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中国农史研究必须正视环境差异——对汉代关中“区田法”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7-10-03 13:46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史研究必须正视环境差异——对汉代关中“区田法”的再认识


  更多相关文章: 农史 环境差异 “区田法”


【摘要】:"区田法"是我国农业历史上一项影响深远的耕作体制。有关"区田法"的记载可以追溯到《l>胜之书》,贾思勰则是在《l>胜之书》的基础上对"区田法"作了全面的研究,并写成了定本。至此,汉代"区田法"的相关资料均保存于《齐民要术》一书中,因而,此书成了后世研究"区田法"的关键依据。到了元代,王祯著有《农书》,对"区田法"又做了新一轮的诠释,其后相关研究均取准于王祯《农书》。进入20世纪后,我国的农史专家借助于现代的技术和理论,重新研究了"区田法"种植,并做了相应的试验。在这些研究中全面探讨了各项技术的演进,并对"区田法"种植的有效性作了全面总结。然而,农业生产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强,我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中国历史上曾经广泛种植过的农作物千差万别,每一种作物对环境都有不同的要求。此前的农史研究对技术的发展、农田的扩大等问题探讨甚精,但却忽视了各地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以及这样的差异对农业生产成效的影响。本文仅以前人对"区田法"的研究为对象,力图说明开展农史研究必须重视环境的差异,而不能单凭技术的精粗、劳动力投入的多少、畜力投入的多少或收成的多寡就对某项传统农耕体制匆忙下结论。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关键词】农史 环境差异 “区田法”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研究”(12CMZ025)
【分类号】:K234;S-09
【正文快照】: 一、“区田法”研究概述“区田法”又称“区种法”1,是原产于关中地区的农耕体制,其相关资料记载发端于西汉晚期。第一个归纳并推广这一农作技术的代表人物名l>胜之。《汉书·艺文志》著录有“《l>胜之》十八篇”,即后人所称的《l>胜之书》。可惜的是该书久已失传,书中对“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邵侃;;“区田法”原生地生态背景考证[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年02期

2 何光岳;;先周族的迁徙与区田的产生和发展[J];农业考古;1986年02期

3 谭黎明;;汉代农作物的耕种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4 范军,周峰;论金章宗时期的农业生产[J];古今农业;2003年04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庭美;夏玉润;;论袁文新与区田法[A];明史研究第5辑——纪念李洵先生75诞辰专辑[C];1997年



本文编号:965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65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e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