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山西太岳山好地方典型植被类型土壤理化特征

发布时间:2017-09-30 09:01

  本文关键词:山西太岳山好地方典型植被类型土壤理化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太岳山 土壤理化性质 植被类型 土层深度 分布特征


【摘要】:以山西太岳山好地方林场4种植被类型(草甸、灌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0~6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定点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和p 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含水量大小排序为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草甸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灌丛;容重为灌丛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草甸;p H值变化规律为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灌丛草甸;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各土层之间差异显著;全磷和全钾含量各土层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植被类型间,草甸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都高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灌丛土壤全钾含量高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容重与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呈极显著负相关;p H值与有机质、全氮、全磷呈极显著负相关。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好地方林场;
【关键词】太岳山 土壤理化性质 植被类型 土层深度 分布特征
【基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213)资助
【分类号】:S714.2
【正文快照】: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213)资助。近年来,人类活动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急剧上升,造成了全球变暖。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最大的碳库,其分布和碳储量受植被类型、气候因素、土壤属性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土壤和植被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曲国辉,郭继勋;松嫩平原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和土壤特性的关系[J];草业学报;2003年01期

2 王文新;郭景唐;陈峻崎;;华北落叶松各器官营养元素分布及季节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年S5期

3 耿玉清;余新晓;岳永杰;牛丽丽;;北京山地森林的土壤养分状况[J];林业科学;2010年05期

4 卢慧;丛静;薛亚东;杨敬元;陈克龙;李迪强;张于光;;海拔对神农架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4年08期

5 常超;谢宗强;熊高明;赵常明;申国珍;赖江山;徐新武;;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特征[J];生态学报;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育红;;干扰我国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2 王一博;吴青柏;牛富俊;;长江源北麓河流域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形成对高寒草甸土壤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3 安韶山,黄懿梅,郑粉莉;黄土丘陵区草地土壤脲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草地学报;2005年03期

4 王彩虹;朱进忠;范燕敏;武红旗;刘洪来;;不同退化阶段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养分动态[J];草业科学;2008年02期

5 刘金根;薛建辉;;香根草与紫穗槐配置方式对护坡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9年12期

6 杨慧茹;马玉寿;李世雄;盛丽;王彦龙;伊晨刚;;青海草地早熟禾栽培草地植被特征及土壤物理性状动态[J];草业科学;2011年06期

7 邵宏波,梁宗锁,邵明安,韦鹏霄;21世纪土壤科学的主要任务及挑战[J];草业学报;2004年02期

8 杨海军,祝廷成,丸山纯孝;草地景观视觉效果的定量评价研究——以日本北海道士幌新建草地为例[J];草业学报;2004年04期

9 吴东辉,胡克,殷秀琴;松嫩草原中南部退化羊草草地生态恢复与重建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特征[J];草业学报;2004年05期

10 文海燕,赵哈林,傅华;开垦和封育年限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芳;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演替的生态学过程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闫永庆;松嫩平原盐碱胁迫对目的园林植物生理生态学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姜丽娜;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促进带间土壤、植被修复效应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4 程杰;黄土高原草地植被分布与气候响应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郑阳;内蒙古克氏针茅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放牧管理优化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江厚龙;基于GIS小尺度下豫中烟田管理分区与推荐施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李金霞;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植被—土壤—土壤动物对荒漠化的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劲峰;滇西北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特征及恢复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邵方丽;冀北山地典型森林植被与土壤成分的空间异质性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安韶山;黄土丘陵区土壤肥力质量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及其演变[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佳;枫香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万云;枞阳大山不同演替阶段林下植被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力;枞阳马尾松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汪永文;枞阳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珍珍;枫香人工林养分季节动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何功秀;桤木人工林根系形态、生物量和养分分布特性[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田蜜;长沙市郊典型林分林下植被与土壤养分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吕磊;湖南省5种生态公益林的主要生态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贤词;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季节动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小磊;微生物菌剂及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土壤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师庆 ,翟保国 ,郝晋文;华北地区主要针叶林下森林腐殖质类型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2 向师庆 ,郝晋文 ,翟保国;华北地区主要阔叶林下森林腐殖质类型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3 耿玉清;余新晓;孙向阳;陈峻崎;姚永刚;;北京八达岭地区油松与灌丛林土壤肥力特征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李春义;马履一;王希群;徐昕;;抚育间伐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短期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向师庆,戴伟;生态岩类森林土壤矿物质的养分释放初步研究(Ⅰ)──长石质森林土壤矿物质的钾素释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6 马履一,翟明普,林平;京西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7 裴海昆,朱志红,乔有明,李希来,孙海群;不同草甸植被类型下土壤腐殖质及有机磷类型探讨[J];草业学报;2001年04期

8 刘颖,王德利,王旭,巴雷,孙伟;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2年02期

9 袁建立,江小蕾,黄文冰,王刚;放牧季节及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4年03期

10 雷梅,常庆瑞,冯立孝,陈同斌;太白山土壤特性及氧化铁发生学特征[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涛;杨小波;李东海;吴庆书;曹士伟;孙波;;海南万宁神州半岛自然植被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08年02期

2 刘中正;彭培好;周正坤;;基于3S技术的雅江县植被类型调查与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13年02期

3 刘世梁;刘琦;王聪;杨珏婕;邓丽;;道路建设对区域植被类型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5期

4 蔡壬侯 ,何绍箕;杭州西湖山区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J];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4期

5 乔秉钧;寇有观;;浙江省山地丘陵区植被类型在遥感影象中的解译[J];中国草原;1983年02期

6 张金屯;五台山植被类型及分布[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7 杨一川;庄平;;巨北峰植被类型及珍稀植物分布规律[J];资源开发与保护;1986年04期

8 黄威廉;台湾植被类型分类系统[J];贵州科学;2003年Z1期

9 陈丽;尹林克;严成;段士民;;乌鲁木齐市东南部荒山植被类型及其特征[J];新疆环境保护;2006年01期

10 张辑;刘晓英;;阳泉市王母垴山植被类型及组成特征调查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贤明;王巍;华日刚;黄远超;欧阳彦如;;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研究[A];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陈灵芝;;中国植被类型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李良厚;范定臣;王晶;;太行山南段石灰岩低山区植被类型布局优化研究[A];第二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贤明;王巍;李庆康;马克平;陈灵芝;;中国暖温带中部山区主要自然植被类型[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彭代亮;刘良云;胡勇;刘玲玲;;基于GIMMS NDVI的亚欧大陆FPAR反演[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6 杨华;杜国坚;陈卓梅;程诗明;陈友吾;;天荒坪镇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A];浙江省第三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王国明;;舟山海岛典型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特征[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8 雷泽勇;刘心玲;周凤艳;王国臣;;章古台沙地主要植被类型下地被物特征研究[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铁铮;青年生态学家方精云当选中科院院士[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2 李晓丽 贾达明;退耕后 还林还是还草?[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王锦慧;首都屏障大海陀[N];中国环境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付晓莉;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水、碳、氮、磷分布及有关过程对植被类型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2 卜晓莉;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表征及降解[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丽平;陕西省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石文静;青藏高原植被类型对土壤磷组分及矿化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3 路莉;秦巴山区植被类型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吴雪仙;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植被类型的氮循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5 曾月娥;砒砂岩区典型地域植被类型空间配置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6 程永珍;川北低山暴雨区三种植被类型磷循环特征的比较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7 李民义;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水文物理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王玉;野鸭湖湿地不同植被类型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及时空动态[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武国柱;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核心景区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郭晶;阿拉套山南坡山地植被类型遥感识别模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47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47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a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