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柔性薄板件装配偏差建模及定位方案优化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20 08:40

  本文关键词:柔性薄板件装配偏差建模及定位方案优化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柔性件 装配偏差 建模 优化分析 稳健性


【摘要】:装配质量关乎汽车密封性、风噪声和外观等性能;汽车研制过程耗时长,成本高。如何提高薄板件装配质量和缩短车身研发周期是汽车生产商日益关注的问题。建立有效的装配偏差模型可以预测装配质量,及早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缩短研发时间。有研究表明,在装配过程中若采用“3-2-1”定位方式,薄板件自重会产生1mm-3mm的平均变形。因此,通常选用“N-2-1”定位原理分析柔性薄板件装配偏差,其中定位点N的大小及位置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本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单工位柔性薄板件装配偏差建模由于夹具定位偏差对装配质量影响比较大,本文在自由回弹基础上建立夹具定位偏差和装配尺寸偏差间的数学模型,简化传统装配分析过程。并通过平板件和Z型薄板件装配实例,对比三坐标测量仪测量结果与模型仿真分析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2)最大偏差最小情况下夹具定位方案优化夹具数量的多少不仅影响装配质量,还涉及生产成本。因此,在满足装配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少的定位点数。为满足设计要求,将装配偏差最大值最小作为夹具定位优化的目标。运用CATIA仿真分析确定最佳定位点数,结合MATLAB和ANSYS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各定位点的具体位置。(3)装配误差稳健性分析稳健性设计是从装配偏差稳定性角度对定位位置进行优化。本文以制造偏差和定位偏差为噪声因素,以定位点空间位置为设计变量,设计正交试验进行稳健性优化。
【关键词】:柔性件 装配偏差 建模 优化分析 稳健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6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5
  • 1 绪论15-25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5-16
  • 1.1.1 研究背景15-16
  • 1.1.2 研究意义16
  • 1.2 研究现状16-23
  • 1.2.1 薄板件装配偏差建模的研究现状16-20
  • 1.2.2 定位方案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20-21
  • 1.2.3 稳健性设计的研究现状21-23
  •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23-25
  • 1.3.1 研究内容23
  • 1.3.2 章节安排23-25
  • 2 基于自由回弹的柔性薄板件装配偏差建模25-41
  • 2.1 引言25
  • 2.2 柔性薄板件装配分析25-29
  • 2.2.1 柔性薄板件及其装配偏差来源25-26
  • 2.2.2 柔性薄板件装配结构选择26-27
  • 2.2.3 柔性薄板件装配定位方式27-28
  • 2.2.4 柔性薄板件装配过程28-29
  • 2.3 基于自由回弹的单工位柔性薄板件装配偏差建模29-37
  • 2.3.1 自由回弹29-34
  • 2.3.2 夹具定位偏差对柔性件装配偏差的影响34
  • 2.3.3 基于自由回弹的柔性件装配偏差建模34-37
  • 2.4 实例分析37-40
  • 2.4.1 实例描述37
  • 2.4.2 求解刚度矩阵37-38
  • 2.4.3 仿真结果分析38-40
  • 2.5 小结40-41
  • 3 实例——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装配偏差41-49
  • 3.1 引言41
  • 3.2 装配零件尺寸及装配过程41-45
  • 3.2.1 装配零件尺寸41-42
  • 3.2.2 薄板件装配过程42-45
  • 3.3 三维坐标测量仪测量45-47
  • 3.3.1 三维坐标测量仪45-46
  • 3.3.2 三维坐标测量仪测量结果46-47
  • 3.4 装配尺寸偏差模型分析47-48
  • 3.4.1 刚度矩阵的提取47-48
  • 3.4.2 计算结果分析48
  • 3.5 小结48-49
  • 4 柔性薄板件定位方案优化设计49-62
  • 4.1 引言49
  • 4.2 最大偏差最小情况下柔性件定位分析49-54
  • 4.2.1 定位约束的数学分析49-53
  • 4.2.2 柔性件“N21”定位原理53
  • 4.2.3 最大偏差量最小的柔性件定位优化模型53-54
  • 4.3 带时变权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54-57
  • 4.3.1 时变惯性权重54-55
  • 4.3.2 粒子群更新55-56
  • 4.3.3 优化算法流程56
  • 4.3.4 算法终止条件56-57
  • 4.4 实例分析57-61
  • 4.4.1 实例描述57-58
  • 4.4.2 定位点数目的确定58-60
  • 4.4.3 定位点位置的优化60-61
  • 4.5 小结61-62
  • 5 柔性薄板件装配偏差稳健优化设计62-70
  • 5.1 引言62
  • 5.2 稳健性优化设计原理62-64
  • 5.2.1 稳健性优化设计基本概念62
  • 5.2.2 稳健性优化设计的特性62-63
  • 5.2.3 稳健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63-64
  • 5.3 柔性件装配偏差稳健性优化设计64-66
  • 5.3.1 实验设计64
  • 5.3.2 稳健性评价指标64-65
  • 5.3.3 实验设计流程65-66
  • 5.4 实例分析66-69
  • 5.4.1 实验描述66
  • 5.4.2 稳健设计过程66-68
  • 5.4.3 结果分析68-69
  • 5.5 小结69-70
  • 6 总结与展望70-72
  • 6.1 总结70
  • 6.2 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76
  • 作者简历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淮;;概念车时兴哑光塑料面板件[J];国外塑料;2006年02期

