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细菌基因多样性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07 19:08

  本文关键词: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细菌基因多样性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秸秆还田 PCR-DGGE RT-PCR 温室气体 土壤固碳 amoA基因


【摘要】: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利用PCR-DGGE、RT-PCR以及静态箱-气象色谱法研究全量油菜秸秆配施梯度量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细菌基因多样性、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丰度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探索适宜当地农业生产、生态条件及温室气体减排的秸秆还田措施,为完善当地秸秆还田技术、土壤培肥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影响稻田土壤细菌多样性,在水稻生育前期秸秆配施氮肥处理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总体高于单施氮肥处理,而在水稻生育后期秸秆配施氮肥处理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总体低于单施氮肥处理;秸秆配施氮肥处理和单施氮肥处理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在水稻生育期内随施氮量的增加分别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而均匀度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出现特异菌种,这些菌种主要归属于变形菌纲、放线菌纲、甲基单胞菌科、硝化螺菌属和硬壁菌门。分蘖期各处理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时期,且秸秆配施氮肥处理的amoA基因丰度显著低于单施氮肥处理。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是影响稻田土壤固碳潜力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农作措施。与单施氮肥(U1-U4)和单施秸秆处理(S)相比,秸秆还田配施氮肥(SU1-SU4)显著增加土壤固碳量,秸秆配施氮肥处理固碳量最高值为147.74 kg·hm~(-2),比单施氮肥处理平均高出38%。在降低温室效应方面,与单施氮肥相比,秸秆配施氮肥处理显著降低N20的累积排放量;与单一秸秆还田处理相比,秸秆配施氮肥处理显著降低CO2的累积排放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CH4的排放。秸秆配施氮肥处理(SU3)的温室气体强度和综合温室效应分别为0.372、5394.22 CO2-eq kg·hm~(-2),显著低于单施氮肥(U3)处理的0.630、9339.94 CO2-eq kg·hm~(-2),和单--桔秆还田处理(S)的0.816、9872.2CO2-ce kg·hm~(-2),因此,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减缓净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秸秆还田 PCR-DGGE RT-PCR 温室气体 土壤固碳 amoA基因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11;S154
【目录】:
  • 摘要6-7
  • 1 前言7-18
  • 1.1 国内外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7-9
  • 1.2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9-10
  • 1.2.1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9
  • 1.2.2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9-10
  • 1.2.3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10
  • 1.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内容、方法进展概况10-14
  • 1.3.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内容10-11
  • 1.3.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与进展11-14
  • 1.4 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细菌基因多样性的影响14-15
  • 1.5 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15-16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6-17
  • 1.7 研究内容17
  • 1.8 技术路线17-18
  • 2 材料与方法18-25
  • 2.1 试验地概况18
  • 2.2 供试材料18-19
  • 2.3 试验设计19-20
  • 2.4 取样方法20
  • 2.5 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20-25
  • 2.5.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20-21
  • 2.5.2 温室气体的研究方法21-22
  • 2.5.2.1 土壤温室气体(CO_2、CH_4、N_2O)排放通量21
  • 2.5.2.2. 温室气体综合效应和排放强度21
  • 2.5.2.3 水稻季土壤固碳量21-22
  • 2.5.3 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的鉴定22-25
  • 2.5.3.1 土壤总DNA的提取22
  • 2.5.3.2 16SrDNA、amoA基因的PCR扩增22-23
  • 2.5.3.3 PCR产物DGGE检测和条带的回收23
  • 2.5.3.4 DGGE条带的纯化及克隆23-24
  • 2.5.3.5 测序及序列比对24
  • 2.5.3.6 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丰度的测定24
  • 2.5.3.7 数据分析24-25
  • 3 结果与分析25-41
  • 3.1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固碳量的影响25-26
  • 3.1.1 稻田土壤理化性质25
  • 3.1.2 稻田土壤固碳量25-26
  • 3.2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影响26-37
  • 3.2.1 土壤总DNA的提取与细菌16S rDNA的扩增26-27
  • 3.2.2 DGGE图谱、细菌遗传多样性指数及聚类分析27-32
  • 3.2.3 稻田土壤细菌16SrDNA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32-35
  • 3.2.4 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拷贝量及其主成分分析35-37
  • 3.3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效应的影响37-41
  • 3.3.1 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N_2O、CH_4、CO_2)排放通量37-38
  • 3.3.2 稻田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38-39
  • 3.3.3 稻田土壤固碳量、温室气体强度、综合温室效应39-41
  • 4 讨论41-46
  • 4.1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41
  • 4.2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固碳量的影响41-42
  • 4.3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细菌基因多样性的影响42-44
  • 4.4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丰度的影响44-45
  • 4.5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效应的影响45-46
  • 5 结论46-48
  • 参考文献48-56
  • Abstract56-58
  • 致谢58-60
  • 资助项目60-62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艳胜;;三江平原川谷地中低产稻田土壤低产因素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陈中云,闵航,吴伟祥,陈美慈,张夫道,赵兼强;农药污染对水稻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种群数量及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0期

