喀斯特地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氮特征:以贵州普定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9 邱海源;黄志伟;王宪;;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汪青;张平究;;退耕还湿对菜子湖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与质量的影响[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步宣;全球循环与土壤有机碳[N];中国矿业报;2010年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李珍素;人为因素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N];农资导报;2006年
3 李云;中国耕作土壤固碳有潜力[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信旺;不同尺度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徐华君;中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王百群;黄土区侵蚀与干旱环境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与迁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王淑平;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5 孙艳丽;开封城市土壤有机碳密度、组成及时空变化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典友;区域湿地和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仇开莉;沱江流域(内江段)农田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固持能力测算[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8 刘云慧;华北平原农业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霍莉莉;沼泽湿地垦殖前后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及其稳定性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10 许泉;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保护性耕作增碳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林林;山地丘陵区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分析及预测[D];西南大学;2013年
2 蔚耀洲;温度和水分对山西省地带性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悦;不同农作管理措施对东北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未来变化的模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4 姜航;张广才岭西坡地形因子和保护机制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相对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黄琳琦;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分布及矿化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孝阳;复垦土壤有机碳空间插值及监测样点优化布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李隽婷;不同施肥和耕作方式对新修梯田土壤水分和碳氮磷动态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8 王莲阁;温度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9 贾会娟;西南丘陵区保护性耕作下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相关组分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张洋;浙江凤阳山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矿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34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3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