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固体秸秆腐熟剂喷施机械的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04:16

  本文关键词:固体秸秆腐熟剂喷施机械的设计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秸秆还田 固体腐熟剂喷施 离散单元法 现场试验


【摘要】:在秸秆还田中,必须喷施秸秆腐熟剂,加速秸秆腐烂过程。固体腐熟剂和一定比例尿素混合,储存在料箱中。当喷施机具固定在拖拉机上作业时,需要控制喷施量以配合拖拉机行走速度。同时,两种大小不同的颗粒在储料仓内会受到外部震荡自行分层,影响喷施均匀度。本文综合运用离散单元法,对自行开发的固体腐熟剂喷施机进行仿真分析,并开展相关工艺试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腐熟剂、尿素,以及两者的混合物的机械物理特性进行了测试,得到了腐熟剂与尿素颗粒单独以及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的容重、休止角、滑动摩擦角、滑动摩擦系数等重要参数。结合这些参数,完成了样机的设计并对其结构及工作方式进行了描述。特别是关键系统中的混合搅拌给料子系统,采用混料循环的方法,有效的克服了混料分层现象,保证了喷施的均匀性。其次,借助离散单元法工业软件EDEM对搅拌给料系统进行离散元建模与仿真,采用单因子变量法分别对螺旋叶片的升角α、螺旋叶片的转速n、出料口径的大小d、材料表面摩擦系数μ等因素与喷施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分别绘制了曲线图。最后,结合离散单元法对各因素进行分析计算,获得了喷施量与主要技术参数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在研制的喷施机上进行的现场实验证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一致,表明出料率的仿真结果是可靠的,可以用于工艺参数调整。对喷施幅宽、喷施量进行测试试验,得到机械最大喷施量和作业速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本文基于实测的固体腐熟剂物料特性,设计并制造一台新型固体腐熟剂喷施机,采用EDEM软件对喷施过程进行了建模与仿真,采用仿真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出料量与各技术参数之间的关系。现场实验证明,该固体喷施机喷施机工作稳定,出料均匀,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该喷施机的研制成功,为固体秸秆腐熟剂使用提供一种新的高效作业机具,将有利于其更进一步的推广运用。
【关键词】:秸秆还田 固体腐熟剂喷施 离散单元法 现场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22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9-10
  • 1.2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现状10-14
  • 1.2.1 国内外秸秆的处理方式10-11
  • 1.2.2 秸秆腐熟剂的研究现状11
  • 1.2.3 秸秆还田装备的研究现状11-13
  • 1.2.4 离散元法在农业上的研究现状13-14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4-16
  • 第2章 固体腐熟剂喷施机械的设计16-29
  • 2.1 引言16
  • 2.2 腐熟剂、尿素颗粒机械物理特性研究16-22
  • 2.2.1 腐熟剂、尿素颗粒以及机械物理特性参数确定16-17
  • 2.2.2 试验仪器与设备17
  • 2.2.3 试验方法与分析17-20
  • 2.2.4 结果与分析20-22
  • 2.3 固体秸秆腐熟剂喷施机械设计方案22
  • 2.4 固体秸秆腐熟剂喷施机械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22-23
  • 2.5 主要装置的设计与分析23-28
  • 2.5.1 提升搅拌系统23-26
  • 2.5.2 出料系统26-27
  • 2.5.3 混合物容器与挂架的设计27-28
  • 2.6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出料部件的单因素数值模拟29-45
  • 3.1 引言29
  • 3.2 离散单元法基本原理29-34
  • 3.2.1 离散元素法模型假设29-30
  • 3.2.2 颗粒单元的属性30
  • 3.2.3 颗粒接触模型30-32
  • 3.2.4 离散单元法的求解过程32-33
  • 3.2.5 EDEM概述33-34
  • 3.3 出料部件的单因素数值模拟34-43
  • 3.3.1 离散元模型的建立34-36
  • 3.3.2 仿真与分析36-43
  • 3.4 本章小结43-45
  • 第4章 出料部件及整机性能试验研究45-60
  • 4.1 引言45
  • 4.2 出料性能的正交试验45-49
  • 4.2.1 正交试验概述45-46
  • 4.2.2 试验方案设计46-47
  • 4.2.3 试验结果与分析47-49
  • 4.3 出料性能的回归分析49-53
  • 4.3.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49-51
  • 4.3.2 基于SPSS的回归分析计算51-53
  • 4.4 工作性能试验53-58
  • 4.4.1 试验材料54-55
  • 4.4.2 试验仪器与设备55
  • 4.4.3 喷施幅宽测试试验55-56
  • 4.4.4 喷施量测试试验56-58
  • 4.5 本章小结58-60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60-62
  • 5.1 总结60-61
  • 5.2 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7
  • 附件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述华;戴波;;南京市江宁区秣陵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2期

2 郑向阳;;水稻田使用秸秆腐熟剂试验效果分析[J];广西农学报;2011年05期

3 吴志勇;孙玉岩;刘文全;;秸秆腐熟剂在棉花秸秆上试验效果[J];新疆农垦科技;2012年05期

4 潘明安;黄仁军;袁天泽;袁项成;沈远明;;不同秸秆腐熟剂的玉米秸秆堆腐效果对比[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5 郭红;李进永;张大友;刘志生;张亚;许建权;;不同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08期

6 黄卉;缪辰;胡晓林;严桂珠;;不同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初报[J];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06期

7 文平兰;梁明华;赵九红;陈海波;;不同秸秆腐熟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3年02期

8 赵九红;;几种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比较[J];上海农业科技;2013年04期

9 陈晔;肖丽霞;;秸秆腐熟剂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3年05期

10 王喜枝;姚丽娟;孙笑梅;慕兰;王立河;贾云超;;不同秸秆腐熟剂在河南省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志阳;何随成;左伟;;有机物料腐熟剂的研究与应用[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华 黄鑫;铅山免费发放247吨秸秆腐熟剂[N];上饶日报;2011年

2 通讯员 苏明 陈磊;近5万亩还田秸秆用上腐熟剂[N];西安日报;2010年

3 屈明光 李玮;我国科学家研制成有机物料腐熟剂[N];农资导报;2004年

4 方晓哺 夏先清 实习生 陈希;用“腐秆灵”谁系保险绳[N];四川日报;2006年

5 李成名;安徽:集采推动支农资金效益最大化[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9年

6 ;有机物料腐熟剂的种类和特点[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7 ;有机物料腐熟剂的存放和添加[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8 通讯员 罗莉香 李芳勇;桂阳免费发放180吨秸秆腐熟剂[N];郴州日报;2010年

9 靖江市土肥站;秸秆腐熟剂使用技术要点[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2年

10 本报通讯员 余桃晶 任盼;撒一把腐熟剂 让秸秆还田间[N];中国环境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佳佳;麦秸还田腐熟剂效果增强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季轩;固体秸秆腐熟剂喷施机械的设计与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3 肖薇航;秸秆喷施快速腐熟剂后还田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4 陈仕伟;黑曲霉、绿色木霉的诱变选育及其在秸秆腐熟剂中的应用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周淑霞;一种含链霉菌的腐熟菌剂在麦秸还田中的初步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祖丽胡玛尔·赛买提;苦豆子沤肥养分含量分析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7 严新平;广西早稻秸秆还田应用及其对土壤肥力和晚稻产量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80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80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6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