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假禾谷镰孢细胞凋亡基因FpTatD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6 00:16

  本文关键词:假禾谷镰孢细胞凋亡基因FpTatD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假禾谷镰孢 细胞凋亡 TatD核酸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摘要】:【目的】鉴定和克隆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pTatD,分析FpTatD在假禾谷镰孢菌丝、分生孢子和侵染不同时期的表达,为探索细胞凋亡在假禾谷镰孢侵染过程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Gen Bank获得模式物种已知的TatD氨基酸序列,利用BLASTP的方法在镰孢中鉴定TatD同源蛋白,并构建进化树;分别以假禾谷镰孢的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克隆假禾谷镰孢FpTatD的基因序列和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FpTatD在假禾谷镰孢生长、产孢及侵染不同时期的表达;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分析FpTatD在假禾谷镰孢与感病小麦和抗病小麦互作中的表达差异。【结果】镰刀菌中有4个保守的TatD同源蛋白,与其他物种的TatD蛋白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TatD在进化上分成两个大的分支,第一个分支的TatD在所有物种中都非常保守,包括镰刀菌的TatD1和TatD2,第二个分支的TatD蛋白属于植物和真菌特有的,包括镰刀菌的TatD3和TatD4;克隆假禾谷镰孢的FpTatD1、FpTatD2、FpTatD3、FpTatD4基因长度分别为993、1 331、1 227、1 176 bp,ORF区长度为993、1 182、1 227、1 176 bp。FpTatD2 5′端包含两段长度为94和55 bp的非编码序列,FpTatD1、FpTatD3和FpTatD4均不含非编码序列。4个FpTatD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分别为36.37、43.13、45.59、44.25 k D。蛋白结构和序列分析显示FpTatD蛋白均具有明显的DNase结构域以及大部分保守的氨基酸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FpTatD1和FpTatD2在假禾谷镰孢中的表达量高,且在侵染初期阶段明显诱导表达,尤其是FpTatD1在侵染36 h和3 d时分别上调表达8.8倍和7.6倍;而FpTatD3和FpTatD4表达量非常低,且在不同阶段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说明FpTatD1和FpTatD2在假禾谷镰孢中起主要作用;通过分析假禾谷镰孢与感病小麦国麦301和抗病小麦周麦24互作的转录组数据,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FpTatD1和FpTatD2表达量高,并在侵染阶段上调表达,而且相对于假禾谷镰孢与感病小麦的亲和互作中,其与抗病小麦的非亲和互作中,FpTatD诱导表达倍数更高。【结论】假禾谷镰孢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pTatD可能参与病原菌与寄主的互作过程。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假禾谷镰孢 细胞凋亡 TatD核酸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1221)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12)
【分类号】:S432.4
【正文快照】: 0引言【研究意义】假禾谷镰孢(Fusariumpseudograminearum)于1951年在澳大利亚首次被报道,其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美元。目前,世界上已有10多个国家先后报道该病害的发生和危害[1]。2011年,LI等在河南省小麦产区首次报道假禾谷镰孢的危害,罹病植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婷露;张彦;於新建;曹秀云;张栋;;禾谷镰孢转化体系的优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979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79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2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