3 吕琴,陈中云,闵航;重金属污染对水稻田土壤硫酸盐还原菌种群数量及其活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年03期

4 杨金刚;;4种稻田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的动力学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5 陈华癸;;水稻田土壤中OT优势的微生物种类[J];华中农学院学报;1956年01期

6 陈华癸;水稻田土壤中占优势的微生物种类[J];土壤学报;1957年01期

7 蔡惠民;广西的稻田土壤[J];土壤通报;1961年01期

8 李宗铁;吉林省延边地区稻田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生产性能简介[J];土壤通报;1965年05期

9 李宗铁;延边地区稻田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生产性能[J];土壤;1979年05期

10 李宗哲;;延边地区稻田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生产性能[J];延边农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谢;赵燮京;王昌全;王昌桃;;保护性耕作下麦稻轮作水稻田土壤的氮素动态变化[A];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成芳;曹凑贵;汪金平;;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CO_2排放的研究[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崔中利;王英;滕齐辉;张斌;曹慧;;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分异[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倪国荣;潘晓华;魏赛金;吴建富;石庆华;;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赣抚平原双季稻田土壤宏蛋白组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禹盛苗;朱练峰;欧阳由男;刘法谋;许佳莹;张均华;金千瑜;;稻鸭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肥力因素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娜;;炉渣施用对稻田土壤pH、Eh和盐度影响的有效性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成芳;曹凑贵;汪金平;翟中兵;梅少华;;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CH_4和CO_2的排放及碳收支估算[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商庆银;杨秀霞;;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双季稻田土壤固碳速率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李天安;樊小林;刘芳;吕雪娟;;覆膜旱种稻田N_2O排放量及排放机理[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立平;施点石灰 水稻高产[N];湖南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亮;稻田土壤遗存磷的赋存形态、微生物酶学转化及活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赵娜;吉林省稻田土壤生境恶化问题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3 董达;生物质炭对水稻生长与稻田甲烷排放效应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赵蕾;汞矿区稻田土壤中汞的分布特征及甲基化/去甲基化速率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靳振江;耕作和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6 耿建梅;海南省稻田土壤硒的化学特征及水稻吸收累积硒的基因型差异与机理[D];海南大学;2010年

7 黄山;基于碳组分分析的稻田土壤固碳优势及其保持途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雷娟利;蔬菜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娜;成都平原区稻田土壤镉污染防控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2 韩兴国;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气温升高下生物质炭输入对稻田土壤甲烷排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王欣悦;不同耕作制稻田土壤甲基汞的分布特征[D];西南大学;2016年

4 顾春朝;施肥类型和种植年限对稻田土壤氮矿化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6年

5 刘春海;施肥类型与开垦年限对延边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6年

6 李卉;旱地与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周转及其氮素转化对外源添加碳、氮的响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冯晓峗;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细菌基因多样性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8 朱晓杰;铀矿山典型场地中铀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9 查婷;浙江温岭稻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张弛;稻田土壤对甲烷的吸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89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989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2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