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坡耕地水分和硝态氮随壤中流运移过程的三维模拟
本文关键词:紫色土坡耕地水分和硝态氮随壤中流运移过程的三维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紫色土 壤中流 数值模拟 施肥方式 地表覆盖
【摘要】:紫色土在三峡库区分布广泛,是库区重要的耕地资源。该地区人口密集,土壤地形坡度大,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仅次于我国西北黄土地区。另外,由于紫色土自身土壤性质的影响,该地区壤中流极易发育,壤中流对紫色土水分和养分的流失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研究紫色土坡耕地水分和硝态氮沿壤中流的流失对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源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紫色土坡耕地降雨导致的水分和硝态氮随壤中流的运移,通过构建三维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坡度下,水分和硝态氮随壤中流的运移过程,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和地表覆盖对水分和硝态氮随壤中流流失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在总降雨量一定的情况下,紫色土坡耕地降雨入渗量、壤中流稳定时间、壤中流出流量和壤中流径流系数均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坡度对紫色土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水分入渗量影响比较明显,但对紫色土壤中流径流量影响不显著。在雨强为10 mm/h时,壤中流稳定强度约为100 cm3/min,而在30mm/h、60mm/h和90mm/h时,壤中流稳定强度都约为180 cm3/min,不再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土壤分层,耕作层土壤在达到饱和后,大部分水分并没有继续向非耕作层入渗,而是以优先流的方式产生壤中流流出了土壤,紫色土坡耕地壤中流主要发生在耕作层。紫色土坡耕地硝态氮随壤中流流失量基本与降雨强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壤中流以0.53%~2.41%的径流系数贡献了占总施用量4.3%~19.3%的硝态氮流失,硝态氮随壤中流流失是紫色土硝态氮流失的重要途径。四种雨强下,紫色土坡耕地硝态氮出流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相同,均为先急速增加到达浓度峰值后迅速降低而后趋于稳定,稳定值均约为0.02 mg/cm3,随着降雨强度越大,硝态氮浓度增加速度越快,到达浓度峰值的时间越早,且峰值大小越大。模拟过程中,非耕作层的硝态氮浓度基本为0,进入到紫色土非耕作层的硝态氮较少,紫色土坡耕地硝态氮随壤中流流失主要发生在耕作层。不同施肥方式下,紫色土坡耕地水分运移情况相同。紫色土水分在运移过程中始终保持坡脚速度大于坡中大于坡顶的规律。在降雨后,非耕作层才开始有水分流失,且流失速度远小于非耕作层。对于整个土层,紫色土坡耕地壤中流主要发生在耕作层,表现为优先流,但是两个土层分开来看,紫色土坡耕地壤中流在耕作层和非耕作层都表现为基质流。降雨发生后,表层硝态氮的流失明显加剧,降雨对紫色土坡耕地硝态氮随壤中流流失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基穴施肥、横坡条施和顺坡条施下硝态氮流失总量相对于全层施肥分别增加了8.8%,8.8%和19.9%左右。全层施肥更有利于土壤硝态氮的保持,而顺坡条施硝态氮的流失量最大。紫色土表土结皮会减少土壤水分入渗,壤中流流量降低34.8%~43.0%,壤中流稳定强度约降低42.7%,硝态氮随壤中流流失量减少8.6%~34.4%,但是流失的硝态氮浓度有所增加。稻草覆盖下,壤中流流量增加8.6%~12.6%,壤中流强度约增加11.1%,硝态氮随壤中流流失量增加8.6%~15.4%,硝态氮流失浓度也有所增加。
【关键词】:紫色土 壤中流 数值模拟 施肥方式 地表覆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1 绪论9-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7
- 1.2.1 紫色土坡耕地壤中流水分和硝态氮流失研究10-13
- 1.2.2 土壤水分和硝态氮运移数值模拟研究13-17
- 1.3 课题研究内容17
- 1.4 技术路线17-19
- 1.5 课题特色与创新19-21
- 2 模型的原理与验证21-29
- 2.1 模型原理21-22
- 2.1.1 水分运动基本方程21
- 2.1.2 溶质运动基本方程21
- 2.1.3 模型参数21-22
- 2.1.4 蒸散量22
- 2.2 模型验证22-29
- 2.2.1 验证试验设计22-25
- 2.2.2 模型验证的基本条件25
- 2.2.3 模型可靠性分析25-26
