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地区农村环境治理现状及改善对策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泰州地区农村环境治理现状及改善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 生态环境 农业现代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应当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进行。江苏省泰州市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以及对农业科技、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的运用,农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产品发展势头良好,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分析泰州市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总结其环境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对策。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农村 生态环境 农业现代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编号:2015A611502)
【分类号】:F323.22
【正文快照】: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应当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进行。2015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更是将绿色低碳生活作为公民义务予以强调,作为一部行政法律,新《环境保护法》规定虚报污染情况的领导干部以及重大环境违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崎筠;;农民对生态环境建设有“五忧”[J];农村工作通讯;2000年05期
2 贾达明;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两会关注的焦点[J];中国林业;2001年06期
3 孙多金,郭万里;甘肃少数民族农村生态环境的依法保护治理[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吴敏;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失灵分析[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2年02期
5 徐旭忠;改善生态环境水利部实施三大“亮点”工程[J];草业科学;2003年11期
6 丁党生;武汉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03年S1期
7 ;构筑绿色屏障 创优生态环境[J];湖南林业;2003年06期
8 汪峰,张辉;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辽宁林业科技;2003年01期
9 任文章;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甘肃农业;2004年01期
10 王锡明;省人大调研四市地生态环境[J];甘肃林业;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礼先;;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配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杜开锐;;天津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管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赵文焕;;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构想[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丛;马利民;;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5 黄国勤;;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柏玉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探讨[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兰桂山;;纵论丰宁县科学治理生态环境的典型经验与做法[A];2009新华杯迎国庆60周年畜牧兽医科技论文集[C];2009年
8 范广鹏;;鞍山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梁流涛;诸培新;;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理及其管理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胡民芳;;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亚楠;旅游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N];中国旅游报;2003年
2 潘玉君;简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补偿问题[N];光明日报;2004年
3 庞贤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N];广西日报;2004年
4 河北唐山 马永平;建立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N];中国建设报;2002年
5 吕志雄;生态环境要好[N];河南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青山;政府应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四川日报;2006年
7 党毅;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初现成效[N];固原日报;2008年
8 记者 朱扬;调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恩施日报;2010年
9 中国人民大学 张巧云;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生态环境建设[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张巧云;从科学发展高度谋划生态环境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炎秋;武陵山片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薛占海;生态环境产业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芳;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及其与城市化效率的时空分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闯;辽宁省大洼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党卓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4 史立静;邢台市农村生态环境问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蒋政;宁夏中卫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徐双明;区域生态环境服务政府购买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超;天山北坡典型绿洲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灵敏;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佳;鞘蕊苏有效成分合成酶基因克隆及其含量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尼鲁法尔·阿布力米提;坎儿井系统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69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69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