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北方稻田立体种养殖模式氮磷迁移转化及调控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19:18

  本文关键词:北方稻田立体种养殖模式氮磷迁移转化及调控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北方稻区 立体种养殖 氮素利用 磷素流失 氮磷调控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肥料利用率低的现象,本论文选择北方典型稻区——天津市宝坻水稻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首次在北方地区开展稻田立体种养殖模式(RF,水稻-鱼虾蟹共作+田埂+沟渠)研究,这对提高氮磷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其流失产生的环境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以整个稻田生态系统为基本单位,进行大田小区试验;通过建立氮磷营养元素的输入和输出模型,并以稻田普通种植模式(CK,水稻单作)为对照,研究RF模式氮素的利用率、磷素的流失负荷以及氮磷的调控措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RF和CK氮磷的输入途径相同,主要来自灌溉、施肥和降雨,但由于RF灌溉-排水循环系统和田埂-沟渠截留系统的建设,两种种植模式氮磷的有效输出途径存在差异,CK仅指水稻吸收利用,RF除水稻和鱼虾蟹直接吸收利用外,还包括氮磷通过侧渗和稻田排水被田埂植物和沟渠水生动物间接利用。研究表明,RF氮素利用率为64.9%,比CK高20%,磷素流失率20.4%,比CK低17.1%。(2)由于鱼虾蟹的存在以及施用有机肥,RF氨挥发损失率比CK低8.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3%,有效降低了稻田氨挥发损失。(3)输入RF的磷素有52.2%被土壤吸附固定,表明土壤吸附是稻田磷素损失的主要途径。(4)RF与CK相比,由于其特有的田埂-沟渠截留系统,通过侧渗离开稻田的氮素(以NO3--N为主)和磷素分别减少了9.33 kg(N)·hm-2和3.71 kg(P)·hm-2,灌溉-排水循环系统的建设也有效提高了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5)RF水稻产量比CK增加了6.65%,水稻和水生动物对氮磷的吸收量也比CK高,表明稻田养殖鱼虾蟹不仅不会降低水稻产量,还可以增加农渔产品氮磷输出,减少氮磷流失。(6)综合考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F比CK更具有优越性。因此,在满足水稻灌溉需求的北方地区,可以开展水稻立体种养殖模式,本研究为控制北方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方稻区 立体种养殖 氮素利用 磷素流失 氮磷调控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81
【目录】:
  •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1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8
  • 1.2.1 稻田立体种养殖模式10-11
  • 1.2.2 稻田氮磷迁移转化途径及特征11-17
  • 1.2.3 稻田氮磷调控措施研究17-18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18-19
  •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18-19
  • 1.3.2 研究内容19
  • 1.3.3 项目来源19
  • 1.4 技术路线19-21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21-25
  • 2.1 研究区概况21-22
  • 2.2 试验田建设22-23
  • 2.3 试验设计23-25
  • 2.3.1 水肥管理23
  • 2.3.2 养殖管理23-25
  • 第三章 北方稻田立体种养殖模式氮素利用率研究25-37
  • 3.1 材料与方法25-30
  • 3.1.1 供试材料25-26
  • 3.1.2 研究方法26-29
  • 3.1.3 样品分析方法29
  • 3.1.4 数据分析29-30
  • 3.2 结果与分析30-34
  • 3.2.1 灌溉、施肥和降雨氮素输入30-31
  • 3.2.2 氨挥发损失31
  • 3.2.3 侧渗液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31-33
  • 3.2.4 土壤固氮33
  • 3.2.5 水稻和水产品氮素输出33
  • 3.2.6 立体种养殖稻田氮素利用率33-34
  • 3.3 讨论34-35
  • 3.4 本章小结35-37
  • 第四章 北方稻田立体种养殖模式磷素流失负荷研究37-45
  • 4.1 材料与方法37-39
  • 4.1.1 供试材料37
  • 4.1.2 研究方法37-39
  • 4.1.3 样品与数据分析39
  • 4.2 结果与分析39-43
  • 4.2.1 灌溉、施肥和降雨磷素输入39-40
  • 4.2.2 土壤磷吸附量40-41
  • 4.2.3 水稻和水产品磷素输出41
  • 4.2.4 侧渗液磷素含量的动态变化41-42
  • 4.2.5 稻田排水磷输出42
  • 4.2.6 立体种养殖稻田磷素流失负荷42-43
  • 4.3 讨论43-44
  • 4.4 本章小结44-45
  • 第五章 北方稻田立体种养殖模式氮磷调控研究45-49
  • 5.1 稻田动植物共生系统45
  • 5.2 灌溉-排水循环系统45-46
  • 5.3 田埂-沟渠截留系统46
  • 5.4 调控效益分析46-49
  • 5.4.1 环境效益47
  • 5.4.2 经济效益47-48
  • 5.4.3 社会效益48-49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49-51
  • 6.1 结论49-50
  • 6.2 展望50-51
  • 参考文献51-57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57-59
  • 附录59-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春;常规鱼养殖模式发生调整的原因[J];渔业致富指南;2004年05期

