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三种致病疫霉交配型分子检测方法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10-07 03:23

  本文关键词:三种致病疫霉交配型分子检测方法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晚疫病菌 异宗配合 卵孢子 线粒体核型 自育菌株


【摘要】: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属于异宗配合卵菌,当A1、A2两种交配型同时存在时,可以进行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检测疫霉菌交配型的传统方法是采用对峙培养,这种方法耗时长并且需要标准的A1、A2交配型菌株作为参照。因此,人们希望开发出更加简便和快捷的可直接基于核苷酸序列差异的分子检测方法。目前,已报道了3个与致病疫霉交配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用于交配型的检测。本研究用64株致病疫霉菌比较了3种基于交配型分子标记的检测方法与传统方法检测的结果。结果显示,依据分子标记的3种分子检测方法与传统对峙培养方法测定的交配型结果一致率为61% 73%,而且3种分子检测方法都不能检测出自育菌株。因此,致病疫霉交配型的分子检测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系;
【关键词】晚疫病菌 异宗配合 卵孢子 线粒体核型 自育菌株
【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18)~~
【分类号】:S432.4
【正文快照】: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de Bary可侵染多种茄属植物,其中包括马铃薯和番茄(Fry2008;Vargas et al.2007)。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曾经导致著名的爱尔兰饥馑。病菌主要侵染叶片、茎和块茎。当环境条件适合时,病斑扩展迅速,可造成全株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亚男;钟月金;练明忠;蔡义进;陆勇军;张树庭;尤美莲;;中国香菇交配型和基因型的分析[J];真菌学报;1992年04期

2 李莉云,刘国振,刘丽娟;担子菌交配型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1999年01期

3 郑小波;陆家云;;掘氏疫霉遗传学研究——Ⅱ.交配型遗传与变异的研究[J];真菌学报;1992年02期

4 何汉兴;陆家云;龚龙英;;中国疫霉属真菌异宗配合的种的交配型[J];真菌学报;1984年01期

5 何汉兴;余永年;庄文颖;梁枝荣;;中国疫霉属异宗配合种的交配型[J];真菌学报;1983年03期

6 叶明,汪咏梅,潘迎捷;不同品种香菇交配型基因的鉴定[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杨雪静,李明,王克荣;李瑟组镰刀菌交配群与雌性可育性研究[J];菌物系统;2001年03期

8 ;《Nature》《Science》封面精选[J];自然杂志;2014年03期

9 程水明,林范学,徐学锋,李安政,林芳灿;香菇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现象的遗传分析[J];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10 黄廷钰;;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特殊的倍性变化[J];微生物学杂志;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大鹏;谭琦;陈明杰;汪虹;宋文华;蔡涛;张美彦;宋春艳;冯爱萍;陈祥;李苏;魏静;;食用菌交配型基因的研究和应用[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2 葛永怡;谭玉梅;王玉臣;刘永翔;刘作易;;冠突散囊菌的全基因组测序与交配型基因的功能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C];2014年

3 汪晓雯;国立耘;;利用分子标记检测致病疫霉交配型[A];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2012年

4 徐江;李建琴;王丽芝;李秋实;郭溆;朱英杰;李西文;钱俊;骆翔;季爱佳;廖保生;宋经元;孙超;陈士林;;药用模式真菌灵芝交配型座位A和B的鉴定[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分会场:中药与天然药物现代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李安政;林芳灿;;香菇交配型因子次级重组体的鉴定[A];第二届菌物教学科研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肖扬;唐利华;边银丙;;简并引物在黑木耳交配型因子研究中的应用初报[A];首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志坚;何云昆;李成云;张志铭;朱杰华;李先平;邓纪新;;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初步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1999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张艺萍;罗文富;杨艳丽;;云南省番茄晚疫病菌交配型的研究[A];2005中国植病学会、中国菌物学会北海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婷婷;孙庚;刘金亮;孙明洋;胡瑞学;张世宏;潘洪玉;;核盘菌交配型基因MAT-2的克隆及功能验证[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鲍大鹏;宋文华;陈明杰;宋春艳;张美彦;陈祥;林楠;;香菇交配型位点的分子遗传学结构研究[A];海峡两岸第十届菌物学暨第三届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安政;香菇交配型因子次级重组体及与交配型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的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2 程水明;香菇交配型偏分离现象及其遗传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Raoul Bruno NGUEKO;[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丽婕;中国玉米大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交配型组成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李明容;小麦白粉菌交配型和白化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其与小麦互作基因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潘琪;栗疫菌营养体亲和型多样性比较及野生栗栗疫菌交配型的分子检测[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宋文华;香菇交配型位点的分子遗传学结构的解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0年

5 陈裕新;灵芝种属间亲缘关系分析和交配型鉴定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张泗举;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7 刘富梁;云南省八县稻瘟病菌育性研究和双交配型菌株确认[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8 张磊;台湾虫草单次生子囊孢子菌株交配型基因的初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9 高瑞平;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基因的克隆与两性菌株的育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10 安乐;核盘菌交配型相关基因mat1-1的功能验证[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86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86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e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