- 2.2.4 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26-29
- 3 不同雨强和坡度下水分和硝态氮随壤中流流失模拟29-41
- 3.1 模拟条件概况29-30
- 3.1.1 模型参数29-30
- 3.1.2 区域离散与网格划分30
- 3.1.3 定解条件30
- 3.2 紫色土坡耕地水分流失30-35
- 3.2.1 壤中流累积出流量30-32
- 3.2.2 壤中流出流随时间的变化32-33
- 3.2.3 出流边界含水量变化33-35
- 3.3 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内部硝态氮流失情况分析35-39
- 3.3.1 硝态氮随壤中流流失量35-36
- 3.3.2 硝态氮随壤中流流失量随时间动态变化36-37
- 3.3.3 硝态氮浓度随时间动态变化37-38
- 3.3.4 出流边界硝态氮浓度变化38-39
- 3.4 本章小结39-41
- 4 不同施肥方式下水分和硝态氮随壤中流流失模拟41-57
- 4.1 模拟条件概括41
- 4.2 紫色土坡耕地土壤水运移时空分布特性41-45
- 4.3 不同施肥方式下硝态氮流失特征45-56
- 4.3.1 不同施肥方式下硝态氮时空分布特征分析45-55
- 4.3.2 不同施肥方式下硝态氮变化特征55-56
- 4.4 本章小结56-57
- 5 地表覆盖对水分和硝态氮随壤中流流失的影响57-65
- 5.1 模拟条件概况57-58
- 5.2 地表覆盖对紫色土壤中流的影响58-61
- 5.2.1 不同地表覆盖下的水分入渗58-59
- 5.2.2 地表覆盖对壤中流流失量的影响59-61
- 5.3 表土结皮对紫色土硝态氮随壤中流流失的影响61-63
- 5.4 本章小结63-65
- 6 结论与展望65-67
- 6.1 主要研究结论65-66
- 6.2 展望66-67
- 致谢67-69
- 参考文献69-75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忠东;左长清;高国雄;彭婉君;;江西红壤缓坡地壤中流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刘廷玺;壤中流形成机理的数学描述[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3 尹忠东;左长清;高国雄;彭婉君;;江西红壤缓坡地壤中流特征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刘泉;李占斌;李鹏;宋炜;;汉江水源区自然降雨过程下坡地壤中流对硝态氮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5期
5 常龙飞;王晓龙;李恒鹏;胡锋;;巢湖典型低山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壤中流养分流失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年05期
6 贾海燕;叶闽;雷俊山;王孟;余秋梅;;紫色土地区壤中流磷流失特征及其环境效应[J];人民长江;2009年21期
7 何淑勤;宫渊波;郑子成;;紫色土区坡耕地壤中流磷素流失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2期
8 张洪江,何凡,史玉虎,祁生林,程金花,潘磊;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管流在壤中流中的作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年01期
9 王峰;沈阿林;陈洪松;陈家宙;;红壤丘陵区坡地降雨壤中流产流过程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5期
10 李力;延耀兴;张海瑞;;水文模拟中壤中流计算方法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洁;滇池流域不同农田化肥农药使用对壤中流水质及其自净效能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6年
2 刘祥章;紫色土坡耕地水分和硝态氮随壤中流运移过程的三维模拟[D];重庆大学;2016年
3 李娜;江淮农业流域壤中流养分的迁移过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4 褚利平;抚仙湖流域烤烟坡地壤中流氮磷浓度的动态特征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5 耿洁;双坡度条件下不同母质土壤壤中流发育及氮素淋失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刘小梅;土样初始状态对红壤坡面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沈紫燕;几种关键因素对红壤中溴、磷随径流迁移机制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39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39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