2 李全海;十里海优化养殖模式创高效[J];河北渔业;2005年05期

3 占今舜;龚郁;张彬;;浅谈中国生猪适宜养殖模式[J];猪业科学;2012年07期

4 满红;;介绍几种生物共生养殖模式[J];福建农业;2013年08期

5 熊谱成;甲鱼分段快速养殖模式[J];农村经济与技术;1994年07期

6 谢忠萍;值得借鉴的几种高效养殖模式[J];四川畜禽;1997年04期

7 李德政,李学文;加州鲈鱼的3种养殖模式[J];内陆水产;2000年05期

8 邓惠宗;特殊立体循环养殖模式[J];四川畜牧兽医;2000年02期

9 熊炎成;主养模式是增强市场适应力的优质高效养殖模式[J];渔业致富指南;2000年20期

10 陆桂荣,李志贤;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在新洋农场的实践[J];中国禽业导刊;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芳;于文;;规模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养殖模式[A];中国猪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晓芳;安永福;;河北省奶牛养殖模式及发展现状[A];“创新驱动、生态养殖、转型发展”论文集[C];2014年

3 杨寿国;;农区三种奶牛养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呼图壁县农区奶牛优质、高产、高效养殖配套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奶牛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分析[A];第三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阎英凯;;从养殖模式看我国兔产业的发展方向[A];首届(2011)中国兔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1年

5 包军;;健康养殖[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胡超群;;对虾集约化防病养殖模式及应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玉河;;中国乳业发展的瓶颈[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下册)[C];2009年

8 李正洪;李兆林;;创新养殖模式 推动奶牛养殖业与国际接轨[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下册)[C];2008年

9 何志平;曾凯;李正确;陶璇;;不同养殖模式下生猪排污系数测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养猪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洪波;;创新养殖模式、发展低碳农业 打造产业一体化的有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评论员 陈永杰;生猪养殖模式监管值得深思[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林志华;饲料巨头引领中国养殖模式发展[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年

3 邓洪涛邋毛德柱;房县推行“三位一体”养殖模式[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4 浠水县畜牧兽医局兽医师 张春飞;适合回乡创业人员的几种养殖模式[N];黄冈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陈钰 谢明;董以良创新养殖模式引关注[N];湖北日报;2011年

6 记者 罗连军;我省引进国外高效环保鲑鳟鱼养殖模式[N];青海日报;2012年

7 ;高效养殖模式促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N];中国渔业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金昶;创新发展远海养殖模式[N];中国海洋报;2013年

9 段金柱;万头猪场循环养殖模式实现污染零排放[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10 浙江大舜恒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王雯禾博士;改变固有养殖模式的新途径[N];中国畜牧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栋;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及其效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严君;梅县区生猪低碳养殖发展问题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2 彭勃;八五一一农场技术驱动型奶牛养殖模式推广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强蕊;关于在昆明周边农村果林喂养生态鸡的可行性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宝;四川生猪养殖模式转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杨亚男;北方稻田立体种养殖模式氮磷迁移转化及调控机理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6 刘自杰;泰安市奶牛养殖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仝颖;牧场养殖模式的发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8 刘懿;不同养殖模式下大鲵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特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姚恩长;接力养殖模式构建[D];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

10 孙剑;三种欧洲鳗鲡养殖模式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55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55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7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