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体中毒死蜱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本文关键词:太湖水体中毒死蜱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摘要】:为研究太湖水体中毒死蜱的污染状况和评估其生态风险,2014年8月对太湖37个采样点位水体中毒死蜱浓度进行调查。采用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太湖水体中毒死蜱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太湖水体毒死蜱浓度在nd~13.6μg·L~(-1)之间,平均值为4.8μg·L~(-1)。采用安全阈值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安全阈值(MOS10)为0.16,小于1,表明太湖水体中毒死蜱已对水生生物造成一定的生态风险。水生生物物种短期暴露于太湖水体中,太湖13.2%的水体中有超过5%的水生生物受到干扰,此时毒死蜱安全浓度上限为0.036μg·L~(-1)。该结果旨在为太湖水体中毒死蜱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太湖 毒死蜱 生态风险评估 安全阈值法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501-003)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206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407139)
【分类号】:X524;X592
【正文快照】: 随着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在我国禁止使用,毒死蜱(Chlorpyrifos,C9H11C13NO3PS)这种有机磷类杀虫剂以其高效和广谱性等特点作为高毒农药的替代品,在我国得到了大量的生产[1],并广泛应用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然而,毒死蜱的大量使用可能带来较为严重的生态风险。农田中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强;周群芳;张庆华;江桂斌;;太湖水体中丁基锡化合物污染现状研究[J];环境科学;2006年04期
2 邓建才;陈桥;翟水晶;杨旭昌;韩红娟;胡维平;;太湖水体中氮、磷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效应[J];环境科学;2008年12期
3 孙德勇;李云梅;王桥;乐成峰;黄昌春;伍蓝;;太湖水体散射特性及其空间分异[J];湖泊科学;2008年03期
4 韩秀珍;郑伟;刘翔;;基于实测光谱的太湖水体表面离水反射率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0年03期
5 王俊;韦肖杭;姚伟忠;张敏;赵汉取;;南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氮磷浓度的关系[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范成新;太湖水体生态环境历史演变[J];湖泊科学;1996年04期
7 刘RK,黄家柱,张强;太湖水体藻类叶绿素浓度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陈璐璐;周北海;徐冰冰;吴丰昌;符志友;;太湖水体典型重金属镉和铬含量及其生态风险[J];生态学杂志;2011年10期
9 穆丽娜,陈传炜,俞顺章,刘建玲,吴亚英,朱文昌;太湖水体微囊藻毒素含量调查及其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9期
10 高光;朱广伟;秦伯强;陈捚;王珂;;太湖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及磷的矿化速率[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韦朝阳;朱雁鸣;;太湖水体砷的分布特征[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蒋丹烈;岳龙;马迪;宋晨怡;朱yN聪;尹大强;;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对太湖水体的生态风险分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杨龙元;张健;林琳;吴敬碌;;大气氮磷沉降对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影响特征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4 徐建;张远;郭昌胜;李蕾;;太湖水体中典型抗生素的分布规律[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沈玲;许纲熙;;苏南太湖水体恶化的历史演化及其污染防治战略的转变[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6 曹莹;张亚辉;高富;周俊丽;刘征涛;;太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及其分布特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赵汉取;王俊;韦肖杭;姚伟忠;张敏;;南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氮磷浓度的关系[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军;刘丛强;王仕禄;周志华;朱兆洲;肖化云;;太湖水体溶解营养盐(N、P、Si)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韩超;王晓蓉;高士祥;耿金菊;;太湖水体亚磷酸盐的垂直分布特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马安成;李祥麟;;略述20年来太湖水体中蓝藻的演变与富营养化的关系[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湖泊健康与水生态修复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邓建胜;太湖水体何时变清?[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战平;太湖水体中的胶体态痕量金属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小菊;典型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在太湖水体和底泥中存在水平和分布特征[D];南京大学;2013年
2 吴文仙;太湖水体和底泥中总微囊藻与产毒微囊藻丰度的分布特征[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3 金鑫;太湖水体漫衰减特性及光生态环境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鲁s,
本文编号:941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4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