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燃烧及性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燃烧及性能分析
【摘要】:燃烧过程分析是发动机科研工作的重点之一,燃烧测试是评价发动机性能的有效手段。因此,作为开展噪声、排放和油耗控制的基础,发动机燃烧测试同时也是各项性能指标和控制的纽带。根据获取的燃烧参数进行分析评价,是发动机研发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本文基于发动机燃烧测试,针对缸压传感器的不同导致的燃烧测试数据差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由此造成的样机燃烧特性评价的差异。此外针对中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具有较大爆震趋向的技术特征,设计了不同点火提前角方案,并通过燃烧测试选取各个转速下性能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应用于产品设计,验证了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的重要影响。通过类比分析三款不同排量机型的燃烧数据,比较了其动力性能参数、燃烧放热过程及稳定性,异常燃烧现象,指出中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的发展方向。文中的主要工作是以燃烧测试实验为基础,测量出瞬态缸内压力基础数据。并由此分析了平均指示压力、平均指示压力对应的循环波动率、燃烧压力循环间波动,最大燃烧压力及其曲轴转角位置、最高压力升高率及其曲轴转角位置、燃烧爆震强度、燃烧放热速率、累积放热率等燃烧特性参数对发动机燃烧(特别是火焰发展期和快速燃烧期燃期)规律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对各个样机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应发动机优化提高的方法。
【关键词】:燃烧测试 缸压传感器 点火提前角 爆震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8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1 绪论7-13
-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7-8
- 1.1.1 研究背景7
- 1.1.2 课题意义7-8
- 1.2 内燃机燃烧分析技术简介8-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3.1 燃烧测试设备发展现状10-11
- 1.3.2 点火提前角研究现状11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1-13
- 2 缸压传感器对燃烧测试结果的影响13-26
- 2.1 引言13
- 2.2 缸压传感器的选取及安装13-15
- 2.3 双缸压感器燃烧测试实验15-18
- 2.3.1 实验方案设计16-17
- 2.3.2 实验线路抗干扰措施17-18
- 2.4 实验结果燃烧参数对比分析18-24
- 2.5 本章小结24-26
- 3 点火提前角对汽油机燃烧特性的影响26-38
- 3.1 引言26
- 3.2 影响点火提前角的要素26-27
- 3.3 点火提前角对燃烧测试的影响27-32
- 3.3.1 实验方案设计27-29
- 3.3.2 热力学平均有效参数评价29-30
- 3.3.3 燃烧放热率和累积放热率的分析30-31
- 3.3.4 点火提前角对爆震的影响31-32
- 3.4 点火曲线优化32-35
- 3.5 实验验证35-36
- 3.6 本章小结36-38
- 4 不同排量发动机燃烧特性类比分析38-52
- 4.1 引言38
- 4.2 输出性能数据分析38-40
- 4.3 燃烧数据分析40-51
- 4.3.1 热力学平均参数分析41-43
- 4.3.2 燃烧放热分析43-46
- 4.3.3 循环变动和爆震对比分析46-51
- 4.4 本章小结51-52
- 5 总结与展望52-54
- 5.1 全文总结52-53
- 5.2 展望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玉堂;;4ДР(30)/(50)型发动机燃烧重柴油的试验[J];中国造船;1955年04期
2 徐开兴;;使用计算机的发动机燃烧分析处理装置[J];技术经济信息;1990年05期
3 杨长林,,居荫诚,舒国才,王懿铭;改善低散热发动机燃烧过程的措施[J];内燃机学报;1995年04期
4 朱亚娜,唐亚利;发动机燃烧过渡特性分析仪的开发与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5 刘涛;纪军;卫海桥;罗坤;;先进发动机燃烧基础研究的进展和关键科学问题[J];中国科学基金;2014年01期
6 郑锋;余西龙;管宇;;等离子体增强发动机燃烧技术[J];节能与环保;2006年08期
7 张国军,盛凯夫,余墩录,薛中渝;光学法诊断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实验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8期
8 刘立,申焱华;发动机燃烧过程振动信号复合时频分析[J];矿山机械;1998年06期
9 熊锐,李德桃,朱亚娜,黄跃欣;运用韦柏函数分析发动机燃烧过程时若干问题的探讨[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1994年02期
10 薛冰晶;夏跃利;;发动机燃烧性能的仿真分析[J];机电信息;2009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人杰;金英爱;刘研;;改变进气组分对发动机燃烧的影响因素分析[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从心;张欣;;惰性组分对煤层气发动机燃烧性能影响研究[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伟立;方便实用的富氢燃料混合气[N];中国石化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莫春兰;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DME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冠杰;基于测试系统的发动机燃烧分析[D];江苏大学;2016年
2 李垂孝;双火花塞对低排放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影响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韩金霖;中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燃烧及性能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4 王科理;发动机燃烧分析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吕欣;汽车发动机燃烧分析系统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6 张广军;变组分进气发动机燃烧与排放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艳君;基于飞轮数据评价发动机燃烧均匀性方法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张人杰;富氧条件下发动机燃烧的数值模拟与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汤琪;氢和含氢气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陈润;LPG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仿真与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49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049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