2 程曙华;大尺寸薄板件的机械加工[J];航天工艺;1985年01期

3 陈绍蕃;;钢结构稳定设计讲座 第七讲 板件的稳定[J];钢结构;1993年02期

4 李伯奎;薄板件的定位工装[J];机械工程师;1998年04期

5 袁静;;板件类零件机械生产工艺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07期

6 曾庆星,殷琳,赵江鸿;浅谈工程机械薄板件的设计[J];工程机械;2005年03期

7 杨小宁;佟铮;代雄杰;张复懿;;汽车板件冲压连接技术的有限元分析[J];汽车技术;2006年10期

8 邹桂生;栾咭乐;;钢箱梁简单板件局部屈曲系数公式推导[J];天津建设科技;2012年03期

9 张丽芹;邱建文;李美儒;;核电仪器板件寿命分析和检测系统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2年08期

10 董永涛,张耀春;均匀受压钢板件的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J];钢结构;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苏章泗;郑伟波;苏培涛;;手机板件尺寸变化分析[A];第二届全国青年印制电路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沈耿;;一种板件连接新工艺[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分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贺鹏;周香;李贝贝;薛克敏;李萍;;铝合金筋板件等温局部加载成形工艺[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50周年论文集[C];2014年

4 王景;杨应华;鲁义涛;雷延;;压型钢板有效宽度的国内外计算方法比较[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周汉平;;钢箱梁板件单元的火焰矫正[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沈耿;;薄板件平面铣削加工防变形工艺技术[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分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赵菊香;巧用橡皮擦除隐患[N];人民铁道;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玉梅;薄板件切削回弹变形机理及装夹优化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董震;考虑局部稳定的铝合金构件及板件的承载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付波;板件延性系数和面向抗震设计的钢截面分类[D];浙江大学;2014年

4 罗智;镁合金材料NVH特性及其汽车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洋;板件拼装焊接线控制系统快速再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宏旺;考虑夹具误差的薄板件全局定位策略优化方法[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周玲华;多工位薄板件刚性装配尺寸偏差建模与诊断[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4 李笑男;薄板件多工位装配偏差传递建模与定位基准系统设计评价[D];吉林大学;2016年

5 许乐乐;基于疲劳的铝合金板件无铆钉铆接接头布置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莫少杰;矿用自卸车驾驶室低频噪声分析与板件优化[D];湖南大学;2016年

7 张荣宁;飞机机身壁板件多工位装配偏差分析与建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吕伟盼;柔性薄板件装配偏差建模及定位方案优化设计[D];中国计量大学;2016年

9 任润田;焊接结构板件屈曲后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陈慧敏;板件钻孔模式的优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6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066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5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